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楷书的书写原理与基本要素

 金土199 2015-06-17

 一 楷书的源流

楷书,是中国汉字书法艺术的主要书体之一,中国书法的主要书体大致可分为“真、行、草、隶、篆”这五种。而“真”即指“楷”。“楷”有两义:一是指具有法度,可作楷模的法书。张怀瓘《书断》中曰:“本谓之楷书,楷者,法也,模也”。孔子曰“今世行之后世,必为楷式”。故凡有法度之书皆可称之为“楷书”。其二,楷书即为“真书”、“正书”,也叫“正楷”,宜合书谱,正书绪论:“东汉建初有五次仲考,始以隶字作楷法。所谓楷法者,今之正书是也。人既便之, 世遂行写。”于是西汉之末,隶字石刻间杂为正体。降及三国钟繇者,乃为《贺克捷表》,备尽法度,为正书之祖,有人把钟繇称为“楷圣”。晋王羲之作《乐毅论》、《黄庭经》,一出于世,遂为今昔不赀之宝。“现在,都是把从隶书简级演变而来的法度严谨、点画分明、布白平整的“真书”称为楷书。

二 楷书的三大体系

楷书始于魏而成于晋,至唐代趋于成熟并走向巅峰的阶段。许多书法著作中提出,楷书有两大体系——唐碑与魏碑。这样分也很有道理,从书法审美的角度来讲,中国书法史上的楷书可归结为三个系列:即晋楷一系、魏碑系和唐楷系。

    晋楷一系发端于曹魏钟繇,完成于东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三国钟繇所书的《力命表》、《宣示表》、《贺捷表》、《调元表》、《荐季直表》这五表,虽均系小楷,且真迹早已无存,但其书“点画之间,多有意趣,可谓幽深无际,古雅有余,秦汉以来,一人而已。”三国之后,作为过渡,社会上使用的文字出现了隶书与楷书并存的混写局面。此后直到东晋王羲之的出现,楷书才广泛流行起来。

    王羲之幼时起因受父亲影响极喜书法,并拜卫夫人为师学字。随着年龄的增长,视野进一步拓展,他草书学张芝,楷书学钟繇,又遍学李斯、曹喜、梁鹄、蔡邕等人的篆隶。由于他博采众长,融会贯通,终于把魏汉以来的质朴书风一变而成为雅俗共赏、法度严谨、妍美流便的今体。他的书迹流传,除唐摹多种行草书以外,尚有小楷书法,如《乐毅论》、《黄庭经》、《孝女曹娥碑》、《告警文》、

《东方朔画赞》、《佛遗教经》等。与王羲之相媲美的另一重要人物就是他的小儿子王献之。他曾提出“书无定法”、“事贵变通”等主张,在王羲之变法改体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他得小楷《洛神赋》清逸典雅,笔画精到,在云坛上一直占有重要的位置。《洛神赋》原写在麻数签纸上,一直传到宋朝方才残佚。后来南宋权相贾似道觅改九行,此后又觅改四行,总计十三行,而后摹刻于石上传于世。所以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是魏晋以来小楷书的登峰造极之作,其刚毅劲健之风骨,妍丽流美之气韵,为后人所折服。

    魏楷一系主要是北魏铭石楷书,也包括从汉隶到唐代的保留着隶书笔意,在艺术风格上与钟、王楷书系不同的南北铭石楷书。

    北魏是佛教盛行的时代,龙门石窟就是中外驰名的佛教石刻艺术宝库。北魏时期的楷书多用于碑刻摩崖、造像、墓志、佛家经文等。这时期的楷书造像题记竟达两千余处。后世学者为便于学习,从这两千余种造像题记中进行艺术筛选,并由此出现了“二品”、“四品”、“五品”、“十品”、“二十品”、“五十品”等多种选本。其中以“龙门二十品”选本最受人喜爱。综合分析《龙门十二品》的艺术特点,一是结字质朴,极少带有人为雕琢的痕迹,也极少受各种法规的束缚。二是笔法简洁,起笔、收笔处大多都分明,用笔以方笔为主。康有为曾将它称之为方笔的最高标准。并将魏碑书法分为三大类,除了“龙门造像”以外,还有云峰石刻,“冈山、尖山、铁山、葛山摩崖”。“云峰石刻”与龙门造像相对应,为圆笔的最高标准。其代表作如《爨宝子碑》、《爨龙颜碑》等。而如《铁山摩崖》等几处“摩崖”是贯通隶意、方圆兼备的擘窠书最高标准。

    唐楷一系是隋唐以后产生的与前述二系风格不同的楷书,它代表着我国楷书艺术发展的最高峰。它由汉魏书法发展而来,可以追法魏晋、追迹钟王,集南朝秀逸的文人书法和北朝朴野的民间楷书之大成,锤炼成铸,在规矩法度上精心推敲,精益求精,开创出一代清新书风。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此以后历代学者都把“唐楷”最高的楷书典范学习、借鉴。正如我们常说的“宗法唐楷”。唐楷因为它的风格特征,先后出现了两大艺术高峰。那就是以“欧、虞、褚、薛”四大家为代表的初唐楷书和以“颜、柳”为代表的盛、中唐楷书。

    初唐楷书继承了魏晋南北朝的优良传统并加以发展创造,业绩最为突出和重要,是唐楷的全盛时期。其中成就最大、对后世影响最深的是被称为初唐四大家的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

    唐代中、晚期楷书盛出汤之余绪。“纳古法于新意之中,生新法于古意之外,陶铸万象、隐括众长,卓然形成了中唐楷书。它的代表人物是颜真卿和柳公权,世称“颜筋柳骨”。

    至此,唐代楷书树立了它前后辉煌的两大艺术高峰。在我国书法艺术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唐代以后虽然出现过像元代赵孟頫这样的楷书大家,但宋、元、明三代楷书总的艺术成就却始终无法与唐代相提并论。(这里做个解释,书坛中提法不一,也有讲唐代最受推崇的是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李邕、颜真卿、柳公权这六大家。而我们也习惯的称楷书四大家,欧、颜、柳、赵这四大家,各自为欧体、颜体、柳体、赵体)。

    唐楷特征是强化用笔,起止填按分明,在点挫挑剔上都明显的丰富,中国书法史上把这种高峰阶段特有的美化倾向称之为“华饰”现象,颜真卿、柳公权就是这一系楷书的典型代表。他们的字被后来宋代活字印刷的字模所固定化、程式化,我们现在印刷用的宋体字即由颜、柳体演化而来。

元、明两代书法家多以楷书为基础,以行、草书名世。这一现象实际上已从宋代开始,一直延续到清代乃至当今。究其原因可能是楷书的艺术表现力不如行、草那么强烈。但宋元以来,大凡有成就的书法家,其楷书造诣也是相当高的,如姜夔、欧阳轩、王蒙、李东阳、文征明、董其昌、金农等等。他们的楷书或上追二王、追求古朴自然,或法宗唐汉以严谨,或兼收并蓄,自出机杼。从所选作品中可以看出,明、清两代,虽无震撼历史的楷书大家,但楷书的发展还是百花齐放,不乏名赫一时的人物。

三 楷书的基本要素

中国书法是独特的艺术。经过千百年来的创造、演变和发展,具备了千古不变的基本要素。首先,中国的书法艺术是线条艺术,而是造型艺术,再就是篇章艺术。也就是说,中国书法技法由笔法、结字法、章法三部分组成,这三部分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缺一不可。楷书是各类书体的基础,当然这些基本要素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讲书法的线条艺术。因为中国汉字是由各种各样形态各异的点画组成的。点画组成即线条的长短、粗细、肥瘦、曲直、方圆、段连、光毛、涩润、平斜、收放、刚劲及柔软、苍劲与圆滑、奔放与滞涩等等,处处蕴含着对比与协调的关系,线条的质量高低,直接关系到书法的水准高下。而这些形态的出现是通过用笔的方法去实现的。用笔的提案顿挫、快慢、使转、轻重、强弱来完成点画所需要的各种形态。比如提则轻、轻则细、细则秀丽,按则重、重则粗、粗则沉厚。当然,这要有个度,不能过分。再如,方和圆,“折以成方”“转以成圆”,方比刚健,圆笔婉转。而这些用笔的微妙变化,经过古人的长期摸索实践和归纳,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这种带有规律性的方法包括执笔、用笔的方法就叫做笔法。

    笔法,是中国书法的灵魂,要真的领悟到笔法与线条的关系,必须在楷书,尤其是唐楷上下功法。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在《兰亭十三跋》中说:“书法以用笔为上,盖结字因时相宜,用笔千古不易。”可以这样说,要悟得中国书法艺术的真谛,非精研笔法不可。而楷书,尤其是唐楷,乃笔法集大成者。所以学习唐楷是我们学习笔法和掌握笔法并丰富、发展和创新笔法的必由之路。

    笔法,包括执笔法和用笔法两个方面。

    执笔法,就是毛笔的执笔方法。纸笔方法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书写的好坏,执笔得法则运转自如,力尽笔墨之能事,若不得法,运转不灵,百写而难尽其妙。历代书家对执笔方法有多种尝试和总结,也有不同的见解与主张。诸如单鈎法,双钩法、拨镫法、捻管法、握管法、撮管法、回腕法、凤眼法等。其中以唐代陆希声的“五指执笔法”影响最广,也就是拨镫法。五字执笔法即用“揶”“押”“钩”“格”“抵”五字诀。

    “揶”,使用大拇指的上节内腹斜而仰的贴紧笔管的内侧(左后侧),有按、顶的意思。

    “压”(押)一节内端斜而俯的右前侧,拇指内外相当。“押”有约束的意思。

    “钩”,是指中指的第一节弯曲如钩的勾着笔杆外面,即前面,以辅助食指把笔拿稳。

   “格”,用无名指向外抵住笔杆,挡住食指、中指向内的钩力,,使笔上下左右运转。

    “抵”是小指垫在无名之下,借以增强无名指的力量,使五指协调,力量平衡。

    执笔方法要掌握几个要领,一是指实掌虚,二是管直心圆,元代陈绎曾在《翰林要诀 执笔法》中说:“大凡学书,指欲实,掌欲虚,笔欲直,心欲圆。”“执实”是说手指执笔要实在有力。“掌虚”是说执笔时手掌以内要空虚,空虚处能容下一个鸡蛋或一个乒乓球。明朝彭大翼说:“用笔之法,实则用力均平,虚则运用便宜。现只有”指实掌虚“才能肌力松弛,着力自然,运用灵活,折转自如。

    “管直心圆“是说书写用笔时,笔管保持正直,并以笔管为圆心,把五个指的力量拢聚在一起,做到五指齐力,笔管直才能左右转侧顺利,笔心圆才便于四面行墨,八方运行。

    还有一个要领是“腕平掌竖”。这是说执笔时腕要平,掌要竖。前人曾云:腕平当使置上而不倾,肘腕提起,与纸面成平行,手掌竖起,差不多与腕成直角。这样才能使笔管正直,笔正才能锋正,锋正才能笔笔有力。这主要指写楷书,特指写中楷小楷。写大楷、榜书、行草书不一定是这样。

    再说说腕法。腕法是指书写时运腕的方法。它包括提腕、枕腕、悬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