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中对服务是这么定义的:服务是指为他人做事,并使他人从中受益的一种有偿或无偿的活动。根据以上定义,职场中的任何一个细节都是在围绕服务进行的,我们每个人都只是服务的创造者或者接受者。因此,适度培养服务意识,与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度和技术水准一样,是每个职场人的必修课。近日,【默说职场】群就“服务心态”这一话题展开了讨论。关于服务 1、所谓服务,就是让人感觉不到。当你感觉到一个服务人员的存在的时候,已经说明这个服务弱了。因为你感觉到一个服务者的存在,说明你感觉到了“需要”,你感觉到了“需要” 是因为你没有被提前满足,高境界的服务是让人感觉那个东西就应该在那里。 2、在别人需要的时候,服务无处不在。在别人不需要的时候,让别人自由自在。 3、只有你真的进入客户的生活,才可能真正赢得客户。人都是考虑自己最全面,自己的感觉最清楚。你把你要招待的人,当成是你自己。只要有心,什么都能做到。 4、你要尽义务,但也要有姿态,不能变成仆人。包括招待外宾也一样,我虽然细致尊敬,但我不帮着开车门,也不拎行李,因为我是中资公司的LADY。国际惯例。职场新人到底缺什么? 1、老实说,我们这一代80后,自以为是是通病,包括我在内。我总是提醒自己不要得意忘形。太以自我为中心了,对别人的估计都比较低,这样就很危险。此外,蜻蜓点水,也是我们最大的缺点。觉得自己哪哪都行,博古通今。总之就是夹着尾巴做人吧,别得瑟了,得瑟大了掉毛。 2、年轻人最缺的就是survive的精神。80后经历挫折太少,20多岁买不起房都要嚷嚷,哪个社会是20多岁的时候买大房子的?你为社会做啥贡献了,就想住好房开好车。大部分人活到现在,用产生的价值减去消耗的资源应该是负数。 3、坐到处级局级的人,你看他们的眼神就知道自己少什么了。笃定。无论什么时候,他们的语速、表情、动作,都有自己的节奏。不会乱,非常笃定。行云流水不是说快,而是流畅,是坦然。那种个人气场,必须是年头和经历造就。职场服务意识快速养成手册 1、眼睛勤快,手勤快,但是嘴巴要紧紧闭上。尤其在一些带有行政色彩的单位,不说话就是稳赢的第一步,会避开很多出错的场合。 2、伺候领导和拍马屁一线之隔,看你怎么把握这个度。有的人马屁拍得老板都害怕,老板觉得他无孔不入,很担心他会侵犯自己的隐私,这就是得不偿失了。此外,在人人都去抢的伺候机会,你就不要上,你的功夫要花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总之对领导要遵循四字真经——敬而远之。敬,远,这两个字好好琢磨吧。 3、中国不缺人才,尤其不缺做事的人才,当别人都不会,你会的那才叫本事。中国这么多人,这么强的竞争,如果只靠技术和专业,一般人是很难出头的,所以我就要有点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钻别人觉得“这算什么本事啊”的空子。人人都忽视的地方,往往就是生意的契机,你翻身的机会。职场上一切皆有可能,你都觉得只是论资排辈了,那你就只能慢慢熬。 4、机会是在别人都不觉得是机会的地方体现出来的。想出头的话就要自己留个心眼儿,不过有时候心眼闹得弄巧成拙,反而完蛋。我是不大建议工作三年五年内的人和老板玩什么高级阴谋的,当然你智商情商双超群的,我没话说。但一般人,我觉得还是老老实实的好,做你手里的分内事,那些教你耍心机的职场攻略反而可能画蛇添足。好好做事,即使性情上有不足,慢慢也会好的。不要当老板是傻子,这年头,能做老板的都不是傻子。 5、60年代70年代的人,是实打实干出来的,他们不见得心眼够用,但是资历够用,本事够用,耐力也够用。你和人家打持久战,找死么不是?每一个看起来无趣中庸憨厚的大叔背后都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小说。一般人不要跟老板玩心眼,老板也在等时机呢,更何况50后那一群从文革过来的人~~服务的精髓在于【用心】,而用心又会带来精准、高效,从而产生的竞争力足可以让你叱诧职场。不知道什么时候“职场如战场”开始成为了大家的共识,在这个没有硝烟却同样充满鲜血和汗水的名利场上,每个人都身披盔甲在浴血奋战。比起这么残酷的说法,我更愿意相信职场还是一个有着少许温情的互利共生的场合,英雄间惺惺相惜,战士们同仇敌忾,歃血为盟远远多于尔虞我诈,【用心】是抵御一切的最有力的武器。 |
|
来自: blackhappy > 《职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