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项'心理学技术助班主任快速、及时、有效地处理班级问题

 领巾工作室 2016-05-12

由于班级人数众多,每天都有数不清的大事小情发生,如果不及时处理,小则影响学生情绪和学习状态,大则影响整个班级的良性发展。因此,怎样快速、及时、有效地处理班级事情,成了班主任工作的最大挑战。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育人也是这样。心理咨询技术为我的班主任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帮助,现举几个例子,与大家分享。


一般化技术

这是心理咨询中最常用的技术。有心理问题的人总觉得自己的问题是独特的,觉得自己的痛苦是别人没有的,自己是最倒霉的。为了消除这样的想法,我通常采用一般化技术。


一般化技术,就是让来访者觉得自己的问题别人也会有,并非特别的,以此消除其对问题的恐惧感。很多时候,人之所以心理失衡,是因为感觉自己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或遭遇。运用一般化技术,会使来访者认识到自己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以减轻或降低心理压力。


例如,班里有一个学生,父母离异,家庭特困,总抬不起头来。我没有空讲大道理,而是搜集了一些资料,如青岛目前的离婚率、班内特困状况等,引导他关注他人和社会。他会发现,原来许多人都有这样的遭遇,可是他们还在努力生活。接着我让他谈谈对班内另外一个离异家庭同学的看法,那是一名品学兼优的乐观派学生,很受大家的欢迎,他也很敬佩那位同学。由此,他不仅去除了由于家庭变故带来的自卑感,还找到了努力的方向,渐渐变得开朗乐观起来。


去中心化技术

中学阶段的孩子意识发展,进入“心理自我”时期,在这个时候,他们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希望引起别人的注意,而且不再像以前那样容易满足,开始对自己不满意,希望改变自己的外貌、性格等。他们认为自己就是世界的中心,时时感觉别人都在关注自己,因此很容易出现认识狭窄、判断偏颇、固执己见的问题。怎样让他们从自我中心的感觉中走出来?在这方面,心理咨询中“去中心化”技术能发挥事半功倍的作用。


例如,班上一个学生不愿意按照学校要求改变发型,我就与他相约做了一个实验,要求他第二天换一双鞋来学校(校服是要求人人都穿的,因此不能用来实验)。结果一整天过去了,没有人发现这个变化,他很失望,开始意识到并没有多少人关注自己;第三天我又要求他在校服上别了一个装饰品,也只有极个别比较亲密的同伴才发现;第四天,我让他趴在桌子上,让全班同学猜他是否戴眼镜,结果班内学生分成两派,甚至平时很亲密的伙伴也拿不准他是否戴眼镜。经过我的开导,他由失望到释然:原来,自己并不是班级的中心,每个人都有自己关注的事情,自己的穿衣打扮不会影响自己在同学心目中的地位。之后,他按照我的要求理了头发。事情不仅得到处理,该学生也获得了心理成长。


叙事疗法

所谓叙事心理治疗,是指咨询者运用适当的方法,帮助当事人找出遗漏片段,以唤起当事人改变内在力量的过程。在班主任工作中,我常常运用叙事疗法,要求学生在“叙述故事”中理清思路,找到遗漏点,从而主动发现问题所在。


运用这项技术,首先要将问题与人分开,把贴上标签的人还原,让问题回归问题本身。如果问题被看成和人是一体的,要想改变就相当困难,改变者与被改变者都会感到棘手。问题外化之后,问题和人分家,人的内在本质会被重新看见与认可,转而有能力与能量反身去解决自己的问题。


一次,班内一个住校生与宿舍管理员发生了冲突,原因是他在上晚自习时手机响了,宿舍管理员要罚他,他骂骂咧咧。当我找到他时,他还觉得很委屈,说自己没有骂老师,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


我要求这个男生把事情叙述一遍。他说:“我的手机响了,是我不对,老师让我出来我很生气,就骂那个给我打电话的同学……”我让他停下,问:“你是指名道姓地骂你的同学吗?你的骂骂咧咧谁能听到?”(这是帮他寻找遗漏部分)他愣住了,自述被老师批评很懊恼,就带有情绪地骂了同学一句,但忽视了面对的是宿管员。


我让他继续叙述。他说:“宿管员老师要罚我蹲起,我就说‘这是体罚’,然后老师就不管我了……”我要求他扮演宿管员,我扮演他,我们重现一下当时的真实场景。


我(犯错后)被叫了出来,我说:“对不起老师,我忘记将手机调振动了,是我错了。”当男生(扮宿管员)要罚我蹲起时,我很诚恳地说:“老师,我知道错了该罚,可是我今天身体不好,蹲起怕出事,要不我写个检查……”他无话可说了,也感觉到自己无气可生。我用表演告诉学生:“事情是由你导演的,你可以改变脚本。”


通过叙述和表演,男生不仅找到了自己遗漏的部分,明白了宿管员生气的原因,还知道了事情可以有另外一个版本,更深切地认识到自己是问题的主人,从而确认了自己的力量。


归因技术

归因指个体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的原因加以解释和推测的过程,归因反映的是个体对于引起某个事件的原因的认识,因此,由归因所得出的原因其实是个体的一种主观解释,未必是引起事件的真正原因。但是,这种未必正确的主观解释往往比真实的原因更能影响个体的情绪、行为等各个方面。引导学生正确归因,不仅对处理因事件而产生的情绪非常重要,对个体成长更具有积极意义。


例如,班内同学参加辩论赛输了,却义愤填膺地指责评委不公、观众不文明之类。我引导大家静下心来,将比赛因素一一列举,将影响成绩的各个要素(能力、努力、任务难度、运气)一一回忆,大家很容易地发现:对比赛双方来说,任务难度一致,运气皆不可控,最后将焦点集中到“能力和努力”上。


我让大家展开讨论,如果比赛还没有开始,我们可以在哪些方面有所准备。大家踊跃发言,如“材料再充分些、问题再明确些、派去的听众再多些、辩手的稿子背得再熟些……”众说纷纭之后,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们分析这些“假设”——原来这些都是我们可以控制的,是属于我们的“努力”的范畴。很明显,失败是由于自己准备不充分。全班心服口服地接受了这个解释,大家也认识到,遇到问题要“内归因”,并且要归结到“努力”上。


时代在变,学生在变,只有优化教育方法,走进学生心里,才能真正解决问题,并且让学生在问题中深化认识,得到成长。技术无界,希望更多的老师共同探索,在科学的指导下,真正达到润心无声的效果。

栏目: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谷立民 山东省青岛电子学校26604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