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理古代文化古迹

 TLB519 2016-05-11


大理古代文化古迹——南诏铁柱

大理古代文化古迹——南诏铁柱(看云南网)


在著名的南诏中兴画卷中,有幅引人注目的云南大将军张乐进求等共祭铁柱图;一柱聶立,顶端歇有一金缕鸟,柱前祭筵横陈,席上列九鼎牺牲,张乐进求等9人虔诚地面向铁柱,似在祈愿神明保佑。据胡蔚本《南诏野史》说,南诏首领细奴逻,原躬耕于巍宝山下,多次有祥瑞的征兆,恰好遇到唐王朝封的大将军、建宁国王张乐进求,因为诸葛武侯在白崖《今弥渡)立的铁柱时间太久,剥蚀损坏,因而重铸。新柱落成时,召集洱海各部落首领共祭铁柱。柱顶原有金缕鸟,这时突然飞下来歇在细奴逻肩上,并嘱他勿动,直到8天才飞去。这些部落首领十分惊骇,以为天神有意,张乐进求就把国王的宝座让给细奴逻,还把女儿也嫁给他。细奴逻“于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即位,年32岁,建号大蒙国,称奇嘉王,据南诏。南诏中兴画卷,作于舜化中兴二年(898年),即细奴逻为南诏王后的249年。其时,南诏王族势力已衰落不振,执政者已感到岌岌可危,舜化命王奉宗等绘国史图,重新宣扬“君权神授”之说,并祈祷佛祖保佑其风雨飘摇的政权。图卷最后为南诏主率领臣属顶礼观音像,王奉宗等亦在列,就是明证。因之,祭柱时金镂鸟飞落细奴逻左肩八日之说,与老僧(观音)在巍宝山点化细奴逻“奕叶相承”十三世之说一样,系南诏统治者于佛教传入大理后,为美体祖先、巩固统治而编出的神话。从历史上考查,诸葛亮南征既未到过大理,也未在白崖立过什么纪功铁柱。细奴逻也不大可能以神异之兆得南诏。元李京《云南志略》说:“张乐进求为蒙氏所灭,这较为接近实情。

铁柱立于弥渡县城西北约6公里的铁柱庙村。这座庙,在西面团山脚下,坐西朝东。背负青山,门迎原野。大殿高悬“威镇昆弥”。殿门两侧悬清道光间邑人李菊村所题对联:

芦笙赛祖,毡帽踏歌,当年柱号天尊,金镂翔环遗旧垒;

盟石掩埋,诏碑苔蚀,几字文留唐物,彩云深处有荒祠。

铁柱立于大殿正中,柱基高约2米,柱高3.3米,周长1.05米,实心圆柱体。铁柱西面正中,有一长方形的凸线框,框长约90厘米,宽8厘米,直列正书汉字题识一行:“维建极十三年岁次壬辰四月庚子朔十四日癸丑建立。”这22字,提供了建柱的确切年代。“建极”是南诏第十一代主世隆于咸通年间改的年号,“建极十三年”为公元872年,也就是细奴逻取得南诏政权后的223年,中兴画卷绘制前26年。距今已是1100多年了。铁柱建立后,历代史籍,常有著录:元郭松年在《大理行记》中,曾记录当时所见:“甸西南有古庙,中有铁柱,高七尺五寸,径二尺八寸,乃昔时蒙氏第十一主景庄王所造”,“土人岁岁贴金其上,号天尊柱,四时享祀,有祷必应。或以为武侯所立,非也。”康熙蒙化府志》亦载:铁柱庙“在郡东箐口一里,高七尺五寸,径二尺八寸,上以铁锅覆之,中微剥落”,“后有男女二像,挂幡书称之为驰灵景帝大黑天神”。清人李兴祖曾有诗云“巍然古庙在城东,七尺高标铁柱雄”;“字曾阅世苔花绡,民为祈神蜡炬红”。据说,时至今日,当地各族群众,还常来祭祀,尤其是正月十五日,更是热闹,夜晚还举行盛大的踏歌活动。

祭柱风俗,现虽保存于弥渡,但它在云南却源远流长。晋宁石寨山出土的文物中,就有两件贮贝器盖上铸有杀人祭柱的场面。其中一个,人数多达120余人,场面极为隆重,似乎也是部落酋长集会。看来,祭柱活动曾在云南各民族中盛行。

细审铁柱,人们还会看出,柱身系由两半七段浇铸合成。东半四段,西半三段,接口上下平行交错,可知铁柱的浇铸是分七次进行的。由于接口交错,使得铸件结实,不易折断,当年设计,颇费匠心。由此;也可看出南诏冶铁水平。

南诏铁柱,由于它对研究历史、民俗、冶金等具有多方面的价值,历来受到人们的珍视。“滇中金石文字,元以后者颇多,而宋以前绝少,此柱文出于唐时,最为稀有”(阮福);“其可贵之程度,不在南诏碑下”(徐嘉瑞)。1965年,已列入云南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