分享

黄道周书法史上很不走运的人物

 闲庭斋阁 2016-05-10

他在书法史上是个很不走运的人物

麻烦的特殊角色

.......

(艺术新青年微信公众号:yishuxinqingnian)

黄道周

(1585.3.9—1646.4.20.)

字幼玄,一作幼平或幼元,又字螭若、螭平、幼平,号石斋。汉族。福建漳浦铜山(今东山县铜陵镇)人。明末学者、书画家、文学家、儒学大师、民族英雄。天启二年进士,深得考官袁可立赏识,历官翰林院修撰、詹事府少詹事。南明隆武时,任吏部尚书兼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首辅)。因抗清失败被俘。隆武二年(1646年)壮烈殉国,隆武帝赐谥“忠烈”,追赠文明伯。清乾隆年间改谥“忠端”。道光四年(1824年),从祀孔庙。

品 味 经 典

陈振濂

黄道周在书法史上是个很不走运的人物。明人写的书法史把明末书家限到他前,米万钟、张瑞图、邢侗、董其昌为明末四家,自然不包括黄道周.清代人写书法史又不敢记他,他是明末抵抗清军最力的一代忠臣,曾任礼部尚书、大学士,兵败被俘,处死狱中,在清廷看来,是抗拒天兵的叛逆。谁敢冒杀头之罪去为他歌功颂德?故历来对黄道周无不讳莫如深。生平资料既难觅,文字狱阴影下的艺术研究更不愿意找这样易惹麻烦的特殊角色。

更大的理由还在于黄道周其人的治学行世。他博学多闻,才艺双绝,善天文历数,文思敏捷,性格刚毅,有一种政治家、学问家的风度。书画余技,只是随手为之,既不足以彰其忠烈,又不足以示其渊博。在有故国之思的后人看来,视他为书法家反倒有损于他作为一代忠臣的光辉形象,于是不约而同,又皆在书法方面有意忽略他的贡献。

但书法毕竟还是书法。黄道周在行草书和小楷方面的精警,使后人不得不叹其卓绝。他作书如戈戟森厉.极强调紧迫的撅笔习惯.结构每不外拓以见挑挞.也不求柔润以图妍媚.在同是帖学风气下的明代书坛可谓独树一帜。其力量感与压迫感似乎反映出乱世颠沛的情态来,既与文、董诸公的舒畅温雅绝然有异.也与徐渭式的粗放豪迈拉开距离。我想,说他的不温雅是由于生世艰难、屡兴义旗的戎马生涯所致,说他的不狂放是因为迭遭兵败、卒死大狱的心情郁抑所导,该不会是牵强比附吧?“险怪”二字,足以喻尽黄道周的书法特征.不过古代书论家却未必皆持险怪之论,相反,有人指他为“飞舞”,有人指他为“遒媚”,如下两则:

石斋先生楷法尤精,所谓意气密丽,如飞鸿舞鹤,令人叫绝。(宋荦《漫堂书画跋》)

楷格遒媚,直逼钟、王。《王文治《快雨堂题跋》)

只有当我们注意到了这“飞舞”“遒媚”皆是指“楷法”、“楷格”而言,我们才知道这些评语的真正目的:楷书易板滞,故有一“飞舞”之褒;楷书易生硬,故有一“遒媚”之奖。同类的评语,如果放在行草书上就未必是褒奖了。那么,行草书方面的评价又有哪一些呢?我们高兴地看到,古人中也不乏我们的知音。如秦祖永《桐阴论画》,本是论画不论书,但却有一语甚妙:“行草笔意离奇超妙,深得二王神髓。”说是二王什么什么,无非是老套式,不提也罢,但诸公在上.秦祖永的“离奇超妙”,与我们拈出的“险怪’之评,是否有异曲同工之美?

黄道周不但生与书法有不解之缘,临死亦以书法了却世事,在书法史上,这是绝无仅有的、慷慨悲壮催人泪下的记载:

“及明亡,絷于金陵。正命之前夕,赴盥漱更衣,谓仆曰:曩某索书画,吾既许之,不可旷也。和墨伸纸,作小楷,次行书,幅甚长,乃以大字竟之。又索纸作水墨大画二幅,残山剩水,长松怪石,逸趣横生,题识后加印章,始出就刑。”

· 作品欣赏 ·

『断崖峭壁,土花斑驳』

△ 《丙子秋送省试诸友作诗扇》金笺 楷书 16.5×50.5cm

△ 《孝经定本册》纸本小楷(选页)25.8×13.9cm×13开

△ 济宁闻警诗轴(局部)

(艺术新青年微信公众号:yishuxinqingnian)

△ 《张溥墓志铭》纸本楷书 28.7×193.8 cm

△ 黄道周《宓衍堂铭》 楷书 15×47.3cm

『严冷方刚,不谐流俗』

△ 《明诚堂自书诗十章卷》

△《雨滞庙湾诗扇》金笺草书 50.5×16.4cm

△ 《答诸友诗卷》绢本 行草书 25.6×270.5cm

△ 《临王羲之誓墓文》绢本 24.5×295.4cm

△ 《孝经定本册》纸本小楷(选页)25.8×13.9cm×13开

△ 《好鸟不知月五言诗轴 》草书 172.7×52.5cm

△ 《洗心诗卷》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山中杂咏》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清代著名学者蔡世远概括其一生:

严谨的治学精神和渊博的学问可比邵雍

忠贞为国直言敢谏可比李纲

慷慨赴难从容就义可比文天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