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诏中兴画卷

 TLB519 2016-05-12

《南诏中兴二年画卷》又名《南诏中兴画卷》或《南诏图传》,《图传》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记述了南诏祖先由于虔诚地信仰佛教而得到观音的点化建立南诏国的神话故事,通过观音的幻化显灵反映出佛教在洱海地区的传播发展的历史。

  《图传》由近3000 字的文字卷和13段画面的画卷两幅长卷组成。画卷为纸本彩绘,整个画卷长约5.73米,高约0.3米。《图传》绘成后,不见记载。清雍正年间,《图传》流落北京,在书画商中拍卖,被崇信佛教观音的贵族琳光松园老人购得。鸦片战争后,《图传》被掠往国外,几经周转,为一日本私人收藏家所得。19448月,见到此图的美国人海伦·B·嘉萍女士在《哈佛亚洲研究季刊》第八卷第二号发表论文《云南的观音像》,第一次公开发表了画卷的全部照片,引起世人关注。

《图传》中文字卷是绘制画卷的根据,又是画卷的说明,有如现代连环画的脚本,二者是《图传》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文字卷以“化”为自然段落,共七化,加上文前的《铁柱记》叙述南诏兴宗王罗晟在铁柱侧参与“三赕白大首领张乐尽求”祭天及观音幻化授记的佛教神话,文后还有南诏舜化贞于中兴二年218日发出的敕令及其臣下王奉宗、张顺于二年戊午岁314日进奏的有观音及西洱河神金鱼金螺的传说。全文共196行,楷书工笔,书写工整、匀称、秀丽。文字卷为更准确、更清楚地了解《图传》画卷提供了根据。

  画卷以互相有或多或少联系的几组画,表达了“巍山起因”、“祭铁柱”和“西洱河记”三个主题。

南诏中兴画卷

  第一化“提纲挈领”描绘出“君权神授”的种种祥瑞:天兵天将乘云驾雾,前来帮助奇王细奴逻;又有仙女齐集,奏着天乐,时时供养奇王家,并有凤来仪、吉祥的两树橙花,在奇王之华屋前后怒放。


南诏中兴画卷
  第二化描绘南诏始祖细奴逻未发迹前,和妻、子、媳躬耕于巍宝山,观音幻化为梵僧,到该村化缘,三次到南诏奇王细奴逻、兴宗王罗晟家乞食。画面上奇王之妻浔弥脚和罗晟妻梦讳婆媳两人正往田间给父子二人送饭,又路遇梵僧乞食。
南诏中兴画卷
 第三化,画面上绘出梵僧端坐在巍山之奇石上,旁边有红鬃白马、白象卧伏两侧,浔弥脚婆媳坚持再施耕饭。由于细奴逻全家乐善好施,虔诚信佛,于是点化她们,婆媳二人双手合十,跪地授记。于是立国是上天的旨意,佛的意志。

南诏中兴画卷

南诏中兴画卷
  第四化,画面陡然一变,与细奴逻婆媳对梵僧的虔诚态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梵僧来到穷石村被邑主王乐等人粗暴对待,先是偷食梵僧之白犬,继而肢解梵僧并焚尸后装入竹筒内丢入澜沧江中。然而梵僧显圣,破筒而出,形体如故。王乐等人骑乘马追赶不及便归心伏罪。
南诏中兴画卷
  第五化,梵僧到开南,开南宁普苴诺苴大首领张宁健双手合十,曲腰顶礼膜拜。接着梵僧又出和泥,大首领宋林别亦皈依梵僧。 
南诏中兴画卷

 

   第六化,画面上梵僧又来到忙大道李忙灵辖区,这里的人仍不识圣人。梵僧腾空而起,化为阿嵯耶观音像,李忙灵忙急打更鼓集合村民观之。


南诏中兴画卷
  画面在此转入“祭铁柱图”。图中铁柱上站一只鸟,云南大将军张乐尽求、西洱河右将军杨农栋以及巍峰刺使蒙罗晟等九人正跪在铁柱前拜祭,柱下方毡上陈列若干祭品。这次祭柱仪式由张乐尽求主持,只有他跪在毡上。主要记述白子国主张乐尽求禅位于细奴逻之事

南诏中兴画卷
    第七化中,庄严的阿嵯耶观音站立在莲座上,南诏王隆舜和其子舜化贞,正双手合十,礼拜观音。南诏中兴画卷



南诏中兴画卷

    在第三主题西洱河记图中,所绘制的西洱河状如人的耳朵,还有在西洱河中的河神金鱼金螺绘画题材是根据《巍山起因》、《铁柱》、《西洱河记》、《国史》等书有关记载画出来的。画以佛教故事为题材,而又伪托为人间事,因而所画内容不仅是研究南诏艺术的重要资料,也可据以探讨南诏社会经济和物质文化的一些问题。绘画采用连续画的形式描绘出一系列故事。在此画上出现的人物有梵僧、仙女、天兵、天将、细奴逻及妻等多人,还有房屋、耕牛、犁。该画运笔生动,受到唐代绘画的影响。

《南诏图传》是遗留至今最古老的南诏文物,也是滇云绘画史中保存至今最早的绘画艺术作品。此画现存于日本京都藤井有邻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