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差点接了巴菲特的班,这个中国人投资有一套

 草木之人吃茶去 2016-05-11


今天一大波基金大佬飞往美国西部小镇奥马哈去朝圣了,旺财就来跟没去的小伙伴们讲讲李路。


李路,一个提到巴菲特时几乎绕不开的人。他是美籍华裔投资人和对冲基金经理,他最著名的成绩是投资了比亚迪。李路和查理.芒格关系亲密,曾为芒格的书《穷查理宝典》作序,他们之间另一层关系是投资合伙人。外界一度猜测李路是巴菲特下一个继承人。这样一个传奇人物,他是怎么样做投资的?如此有价值的干货,勤快的旺财已经啃完,迅速的分享给大家。文章虽长,但干货满满,答应旺财,一定要看完好吗??~


关于价值投资

一  价值投资者三大特质

1、不靠股票买卖倒手,而是将自己想像成股票所处实业的经营者。

2、由于不是掌控整个公司和行业,所以需要一定安全边际。
  
3、经营实业的假想身份,会令价值投资者在“市场”独树一帜。
市场上只有5%的资金进行的是价值投资,与其他95%与众不同,既是机遇,也是挑战。95%的资金会到处跑,只有那5%会有非常高的收益。你要清楚知道自己究竟是5%,还是95%。

二 如何做好价值投资

1、学做好的分析师

成为好的投资者一定先成为好的分析师。好的分析师具备两点:第一掌握全面准确的信息,因为很多时候你都是“寂寞”的,如果信息不够全面,很难在股价直线下降和他人嘲笑声中保持自信。第二完全照抄投资经典不会再产生高回报,你需要通过自己的好奇心和研究得出自己的真知灼见。
 
2、知道的越多,对投资越有利。任何对公司所处行业产生影响的因素,都会对你有帮助,包括政治、科技、甚至文学艺术作品。总会在某一时点,你看到其他投资者没有注意到的东西。百科辞典式的知识总能够在跨行业投资者发挥作用。
正如查理芒格所说,人的一生不会有很多真知灼见,只有不断学习才可以获得。彻底了解行业,才能把握每一个转折点,从而获得超高收益。
3、投资者将自己当做企业的所有者,与95%的投资者有很大区别,但是一定要了解95%投资者的想法。
 
4、如果你彻底理解一种业务模式,可以扩展至整个行业。每一个行业都有自己的特点,这些特点也许可以使这个行业跑赢其他行业。找出业内最好和最差的公司,追踪他们整个过程的表现。如果你真的得到对某个行业的真知灼见,又发现了管理好的公司,在合理的价格介入,那将会给你带来长期高回报。
比如汽车行业,最初只有几家企业,利润很高,随后走向衰落。通用,60年代时,资本回报率可达46%,70 年代就降到28%,80年代只有9%,90年代6%,现在应该是负数了。有了这些数据,对行业的理解可以更加深入,而不是大家模糊地认为汽车行业很赚钱或者很糟糕。而这样的认识,对于研究和投资中国和印度等国家的相同行业会有很大帮助。

三  价值投资在中国能不能实现

中国大概从1840年以后就一直走现代化进程,到70年代末,我们尝试的路子终于回到了3.0文明的本质——自由市场经济现代科技。那么在今天的情况下,我们还有没有可能再次走回头路、抛弃市场经济呢?
      

通过市场机制,现代科技产品的种类无限增多,成本无限下降,与人的无限需求相结合,由此经济得以持续累进增长,这就是现代化的本质。


中国这样一个文化、一个民族,再去走回头路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中国离开全球共同市场的几率几乎为0。中国要改变市场经济规则几乎也是非常小概率的事件。所以,中国经济走基本的3.0文明的主航道仍然是大概率事件。而我们看到真正3.0文明的主道其实和政治、文化关系不大,而和自由市场经济现代科技关系极大,这是真正的本质。



只要中国继续走在3.0现代科技文明的路上,价值投资理念在中国与美国一样仍是投资的大道、正道,仍然可以给客户带来持续稳定的回报,更加安全、可靠的投资回报。这就是我认为价值投资可以在中国实行的最根本性的一个原因。


关于投资心态和理念

一 坚持长期的价值投资

今天中国资本市场百分之七十仍然是散户,以短期交易为主,包括机构,也是以短期交易为主要的目的。价格常常会大规模背离内在价值,也会产生非常独特的投资机会。中国目前不成熟的阶段使价值投资人在中国具备更多的优势。如果你不被短期交易所左右、所迷惑,真正坚持长期的价值投资,那么你的竞争者会更少,成功的几率会更高。

二  不要把眼光限在眼前

中国现在正在进行的经济转型,实际上是要让金融市场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融资角色,不再以银行间接融资为主,而让股票市场、债券市场成为主要资金来源,成为配置资别源的主要工具。在这种情况下,金融市场的发展规模、机构化的程度、成熟度都会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得到很大的提高。当然如果把眼光只限在眼前,很多人会抱怨政府对市场的干预过多、救世不当,等等,但是我认为如果把眼光放得长远一些,中国市场仍然是在向着更加市场化、更加机构化、更加成熟化的方向去发展,对于下一步经济发展会扮演更重要的角色。真正的价值投资人应该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  自信会让你少犯错

本来百年一遇的危机,现在爆发频率越来越高。每一次灾难来临,你的市值都可能损失50%以上,这时你需要有足够的自信,不被他人影响。这也许不容易,但生活如此。巴郡公司历史上至少有3次股票都是拦腰斩断,卡内基也遇到过这种情况,洛克菲勒也遇到过,每个人都遇到过,这至少证明你没有犯错误,因为在这样的行情下,如果犯错,你的损失不是50%,而是全部毁掉。
 
四  单纯的股价下跌简直是机会

在我看来,投资股市最大的风险其实并不是价格的上下起伏,而是你的投资未来会不会出现永久性的亏损。单纯的股价下跌不仅不是风险,简直就是机会。不然哪里去找便宜的股票呢? 
 

五  先知道将来会死在什么地方

查理.芒格思考问题总是从逆向开始。如果要明白人生如何才能得到幸福,查理首先会研究人生如何才能变得痛苦;要研究企业如何做强做大,查理首先研究企业是如何衰败的;大部分人更关心如何在股市投资上成功,查理最关心的却是为什么在股市投资上大部分人都失败了。他的这种思考方法来源于下面这句农夫谚语中所蕴含的哲理:我只想知道将来我会死在什么地方,这样我就永远不去那儿了。
查理在他漫长的一生中,持续不断地研究收集关于各种各样的人物、各行各业的企业以及政府管治、学术研究等各领域中的人类失败之著名案例,并把那些失败的原因排列成正确决策的检查清单,使他在人生、事业的决策上几乎从不犯重大错误。这点对巴菲特及巴郡五十年业绩的重要性是再强调也不为过的。
关于安全边际

一 容忍不确定性

很多时候进行投资,无法掌握最完整(完美)的信息,因为投资本身就是在买未来。直到 2008 年底我才真正见到BYD的工厂,才对公司有了更好的了解。我是在当时亚洲存在各种各样问题的情况下,决定投资的。所以一切还是回到安全边际的基本概念,我们应该容忍一定的不确定。这些会阻碍我们进行投资么?不会。

投资者最大的乐趣就是出现惊喜,BYD就是这样的情况。王传福和他的团队的确有这样的文化,他们的想法总是能领先很多人好几年。当年他生产电池是迫不得已,上市前他只有30万美元的风投,通过上市融资,加上巴菲特投资2 亿美元,现在他们已经发展到16 万员工,60-70 亿的收入和5 亿的净利润。BYD自动化的成本很低,产品质量可靠性很高。王传福的创造性使得他能够与众不同。


8 年前我投资BYD的时候,并不清楚他是要发展汽车电池,还是笔记本电池还是手机电池。这笔投资难度最大的地方这个行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生变化,而且规模很大。BYD今年要招收1 万名大学毕业生,产能将很快翻番。这是我为什么认为要研究历史上伟大的公司,所以我建议各位将通用的历史仔细研究(每5年划分一个阶段)。

二  对管理层越了解,安全边际会更大

没有见过管理层,也可以了解管理层;即使见到管理层也可能什么信息都得不到。只能说,如果其他情况都一样的话,你对管理层越是了解,他们越是诚实可信,他们做好企业的动机越强烈,你的安全边际会更大。还是那句话,关键是清楚自己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如果不清楚这一点,很可能只是在赌。与上市公司打交道也没有固定的模式。如果真的对某个领域感到好奇,会想尽办法收集资料,但在对冲基金和公募资金通常只有1个星期左右的时间去了解某项业务,很难做到彻底了解。我用了近10 年的时间,现在还在学习BYD 的各项新生事物。


关于成长

一  不要走捷径

从事投资行业最大的好处就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你的能力也在积累提高。有些行业,比如竞技体育,随着年龄的增长,你就不再从事这个行业了。投资这条路上,你的知识甚至比你的金钱可以更快的实现复合式增长。如果你真的喜爱这个行业,我建议你不要试图走捷径,可能你花的时间长些,但是你的收获会更多。


二 一个人的成功并不是偶然的,时机固然重要,但人的内在品质更重要。


关于李路

50岁的李路出生于1966年,他的身上充满了传奇色彩:在唐山大地震里幸存下来,曾就读于南京大学物理系,后来他进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就读,并成为该校第一批同时获得经济学、法学和商业三个硕士学位的学生之一。

1996年的时候,李路就已经拥有了自己的对冲基金。1997年,他创建了对冲基金Himalaya Partners。之后,他建立了一只风险投资基金,以便投资美国的科技公司,他拥有伯恩斯坦(兰登书屋前董事长)、音乐家斯汀、对冲基金巨头朱利安-罗伯森等众多富有的客户。许多李路的朋友和客户都评价他“工作勤奋又聪明”。

左起:索科尔、巴菲特、王传福、李路

2003年,当李路前往加州圣巴巴拉过感恩节的时候,遇到了住在这里的查理-芒格,两人迅速成了朋友。芒格对李路信赖有加,将他引见给了巴菲特,还先后向他的基金投入了超过8,800万美元。李路很好地回报了芒格对自己的信任。据了解,由李路掌管的规模6亿美元的基金虽然曾经出现亏损,但自2004年底创立以来,已经增长了338%,年化回报率约30%,而标普500指数年化回报率还不足1%。

芒格对李路评价很高。有一年在伯克希尔年度股东大会上当被问及是否有经理人运用金融杠杆时,巴菲特回答“没有”,芒格却接过话茬儿说:“去年,有一个经理人在没有运用任何金融杠杆的情况下,投资回报超过200%。”外界认为,芒格所说的这个经理人,就是李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