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探源黄氏祖先

 黄元章 2016-05-10



 

黄姓起源于何处,众说纷纭。关于黄姓之起源,有多种说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黄姓之血缘祖先为夏朝东夷族首领伯益。

伯益的之父亲为皋陶。《潜夫论·志氏姓》云:“梁、葛、江、黄……皆皋陶之后也。”
皋陶,名繇,字庭坚,为历史上著名之狱神。据《帝王世纪》云,皋陶生于曲阜少昊之墟。曲阜,偃地,故舜帝赐其为偃姓。据《世本》与刘向《说苑·君道》载,皋陶任大理之官,作五刑,掌刑罚、监狱、法治。皋陶外貌为青绿色,如削皮之瓜;嘴唇像鸟喙,为至诚象征,能洞察人情,明白决狱。《论衡·是应》言皋陶治狱,有疑时,令獬豸决狱。獬豸为单角之羊。獬豸有灵性,能分辨是非曲直,若有罪,獬豸会以角顶触。此法甚灵验,故典籍称其为“助狱为验”之“一角圣兽”。獬豸助皋陶决狱,故天下无虐刑,无冤狱,小人畏惧,天下太平。舜帝遂将其封于皋,故后人称之为皋。因上古时陶与繇读音相同,故后人又称其为皋繇,或写作咎陶、咎繇。皋陶薨,葬于六,为今安徽六安市。皋陶墓,世人又称其为公琴。
皋陶生六子,长子大费(读bi闭),即伯益,为黄、赵、江、秦等姓之共同血缘祖先。
伯益,原姓伊氏,名益,水经·洛水注》引《百虫将军显灵碑》称其字赜凯,《汉书人表考》卷二又云其字虞余。伯益,有才智,《吕氏春秋·勿躬》言其发明以封占卜岁时吉凶之方法,又最早发明打井取水。《淮南子·本经训》云:“伯益作井而龙登玄云,神栖昆仑”。禹治水,荐伯益,帝舜遂派伯益辅佐夏禹治水。治水成功,伯益功大,禹言于舜。舜遂赐伯益白色旗旒,并言其子孙必昌盛。《尚书》言伯益“佐舜调驯鸟兽,鸟兽多驯服。”舜曾任命其为虞官。《国语·郑语》上认为伯益能议百物,以佐帝舜。伯益来自东夷少昊鸟氏族,故能知禽兽之言,能与飞鸟通话。《汉书·地理志》云:“伯益知禽兽。”《后汉书·蔡邕传》云:“伯益综声于鸟语。”《孟子·滕文公上》载,舜派伯益任火官,伯益用火焚烧山泽,迫使猛兽逃匿,遂使流徙之人安居垦种,故后世尊其为保佑人民免遭猛兽伤害之神——“百虫将军”,并修庙祭祀。
舜器重伯益,将其小女姚氏嫁伯益,并封伯益于费,故伯益又叫大费,或叫费侯。
舜之后,禹立为华夏部落联盟首领。禹信皋陶伯益父子先有意将王位禅于皋陶,不意皋陶去世,后禹指定皋陶长子伯益为华夏部落联盟继承人;晚年,禹授政于益,令启为臣。禹在位十年,东巡会稽,崩,临终遗言传位伯益。伯益为禹守丧三年,启争位,伯益隐避于箕山之北。启立为天子,以家天下代公天下。启为天子,暗消伯益势力,夏启六年,启杀伯益。伯益薨,夏启以隆重之礼厚葬伯益,《越绝书·吴内传》言其“岁善牺牲以祠之。”
伯益遭害,然其家族后裔甚昌盛。伯益之后裔支脉众多,有记载者有十四支。此十四支分别发展为后来之黄氏、徐氏、郯氏、莒氏、终黎氏、运奄氏、菟裘氏、将梁氏、江氏、修鱼氏、白冥氏、蜚廉氏、秦氏、赵氏等。初,舜帝赐伯益赢姓,故以上姓氏又又合称为嬴姓十四氏。公元前二十一世纪,伯益之长子大廉于今河南潢川县附近建立黄国,以黄为姓。黄国存国一千五百多年,至战国时期,为北上中原争霸之楚国消灭。

嬴姓十四氏皆尊伯益为始祖。伯益为黄氏正派主流之血缘祖先,伯益长子黄大廉成为黄氏正派主流之受姓之祖。故我黄氏家族,源于黄帝,成于伯益,姓于大廉。

二、黄姓源自黄国以国为姓

1.潢川黄国

古黄国之建立,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黄姓文化春秋》归纳黄姓建国始祖说为三大类十三:一类为陆终族系:①陆终建国说;②陆终三子黄文仲建国说;③陆终四子黄渊建国说;④陆终之孙黄隐建国说;⑤黄隐之子黄高建国说;⑥陆终裔孙黄石建国说;⑦陆终裔孙黄缗建国说;⑧陆终次子南陆公建国说。二类为伯益族类:①伯益长子大廉建国说;②伯益之孙黄终建国说。三类为伯益陆终混合族说:①伯益之子陆终建国说;②陆终之后伯益建国说;③陆终伯益之后黄王介建国说。
古有黄国,故城位于河南省潢川县西北六公里之隆古乡。《史记正义》引《括地志》云:“黄国故城,汉弋阳县也。秦时黄都,赢姓,在光州定城县四十里。”《太平寰宇记》云:“黄城故城,在县十二里。”《括地志辑校》亦云:“黄国故城在光州定城县西十二里,春秋时黄国都也。”

古黄国之建国,最早之历史文献《竹书纪年》载:“后芬即位三年,九夷来御,曰畎夷……黄夷、白夷……风夷。”夏朝第五代国君后相时,夏与淮夷诸邦有战事,故有“后相三年,征风夷、黄夷”之记载。从中可知,夏芬时,黄国已被夏王朝征服。公元前十六世纪,黄国与商族同属东夷集团,皆受夏王朝统治。当商族兴起,夏商鼎革之时,黄国人参加商族反夏、灭夏之斗争。商朝建立后,黄国成为商之盟国。
故可知,黄国于夏朝第五代国君后相前,即公元前二十二世纪前,古黄国已建立。黄国之建立,在夏启初年,为2064年。僖公十二年(公元前648年)黄国为楚国所灭,仅以夏王朝第五代国君后相征服黄国算起,黄国建国已达1500年,而于夏朝第五代国君相前黄国已建国,可知黄国建国为1500余年。

结论:潢川黄国建国之时间为公元前21世纪夏代初年。
黄国为伯益后代所建,启杀伯益,又封伯益长子大廉于黄,大廉于黄地建黄国,以黄为姓。黄国作为伯益东夷集团一支,一直参加反抗夏王朝之斗争。此斗争自夏启开始,一直持续至夏朝第八代国王姒芬时期。《竹书纪年》载:“后芬即位三年,九夷来御,曰畎夷……黄夷、白夷……风夷。”此黄夷,已不是远古炎黄时代之黄夷黄鸟氏族,而是指夏代初年之黄国。至夏芬时期,黄国已为夏王朝所征服。
公元前十六世纪,原属于东夷集团之殷商部族首领成汤灭夏王朝,建立殷商帝国。夏商鼎革之时,黄国有功,商立后,黄国成为商之盟国。
两周之际,黄国势力有所发展,黄国与淮水流域之同族,原东夷集团之江、道、柏、弦等诸嬴姓国结成同盟,并成为东夷诸嬴姓小国之盟主。黄国与与周王朝封于汉阳之同族姬姓诸国联姻,以改善与周王朝及中原各国之关系。此时,南方楚国日益强大,对淮、汉流域诸小国之威胁也日益严重,黄国遂加强与嬴姓诸国之同盟,又与汉水东之姬姓随国结成同盟,共同抵抗楚国之威胁与侵略。公元前704年,“楚子会诸侯,黄、随不会”。黄、随两国之抵制,使楚国大为恼火,遂于此年派蓬(wei伟)章出使黄国进行谴责,同时派大军攻打黄之盟国——随。
《春秋》记载,僖公二年(前658),黄国与相邻之同姓小国江国共同参加齐侯主持之贯之盟会,次年又参加阳谷之盟,自此黄国与中原齐、宋、郑、卫、鲁等诸侯国结成反楚同盟。公元前656年,黄国与齐、鲁、宋、卫、江等盟国共同攻打亲楚之陈国。次年,楚国进行报复,决定灭掉黄国。然黄国统治者自恃与中原大国有同盟关系,又有齐、宋等中原大国之庇护,故不作战略防御。公元前648年,楚成王以黄国不向楚王纳贡为借口,大举入侵黄国。因黄国既不设防,盟国又坐视不救,结果黄国。历史上建国长达1500余年之古老黄国,至此为楚国灭亡。
黄国于春秋前期与姬姓国有联姻与结盟关系。周朝时封黄国为子爵,故黄国国君自称“黄君”或“黄子”。
2.晋地汾水黄国
汾水之黄为少昊裔孙台骀后裔建立。少昊崩,颛顼立。《左传·昭公元年》载,少昊之裔子(嬴)昧,为华夏部落颛顼帝水官。昧生两子,一子叫台骀。台骀像其父昧一样善于治水。时汾、洮两河水涝成灾,久治不好。颛顼派善于治水之台骀前去治理。台骀采取疏导与障堵相结合之办法治水治河,很有成效。汾、洮两水治好后,人民得以安居。为嘉奖台骀治理汾、洮之大功,颛顼遂将汾川流域封给台骀作采邑。台骀去世后,人们感怀其功德,尊其为汾水之神。后台骀后裔于此建立沈、姒、蓐、黄四个小邦国。至春秋早期,周人于此建立之晋国强大起来,兼并此小邦国,黄国遂为晋国所灭。
嬴姓黄国被灭之后,黄人以国为氏,姓黄氏,成为历史上黄姓宗族之族源之一。此支嬴姓黄氏之分布,主要集中于今山西一带。春秋时,黄姓宗族有许多成员在晋国做官任职,如晋国贵族大臣黄渊,乃此支黄氏之后裔。此支黄氏,后代宗族衰弱,载于典籍史书之人物仅见黄渊一人。此支晋地黄国之后之黄氏,后来日见衰落而至于消失。故天下黄姓,皆公认祖根位于河南潢川。

三、黄姓源自远古嬴姓

颛顼与黄姓有直接之血源关系。颛顼号高阳氏,生于若水,居于帝丘,曾任命重为南正之官,掌管祭祀天神;任命黎为北正之官,掌管民事。《淮南子·原道》载,颛顼曾与共工争帝,共工不胜,怒触不周山,此不周山为天之西北支柱。不周山崩毁,遂使天倾西北,江河东流。颛顼曾孙陆终娶鬼方之女。此女长期怀孕而不生产,十一年后,其左肋裂开,生出三子,右肋裂开,生出三子。陆终后裔分成许多氏,其中之一为嬴氏。嬴氏又分成了十四个分支,其中之一即黄姓。陆终之后裔伯益之子大廉于夏初时被启封于黄,大廉建黄国,以黄为姓。黄国都城位于光州定城西十二里,即今河南潢川县西。黄氏于周武王灭商之后,又被周武王封于黄。黄国与楚国邻近,长期依附于楚国。楚国王族与黄国于血缘上有密切关系,楚国祖先为陆终第六子季连。周文王时,季连之后裔鬻熊为文王师,周成王遂封其子于丹阳,自此建立楚国。楚国强大以后,遂不断扩张疆土,消灭周围小国。公元前648年,楚国终于灭亡黄国。黄国灭亡后,其国人不忘故国,仍以黄为姓。黄国人民虽分散于各地,然多距原黄国不远,其中于江夏一带聚居最多,故后人遂以江夏为黄姓之郡望。
四、黄姓源自陆终
陆终始祖说相当普遍,尤盛于浙、川、滇、黔、桂、台等省,氏学经典《元和姓纂》中言:“黄,陆终之后,受封于黄,为楚所灭,以国为氏。”
然以陆终为始祖之说中,黄姓家谱中又出现几种与此紧密相关而又不尽相同之说法。一为以陆终之子为始祖,如广东《开平黄氏族谱》宋庆元四年(1198)之谱序云:“我黄氏,派出陆终之季子讳云者,轩辕黄帝七世孙也。”另一种情况为以陆终之孙为始祖,如《中国文化百科全书》“氏族”章所引台湾《黄氏宗谱》以陆终长子昆吾之子高为黄氏一世祖。另有一种很特别之情况,如《新安黄氏会通谱·黄氏得姓之祖》中,并列陆终及其后裔四人:陆终、樊(陆终之子)、梁(樊之后,事周武王)、缗(梁泽之后)。另有相当数量之黄姓家谱皆以南陆为公为一世大始祖。其实,陆终之直系后裔为伯益,伯益之子大廉建黄国而以黄为姓,此乃不容分辩之历史。

五、黄姓来源于少昊氏。

远古蒙昧洪荒时代,中国东部有许多以鸟为图腾之原始人群,生活于此地之人,典籍称之为东夷。其中有九支氏族最为强盛,组成为部落联盟集团,史书称其为九夷。据《古本竹书纪年》载,此九夷为畎夷、于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玄夷、凤夷、阳夷。其中之黄夷氏族,为黄姓最古老之族源。黄夷因崇拜黄鸟而得此名。黄夷发源地位于今内蒙古东部、燕山之南之辽河西源西拉木伦河流域。远古时代,燕山南面古幽州一带,栖息着各种鸟类,其中有一种后人称为黄鹂、黄莺之黄鸟。此黄鸟,不仅小巧精灵,色泽艳丽,且叫声清脆,婉转悦耳。《诗·周南·葛覃》第一节云:“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此黄鸟给先民们带来天籁般之谐趣与原始愉悦。先民们对黄鸟之喜爱之情,转而变为尊敬,后发展至顶礼膜拜,黄鸟成为先民们之守护神,进而成为此一氏族之图腾。此氏族叫做黄鸟族、黄氏族,简称为黄夷、黄族、黄人,成为东夷族鸟夷之一支。
黄氏族人所居之地,地名多带黄字。辽河西源西拉木伦河,古代叫黄水,后来才改为“潢水”。《热河志》卷七十一潢河:“《新唐书》始作潢字,辽金史因之。《清一统志》原本谓别于西黄河,故曰潢。”后来,黄人由内蒙东部向东南方向迁徙,经河北迁安县西之黄山与束鹿县之黄丘进入山东半岛,加入东夷集团,成为九夷之一之黄夷。今山东黄县东南有古黄城,掖县南有黄山,兴博县有黄山,黄阜、济南西南60里亦有黄山。此一带为远古黄夷栖息活动之地区。
在东夷集团中,黄人之势力发展非常迅速,很快就成为东夷集团中势力强大之一支,因而被推尊为部落联盟首领。野蛮时代中期,东夷部族集团由凤夷氏族之少昊金天氏为部落联盟大首领时,黄夷与风夷结成婚姻氏族,后来又加入少昊部落。当时,东夷集团普遍崇拜鸟。东夷集团大首领少昊氏族之图腾为凤,故凤成为百鸟之王,成为神鸟。凤鸟中有一种雌性之鸟,叫做皇(后来写作凰)。此鸟与黄鸟一样,通身皆有鲜艳亮丽之黄色羽毛,且此两种鸟名之读音完全相同。皇鸟为凤鸟之配偶,恰巧黄夷又为凤夷之婚姻氏族。故黄人遂用凰鸟来取代原来作为氏族图腾之普通小黄莺,崇拜之对象改成凰鸟。由是黄鸟变成皇(凰)鸟,黄夷之图腾由黄鹂鸟变为金凤凰。
炎黄之世,东方黄夷部落部分成员陆续内迁至华北平原与黄河中下游地区时。黄人内迁中原,用原本为黄鹂鸟之颜色“黄”字来指称大地之颜色,故有《说文解字》“黄,地之色也”之释义。
黄人加入东夷集团后,与少昊氏结成婚姻氏族关系。少昊氏族势力越来越强大,少昊成为东夷部落集团之大首领,黄夷降而为少昊部落之附属氏族,黄夷与少昊凤鸟族之关系亦由婚姻氏族变为父子氏族。故黄夷又以少昊为本族始祖。《宋学士集》云:少昊世代为水官之长,颛顼时封于汾川,后世尊其为汾水之神。春秋时台骀之后裔建立沈、姒、蓐、黄等国,后为晋国灭掉,其中黄国之公族子孙以国为姓,成为黄姓之一支,晋国之黄渊便是其后裔。
少昊,生当炎黄之世,其名字于各种典籍中之记载不尽一致,如“少昊”、“少皓”、“少皋”、“少嗥”、“睥”、“少阜”、“少晖”等,另有不同之称呼,如称为“朱宣”、“白帝”、“西皇”、“金天氏”、“穷桑氏”等。据《左传》、《帝王世纪》记载,少昊名叫挚,又名鸷,《帝王世纪》言其母名女节,《拾遗记》言其母名皇娥。《春秋元命苞》载:黄帝之时,有大星如虹,下流华渚,女节于梦中幻觉巨星落于身上,意感而生下少昊。《拾遗记》卷一云:皇娥处璇宫而夜织,或乘桴木而昼游,当其至穷桑苍茫之浦时,遇一神童,容貌俊美,自称为白帝之子,即太白星之精。此位太白星化身之美少年,下凡降落于苍茫水边。白帝之子与皇娥相遇,一见钟情。帝子与皇娥并坐,抚桐峰梓瑟,皇娥依瑟而清歌,白帝子答歌,自此与皇娥嬉戏宴游,乐而忘归。皇娥怀有身孕,生下一子,取名叫挚。因生于穷桑,又取名叫穷桑氏,亦叫桑丘氏。
少昊挚长大后,成为东夷族鸟夷之首领,后来氏族壮大,当上了东夷部落联盟首领,少昊挚将住地由穷桑迁都曲阜。
少昊族为古史上以鸟为图腾之氏族。《左传·昭公十七年》载:郯子云:“我高祖少嗥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盖云少昊即位之日,有凤飞集于庭,少昊氏认为此乃祥瑞之兆,故以凤鸟为族神,以凤鸟为图腾,以鸟为各个氏族命名,自称本族为“凤鸟氏”。《拾遗记》亦云:“及皇娥生少昊,号曰穷桑氏,一号金天氏。时有五凤,随方之色,集于帝庭,因曰凤鸟氏。”
《左传·昭公十七年》载:“凤鸟氏历正也,玄鸟氏司分者也,伯赵氏司至者也,青鸟氏司启者也,丹鸟氏司闭者也……利器用,正度量,夷民者也。”盖云凤鸟氏,为掌管天文历法之官;玄鸟氏,为掌管春分秋分之官;伯赵氏为掌管夏至冬至之官;青鸟氏为掌管立春立夏之官;丹鸟氏为掌管立秋立冬之官……改善器物用具,统一尺度容量,让百姓得到平均。此话表明少昊于测量天象、制定历法、发展生产、订立制度标准之功绩。在历正、司分、司至、司启、司闭此五种鸟宫中,比起司分(春分与秋分)、司至
(夏至与冬至)、司启(上半年之立春与立夏)、司闭(下半年之立秋立冬)来,凤鸟氏为观象授时、确定历法之主体,故云“凤鸟氏历正”。此为少昊氏最大之功绩。《路史·后记》云少昊氏曾“法度量,调气律,行二十有八宿”,并将北辰列为最尊贵之星位。后世以星宿定部族区域,以星定人,均源于此。少昊氏曾创作乐曲,史称少昊曾作乐名曰《九渊》。
《帝王世纪》又云,少昊当东夷部落联盟领袖,一直当至一百年后才去世

六、黄姓源自南陆公

此说最不可信。南陆公始祖说主要流行于江西、福建、广东、香港、南洋地区等。如江西永丰《龙山黄氏宗谱》、鹳薮谱、宝安坪山谱、潮州谱、《客家姓氏渊源》等,皆宗南陆为一世大始祖,或称为“天下黄氏发源之远祖”。不可信。

七、黄姓源于黄渊

黄渊始祖说主要流行于江西、福建、云南等省,如云南威信谱于“渊”字条下明言:“世谱录渊公为一世始祖。”又引《十朋谱》之语:“渊公字好善,迁居黄岗之地,子孙多以公为始祖。”

八、黄姓来自他姓改姓。

上古时代及后朝之王、陆、巫、吴、金、范、丁皆有改为黄姓者。

九、黄姓来自回族中之黄姓。

回族中之黄姓来源有二:①
今福建省泉州市之少数蒲姓回族为避元代“反色目”之诛杀而改黄姓。然其出于不情愿,遂将黄字故意写成“苗”(莆)字,因苗(莆)与蒲同音,若被人发觉,于下加上两点成黄字,久之遂成“黄”姓。

  ② 元代黄姓取阿位伯穆斯林女子,改姓伊斯兰教,其后裔融于回族并姓黄。黄姓回族主要分布于福建、四川、河南、宁夏部分地区。

十、黄姓之由来

黄姓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之第八大姓。黄氏嫡祖为伯益。探讨黄姓之由来,有助于明辨一些问题。《左传》载:鲁隐公八年,无骇去世,羽父为其请求谥号与族氏。隐氏询问众仲族氏之事。众仲云:“天子建德,因生于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南宋郑樵《通志氏族序》云:“凡言姓氏者,皆本《世本》、《公子谱》二书。二书皆本《左传》,然《左传》所明者:因生赐姓,胙土命氏,及以字、以谥、以官、以邑五者而已。”所谓“胙土命氏”,盖天子分封诸侯、贵族或功臣食邑,并命以其“字、谥、官、邑”名称,作为其后代子孙之姓氏。《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载:以字命氏:鲁隐公命以无骇之“字”,作为子孙族氏,称为“展氏”。以谥命氏:如:“戴氏出自子姓,宋戴公之子孙,以祖父谥号(戴公)为姓,称为戴氏。”以官命氏:如“史氏出自周太史佚之后,子孙以祖父官名(太史)为姓,称史氏。”以邑命氏:如“卢氏出自姜姓。齐文公曾孙傒为齐正卿,食邑于卢,子孙以卢为氏。”

随着人口之增长,国家之发展,诸侯、贵族之分封,派系逐渐增加,以“字、谥、官、邑”四种命氏,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之要求,后世逐渐加以扩充,至东汉王符《潜夫论志氏族》云:“或传本姓,或氏号、邑、谥(如王孙公孙),或氏于官(如司马、司徒),或氏于字(如孟孙、叔孙),或氏于事(如巫、隐、占卜、匠、陶),或氏于居(如东门、北郭),或氏于志(如三马、五鹿)”。除“传本姓”外,扩充至十种。至南宋郑樵《通志氏族略》所辑录之命氏种类已增加至三十二种。以上皆属于“胙土命氏”之族氏来源。

黄氏先族为远古氏族,其族氏来源不属于史后“胙土命氏”之范畴,而是属于史前之“因生以赐姓”。东汉王充《论衡诘术篇》云:“古者因生以赐姓,因其所生赐之姓也。”《春秋公羊传》载:“古者圣人皆无父,母感天而生”。《春秋战元命苞》云:“女登感神龙生炎帝。”
《史记正义》云:“附宝感北斗生黄帝。” 《竹书纪年》云: “女节梦星虹生少昊。” 《史记索引》云:
“颛顼母感星光而生颛顼。”《初学记》云:“庆都与赤龙合婚而生伊耆(尧)。”《竹书纪年》云:“握登感枢星而生重华(舜)”此无稽之谈,反映出原始母系社会之蒙昧野蛮时代,男女混居,正如《庄子盗跖》云: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

因何赐姓?王充《论衡奇怪篇》云:“禹母吞薏苡而生禹,故夏姓曰姒;契母吞燕卵而生契,故殷姓曰子;后稷(弃)母履大人迹而生禹,故夏姓曰姒;契母吞燕卵而后契,故殷姓曰子;后稷(弃)母履大人迹而生后稷,故周姓曰姬。”许慎《说文解字》云:“姓,从女从生。”如禹母吞薏苡,“苡”去“艹”加女旁,作“姬”姓;契母吞燕卵,卵孵化出子,为“子”姓;弃母履大人迹,“迹”从足亦声。亦与叵(颐)同音,借音寓意,“叵”加女旁,做“姬”姓。

1、黄,因生以赐姓

黄氏先族伯益源自黄帝。《史记五帝本纪》云: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於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於阪泉之野。三战,然後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於是黄帝乃徵师诸侯,与蚩尤战於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尝宁居。
  东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于空桐,登鸡头。南至于江,登熊、湘。北逐荤粥,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迁徙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卫。官名皆以云命,为云师。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万国和,而鬼神山川封禅与为多焉。获宝鼎,迎日推筴。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民。顺天地之纪,幽明之占,死生之说,存亡之难。时播百穀草木,淳化鸟兽蟲蛾,旁罗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劳勤心力耳目,

节用水火材物。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
  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
  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於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仆,生高阳,高阳有圣德焉。黄帝崩,葬桥山。其孙昌意之子高阳立,是为帝颛顼也。司马迁关于黄帝崩后颛顼立之记载,与真实历史不符。其实,黄帝崩,其子昌意已逝,而黄帝孙颛顼年幼,不得继嗣黄帝位。黄帝崩,少昊鸷立;鸷崩,颛顼始立为帝。黄帝崩后,颛顼率领黄帝族人北迁至辽河黄水。在劳动中,黄帝族人对黄鹂产生感情,认为此黄鹂会唱歌跳舞,是精灵可爱之吉祥物,于是禁止捕吃黄鸟,逐渐认为黄鸟为本族祖先之化身,相信其有超自然之神力,会对本氏族全体成员起保护作用,遂尊崇为守护神,故黄鸟遂成为黄氏族群崇拜之图腾。其他群团称呼黄氏族群为“黄鸟图腾”。中华各民族皆有图腾崇拜。如满族、朝鲜族为鹊图腾,维吾尔族为狼图腾,藏族为猴或海狗图腾,蒙族为苍色狼或白色鹿图腾,东南沿海与百越族各支以蛇图腾,苗、瑶、畲、水、侗、僮等各族皆以盘瓠(狗)为图腾,黄氏先族以黄鸟为图腾,称为黄鸟氏。《简明中国通史》又云“黄帝先族有虫乔氏,黄帝少典之族有熊氏,神农先族神龙氏,尧的先族有娥氏,舜帝先族穷蝉氏”,皆以图腾名称为姓。

黄氏先族“因生于赐姓”,简称黄姓,沿用至今已五千多年,在汉人姓氏中,如:马、牛、羊、邬、鸟、凤、梅、花、叶、山、水、云、石、毛、龙、冯、风等,皆为图腾名称之遗留”。

2、黄,因姓造字

据郭沫若《金文丛考释黄》云:黄,是象形字,不是形声字。黄字上头不是“草头”,而是缠系玉璧的“佩衿”;中间一横是“玉珩”,环状物就是“玉璧”;下部不是“八字”,而是玉佩之两条“垂缨”。“黄”是玉佩图象之象形文字。古代称玉璧为璜,璜就是半璧,双璜合为璧,制成玉佩。《正字通》云:“黄石为璜”。即采用黄色或朱黄色宝石雕琢为璜。黄与璜形相似,字相同,借形寓意,借音寓意,黄就是璜之原始文字。在商周青铜器铬文中,凡铬记尝赐玉佩,称都“朱黄”。如《王臣毁铭》刻“赐女朱黄、玄衣”。《郢毁铭》刻“命女赤芾、朱黄、玄衣”。《三年颂鼎铭》刻“赐女玄衣、赤芾、朱黄”。这些铭文“朱黄”,都是指玉佩。可见黄氏祖先观物取象创造之黄字,具有汉字象形、象音、象意的特点:借形寓意,借音寓意,由字形之图象化到字音字义之意象化相契合。这就给人们真切地理解:黄氏先族之所以选择朱黄玉佩图象创造出“黄”之象形文字,以表示图徽、族徽和血缘标记姓氏之意义所在。

3.黄为图徽、族徽和血缘标记

黄夷氏先族发源于辽河西源、西拉木伦河,古代叫做黄水,后繁衍迁徙所居之处,多以黄命名。南迁河北迁安县有黄山,束鹿县之黄丘。进入山东黄县有古黄城,迁河南有内黄、外黄、黄池、黄亭。一支进入山西汾水建立黄国。另一支进入河南潢川建立黄国。汾川与潢川黄国,分别被晋、楚所灭,子民成为奴隶散居各地,仍以“黄”为血缘标志命名。如湖北黄陂、黄安、黄石、黄梅、黄冈。安徽黄家墩,浙江横山黄婆桥,福建福州黄巷、莆田涵江黄港、太宁黄家寨、漳浦黄仓。湖南衡州黄洞蛮。广东龙川黄布、惠阳黄埔、饶平黄冈,广西黄家洞。香港九龙黄坊等等,皆为黄氏命名之血缘标记。

(一)、黄氏族源血缘之争

(1)、“黄,出自金天氏之后”说

宋邓名世依据《左传》:昭公元年,郑国子产对晋文公云:“昔金在氏,有裔子曰味,为玄冥师,生允格、台骀。台骀能业其官,宣汾洮,障大泽,以处太原。帝用嘉之,封诸汾川,沈、姒、蓐、黄实守其祀。”并据东汉贾逵说:“四国台骀之后”。因而断言:“黄,出自嬴姓(台骀)……其后为沈、姒、蓐、黄四国,以国为姓”。这成为“四国台骀之后”论者津津乐道之史料依据,然历代论者却未能提供更翔实可信之史实资料。

A、汾川黄国并非台骀之后

据史学家何光岳《东夷源流史黄国的来源和迁徙》说:“黄国之先乃东夷族鸟夷之一支黄夷之后,黄夷亦即黄鸟族,起源于燕山之北黄水一带,南迁河南的内黄、外黄、黄池、黄亭一带,与华夏族交往,进入山西汾水下游,建立黄国。一支则南下河北、山东……”

《春秋三传》云:“爵姓”栏目所载:“沈,有爵无姓”;“姒、蓐、爵姓皆无”;“黄,有姓无爵”。“沈、姒、蓐”三国既然皆无姓,即尚不了解其族源出自何姓。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载:“沈,出自姬姓。周文王第十子聃叔季,字子揖,食采于沈,《春秋》鲁成公八年,为晋所灭。”王充《论衡奇怪篇》说:“禹母吞薏苡而生禹,故夏姓曰姒”,为姒姓始祖,可见,“沈”之族源应该追宗周文王姬姓,“姒”之族源应该追宗夏禹姒姓。“蓐”无考。“黄”出自黄鸟氏。所谓“四国台骀之后”,自然查无实据。

颛顼帝时代,台骀受封于汾川之国,其所管辖之“沈、姒、蓐、黄”,当时仍处于原始母系氏族社会,尚未形成部落国,实际是指地区名称。如“黄”在颛顼时代仍称为“黄鸟氏”,居绛县西之横水,亦叫“黄水”。聃叔季食采于“沈”,这分明是指地区或城邑名称。所谓“以国为姓”,那是到夏商周三代才逐渐形成之部落国。《礼记祭法》云:“圣王之祭祀也,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火灾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疏注:自炎帝传至文王武王,皆为“法施于民者也”,大臣“以死勤事”或“以劳定国”,或“能御火灾”,或“能捍大患”,都应祭祀。祭祀明君和有功之神,意义深远,列为国家大事。

犹如台骀治水有功,封于汾川之国,后为“汾水之神”,举国臣民依《祭法》为其立祠奉祀。晋国介之推为晋文公复国立功,不幸牺牲。晋文公令全国民臣于清明节前一日,上山致祭,全国不生火,称“寒食节”。唐初陈元光平定“绥安之乱”,卓有功勋,献出生命,累封为“开漳圣王”,宋代林默姑娘为避风渔旅商船导航,也献出生命,累封为“天下圣母”,成为海早守护神。子产此次出使晋国,为解除晋文公于病中忧虑台骀“作祟”思想,因而强调台骀治水之功,深受举国臣民尊崇之“汾神”,不会作祟。所谓“四国台骀之后”,分明曲解子产“实守其祀”原意。

B、黄氏与金天氏无结亲联盟关系

《左传》云:昭公十七年,郯国国君应鲁昭公之聘,讲述古代官制设置之事:“我高祖少昊挚即位时,凤鸟正好来到,设置各部门长官,都用鸟来命名:凤鸟氏掌管天文历法,玄鸟氏掌管春分秋分,伯赵氏掌管夏至冬至,青鸟氏掌管立春立夏,丹鸟氏掌管立秋立冬等长官。祝鸠氏就是司徒,且鸟鸠氏就是司马,鸬鸠氏就是司空,爽鸠氏就是司寇,鹘鸠氏就是司事等各部门长官。五雉分别为五部门手工业长官,九扈分别为九部门农业长官。”

据史学家吕振羽考证:“属金天氏的子图腾和孙图腾有:玄鸟氏、青鸟氏、丹鸟氏和祝鸠氏、且鸟鸠氏、鸬鸠氏、爽鸠氏、鹘鸠氏”。其余伯赵、五雉、九扈等氏族即属于联盟成员。《左传》所记这廿四种鸟氏族,不论是金天氏之子图腾或孙图腾氏族,还是属于联盟成员之各氏族酋长,皆被任命为部落联盟各部门长官。此外,并无记载黄鸟氏参与联盟之事。由此可见,黄鸟氏既不是金天氏之子孙图腾,亦不属于金天氏部落联盟成员。郯子所列举之东夷部落联盟成员各氏族中,也不见鸾鸟氏、皇鸟氏和琅鸟氏参与联盟。

古代氏族以婚姻为纽带组成部落联盟,婚姻是部落联盟的主要因素。黄鸟氏既无参与金天氏部落联盟,就不存在与金天氏有婚姻血缘关系。或许有人质疑:东夷人之黄鸟氏,因何没有参与东夷集团之部落联盟?

据《诗经小雅黄鸟》诗云:“黄鸟黄鸟,无集于谷(树木),无啄我粟。此邦之人,不我肯谷(友善)。我言旋言归,复我邦族”。下二章反复强调:“此邦之人,不可与明(联盟)”;“此邦之人,不可与处(共处)”。《黄鸟》这首诗,反映古代氏族之间联盟解体,难与共处,因而迁徙他邦,重建邦族的社会现象。接着下一首《我行其野》诗云:“我行于野,蔽芾其樗(恶木)。婚姻之故,言就尔居。尔不我畜(养),复我邦家”。此诗反映古代氏族之间婚姻变故,联盟解体,重返邦家之社会现象。

这两首诗反映古代氏族彼此之间婚姻变故,联盟解体之历史事件。东莱吕祖谦认为是反映“周宣王之末”之社会问题。东海王肃说:“周宣王躬行仁义以道民,厚矣”。朱熹说:“未见其为宣王之世,下篇(《我行其野》)亦然”。从诗中反映之历史背景分析,笔者认为是反映母系社会族外对偶婚姻结盟初期,氏族间之婚姻是维系政治联盟之纽带。婚姻一旦变故,必然导致氏族之间联盟之解体。《黄鸟》与《我行其野》两首诗,诗人从婚姻和联盟的不同角度取材落笔,揭示之间利害与因果关系。

《黄鸟》释题:“托为呼其黄鸟而告之”。其所呼告的黄鸟,正是氏族所崇拜的保护神—黄鸟图腾。“托”,就是寄托、依靠。呼唤族神黄鸟保护氏族成员,排除灾难,安全转移,重建邦族。《黄鸟》和《我行其野》两首诗,正是反映黄鸟氏族与东夷某氏族,由于婚变导致联盟解体。黄鸟氏为求生存,迁离山东半岛,从此西迁进入河南内黄、外黄。再分支迁到山西汾水下游黄水一带,另一支迁到潢川等地。当凤鸟少昊挚到山东组成参与联盟。《诗经》和《左传》所载,何等的巧合!但这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历史必然的反映。诗人根据典型历史素材,采用诗歌艺术形式,从另一角度同样反映这宗具有教育意义的历史事件,以警戒后人,因而采纳入《诗经小雅》。

《诗经小雅黄鸟》与《左传》彼此证实:黄氏族黄鸟氏与少昊先族凤鸟氏没有结亲联盟的血缘关系,证明黄氏不是出自金天氏。

最后的结论:通过以上十个方面的考察,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黄姓起源于黄帝,历经颛顼、陆终、伯益等人,至夏初大廉建黄国,以黄为姓,黄氏遂传承至今。古老之黄姓,历经五千多年,长盛不衰,终成世界之主,可喜可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