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用柴胡治疗痰湿内阻型失眠30例

 11jiuge 2016-05-11
   关键词:柴胡;痰湿内阻;失眠;辨证论治;验案
中国论文网 http://www./6/view-4235133.htm
  中图分类号:R25623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3)03-0081-01
  柴胡首载于《神农本草经》,药性微寒,味辛、苦,归肝经、胆经。具有疏风透热,升举阳气,疏肝解郁的功效。《伤寒论》认为,柴胡主入少阳经,用于邪入少阳,枢机不利的少阳病类证。笔者在辨证论治基础上重用柴胡治疗痰湿内阻型失眠30例,取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30例患者均为本科住院患者。其中男11例,女19例;病程最短者8个月,最长者12 a,平均35年;疾病诊断参考国内2006版《失眠诊疗专家共识(草案)》;证候诊断参照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中痰湿内阻证的定义:以咯吐多量粘稠痰,痰滑易咯,肢体困重,胸脘痞闷,食少口腻,苔白腻,脉濡缓或滑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2治疗方法
  基本方:柴胡15~24 g,陈皮12 g,法半夏6 g,茯苓12 g,防风10 g,炒白术12 g,石菖蒲12 g,炙远志6 g,生黄芪15 g,桂枝6 g,当归10 g。临证加减:舌苔白厚腻明显者,加苍术10 g,白蔻仁5 g;平时四肢困倦,乏力明显者,加炙黄芪12 g,党参10 g;情绪抑郁,不思饮食者,加合欢皮15 g,郁金12 g,焦三仙各10 g;头晕头痛明显者,加天麻10 g,白芥子10 g,制南星6 g。每日1剂,分3次饭后口服。治疗期间忌食辛辣食物。
  3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显效:失眠症状消失或睡眠时间在6 h以上,症状缓解;好转:症状减轻;无效:治疗前后失眠无改善。
  32治疗结果17例显效,9例好转,4例无效,总有效率为867%。
  4验案举例
  舒某,女,45岁,2011年10月20日就诊。患者反复失眠6 a余,入睡困难,甚至辗转反侧,彻夜不能入睡,白天倦怠乏力,精神萎靡,心情烦躁。曾因失眠就诊,西医诊断:(1)失眠,(2)抑郁症待诊,建议服用镇静安神类西药,患者拒服遂来寻求中医治疗。来诊时症见:体态肥胖,情绪抑郁,胸脘痞闷,纳差,大便时溏时干,舌体胖大舌质淡,苔白厚腻,脉沉缓,重按无力。依据舌脉辨证,证属痰湿内阻,血不养肝。治以:健脾理气化痰,养血敛肝。处方:柴胡20 g,陈皮12 g,法半夏6 g,苍术12 g,茯苓12 g,防风10 g,炒白术12 g,石菖蒲12 g,炙远志10 g,生黄芪15 g,桂枝6 g,当归10 g,合欢皮15 g,夜交藤30 g,五味子6 g。每日1剂,分3次饭后服。服5剂,患者来诉,每夜能睡4 h左右,精神大为好转,情绪亦渐开朗。效不更方,原方加升麻6 g,郁金10 g,再进10余剂。每夜能睡6~7 h,精神愉悦,生活如常,病告痊愈。
  5体会
  柴胡味辛、苦,性微寒,主入肝胆经,功效长于疏解少阳气机,临床可用于多种病症治疗。自古中医界就有“柴胡劫肝阴”一说,尤以叶天士、王孟英等“温病学派”认同这一点,后世医家在柴胡使用上亦多受此束缚。然也有不拘于此者,张琪教授[1]运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发热,柴胡用量在20g以上,屡用屡效。伤寒大家刘渡舟教授创制柴胡解毒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属湿热内蕴者,柴胡用量也多在15g以上,患者未见不适。就笔者长期实践体会来看,重用柴胡(15g~24g之间为宜),作用有二:一是增强疏肝解郁的力量,这是柴胡本身的功效特点;二是大剂量的柴胡可增强散风透解之力。痰湿内阻,气血不能循经,木不制土,唯风能胜湿,此时重用柴胡能起到摧枯拉朽,祛除痰湿顽疾的作用,况失眠一证,多因情志忧伤,心神失养所致,总以气机郁滞为基本病机,痰湿、痰热、瘀血为病理产物,柴胡疏解少阳枢机,乃一切气机郁滞之要药。唯有一点,阴虚燥热者,柴胡不可过用。
  参考文献:
  [1]孙元莹张琪教授运用经方治疗高热经验介绍[J].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三届仲景学说学术研讨会,2006:171
  (收稿日期:2012-11-1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