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飘影23号 2016-05-12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注  释】

①红藕:红色的荷花。②玉簟(diàn):光滑似玉的精美竹席。③裳(cháng):古人穿的下衣,也泛指衣服。④兰舟:此处为船的雅称。⑤锦书:后人因称妻寄夫为锦字,或称锦书;亦泛为书信的美称。

【译  文】

荷叶凋残,香氛消逝,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秋凉。轻轻脱下薄纱罗裙,独自泛舟湖上。望天空,云舒云卷,谁将锦书寄来?鸿雁飞回之时,月光洒满了西楼。花,自在地飘零,水,自在地漂流,一种离别的相思,牵动起两处的闲愁。这相思,这离愁,没有办法排解,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赏  析】

这首词作于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别离之后,寄寓着作者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玉簟秋”写室内之物 。花开花落,既是自然界现象 ,也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枕席生凉,既是肌肤间触觉,也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独上”二字暗示处境,暗逗离情。“云中”一句,则明写别后的悬念。接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两句,构成一种目断神迷的意境。“花自”一句,承上启下,词意不断。其所象喻的人生、年华、爱情、离别,则给人以凄凉无奈之恨。“才下”、“却上”两词,把真挚的感情由外露转向内向,把相思之苦表现得极其真实形象,表达了绵绵无尽的相思与愁情,感人至深。全词移情入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耐人寻味。

【作  者】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