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襄公三十一年

 传统文化网站 2016-05-12

 

【原文】三十一年春,王正月,穆叔至自会。见孟孝伯,语之曰:“赵孟将死矣。其语偷1,不似民主。且年未盈五十,而谆谆焉如八、九十者,弗能久矣。若赵孟死,为政者其韩子乎。吾子盍与季孙言之,可以树善,君子也。晋君将失政矣,若不树焉,使早备鲁,既而政在大夫,韩子懦弱,大夫多贪,求欲无厌2,齐、楚未足与3也,鲁其惧哉。”孝伯曰:“人生几何?谁能无偷?朝不及夕,将安用树?”穆叔出而告人曰:“孟孙将死矣,吾语诸赵孟之偷也,而又甚焉。”又与季孙语晋故,季孙不从。

及赵文子卒,晋公室卑,政在侈家。韩宣子为政,不能图诸侯。鲁不堪晋求,谗慝4弘多,是以有平丘之会。

齐子尾害闾丘婴,欲杀之,使帅师以伐阳州。我问师故。夏五月,子尾杀闾丘婴,以说于我师。工偻洒、渻灶、孔虺、贾寅出奔莒。出群公子。

公作楚宫。穆叔曰:“《大誓》云:‘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君欲楚也。夫故作其宫。若不复适5楚,必死是宫也。”六月辛巳,公薨6于楚宫。叔仲带窃其拱璧,以与御人,纳诸其怀而从取之,由是得罪。

立胡女敬归之子子野,次7于季氏。秋九月癸巳,卒,毁8也。

己亥,孟孝伯卒。

立敬归之娣齐归之子公子禂。穆叔不欲,曰:“大子死,有母弟则立之,无则立长,年钧择贤,义钧则卜,古之道也。非嫡嗣,何必娣之子?且是人也,居丧而不哀,在戚而有嘉容,是谓不度,不度之人,鲜不为患,若果立之,必为季氏忧。”武子不听,卒立之。比及葬,三易衰9,衰衽10如故衰。于是昭公十九年矣,犹有童心,君子是以知其不能终也。

冬十月,滕成公来会葬,惰而多涕。子服惠伯曰:“滕君将死矣!怠于其位,而哀已甚,兆于死所矣,能无从乎?”癸酉,葬襄公。

公薨之月,子产相郑伯以如晋,晋侯以我丧故,未之见也。子产使尽坏其馆之垣而纳车马焉。士文伯让11之,曰:“敝邑以政刑之不修,寇盗充斥,无若诸侯之属辱在寡君者何,是以令吏人完客所馆,高其闬1213,厚其墙垣,以无忧客使。今吾子坏之,虽从者能戒,其若异客何?以敝邑之为盟主,缮完葺墙,以待宾客。若皆毁之,其何以共命?寡君使匄请命。”对曰:“以敝邑褊小,介于大国。诛求无时,是以不敢宁居,悉索敝赋,以来会时事。逢执事之不间,而未得见,又不获闻命,未知见时,不敢输币,亦不敢暴露。其输之,则君之府实也。非荐陈之,不敢输也。其暴露之,则恐燥湿之不时而朽蠹,以重敝邑之罪。侨闻文公之为盟主也,宫室卑庳,无观台榭,以崇大诸侯之馆,馆如公寝,库厩缮修,司空以时平易道路,圬14人以时塓15馆宫室。诸侯宾至,甸设庭燎,仆人巡宫,车马有所,宾从有代,巾车脂辖,隶人牧圉,各瞻其事,百官之属,各展其物。公不留宾,而亦无废事。忧乐同之,事则巡之,教其不知,而恤其不足。宾至如归,无宁灾患?不畏寇盗,而亦不患燥湿。今铜鞮之宫数里,而诸侯舍于隶人。门不容车,而不可逾越,盗贼公行,而天厉16不戒。宾见无时,命不可知。若又勿坏,是无所藏币,以重罪也。敢请执事,将何所命之?虽君之有鲁丧,亦敝邑之忧也。若获荐币,修垣而行,君之惠也,敢惮勤劳?”

文伯复命。赵文子曰:“信,我实不德,而以隶人之垣以赢诸侯,是吾罪也。”使士文伯谢不敏焉。晋侯见郑伯,有加礼,厚其宴好而归之。乃筑诸侯之馆。

叔向曰:“辞之不可以已也如是夫。子产有辞,诸侯赖之,若之何其释辞也?《诗》曰:‘辞之辑17矣,民之协矣。辞之绎矣,民之莫矣。’其知之矣。”

郑子皮使印段如楚,以适晋告,礼也。

莒犁比公生去疾及展舆,既立展舆,又废之。犁比公虐,国人患之。十一月,展舆因国人以攻莒子,弑之,乃立。去疾奔齐,齐出也。展舆,吴出也。书曰“莒人弑其君买朱鉏,”言罪之在也。

吴子使屈狐庸聘于晋,通路也。赵文子问焉,曰:“延州来季子其果立乎?巢陨诸樊,阍戕戴吴,天似启之,何如?”对曰:“不立。是二王之命也,非启季子也,若天所启,其在今嗣君乎?甚德而度,德不失民,度不失事,民亲而事有序,其天所启也。有吴国者,必此君之子孙实终之。季子,守节者也。虽有国,不立。”

十二月,北宫文子相卫襄公以如楚,宋之盟故也。过郑,印段往劳于棐林,如聘礼而以劳辞。文子入聘。子羽为行人18,冯简子与子大叔逆19客。事毕而出,言于卫侯曰:“郑有礼,其数世之福也,其无大国之讨乎。《诗》云:‘谁能执热,逝不以濯20。’礼之于政,如热之有濯也。濯以救热,何患之有?”

子产之从政也,择能而使之:冯简子能断大事,子大叔美秀而文,公孙挥能知四国之为,而辨于其大夫之族姓、班位、贵贱、能否,而又善为辞令,裨谌能谋,谋于野则获,谋于邑则否。郑国将有诸侯之事,子产乃问四国之为于子羽,且使多为辞令。与裨谌以适野,使谋可否。而告冯简子,使断之。事成,乃授子大叔使行之,以应对宾客,是以鲜有败事。北宫文子所谓有礼也。

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然明曰:“蔑也今而后知吾子之信可事也。小人实不才,若果行此,其郑国实赖之,岂唯二三臣?”仲尼闻是语也,曰:“以是观之,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

子皮欲使尹何为邑。子产曰:“少,未知可否?”子皮曰:“愿21,吾爱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学焉,夫亦愈知治矣。”子产曰:“不可。人之爱人,求利之也。今吾子爱人则以政,犹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其伤实多,子之爱人,伤之而已,其谁敢求爱于子?子于郑国,栋也,栋折榱22崩,侨将厌23焉,敢不尽言?子有美锦,不使人学制焉。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而使学者制焉。其为美锦,不亦多乎?侨闻学而后入政,未闻以政学者也。若果行此,必有所害。譬如田猎,射御贯24则能获禽,若未尝登车射御,则败绩厌覆是惧,何暇思获?”子皮曰:“善哉,虎不敏。吾闻君子务知大者远者,小人务知小者近者。我,小人也。衣服附在吾身,我知而慎之,大官、大邑所以庇身也,我远而慢之。微25子之言,吾不知也。他日我曰:‘子为郑国,我为吾家,以庇焉,其可也。’今而后知不足。自今,请虽吾家,听子而行。”子产曰:“人心之不同,如其面焉,吾岂敢谓子面如吾面乎?抑心所谓危,亦以告也。”子皮以为忠,故委政焉,子产是以能为郑国。

卫侯在楚,北宫文子见令尹围之威仪,言于卫侯曰:“令尹似君矣,将有他志,虽获其志,不能终也。《诗》云:‘靡不有初,鲜26克有终。’终之实难,令尹其将不免。”公曰:“子何以知之?”对曰:“《诗》云:‘敬慎威仪,惟民之则27。’令尹无威仪,民无则焉。民所不则,以在民上,不可以终。”公曰:“善哉,何谓威仪?”对曰:“有威而可畏谓之威,有仪而可象28谓之仪。君有君之威仪,其臣畏而爱之,则而象之,故能有其国家,令29闻长世。臣有臣之威仪,其下畏而爱之,故能守其官职,保族宜家。顺是以下皆如是,是以上下能相固也。《卫诗》曰:‘威仪棣棣30,不可选也。’言君臣、上下、父子、兄弟、内外、大小皆有威仪也。《周诗》曰:‘朋友攸摄31,摄以威仪。’言朋友之道,必相教训以威仪也。《周书》数文王之德,曰:‘大国畏其力,小国怀其德。’言畏而爱之也。《诗》云:‘不识不知,顺帝之则。’言则而象之也。纣囚文王七年,诸侯皆从之囚,纣于是乎惧而归之,可谓爱之,文王伐崇32,再驾而降为臣,蛮夷帅服,可谓畏之;文王之功,天下诵而歌舞之,可谓则之;文王之行,至今为法,可谓象之。有威仪也。故君子在位可畏,施舍可爱,进退可度,周旋可则,容止可观,作事可法,德行可象,声气可乐,动作有文,言语有章,以临其下,谓之有威仪也。”

【译文】三十一年春,周景王正月,穆叔从澶渊会上回来。见到孟孝伯,告诉他说:“赵孟快要死了,他说话很马虎,不像是民众的主人。而且他年龄不到五十,而絮絮叨叨像个八九十岁的人,不能活得长久了。如果赵孟死了,执政的人会是韩先生吧。先生为何不对季孙去说这件事,可以及早树立友好关系,他是个君子。晋国君主将要失去政权了,如果不树立友好关系,使他及早具备鲁国,不久之后政权在大夫手上,韩先生懦弱,大夫们多有贪婪,要求与欲望没有满足,齐国、楚国又不足以随从,鲁国恐怕就危险了。”孟孝伯说:“人生几何?谁不会马虎?早晨活着还怕到不了晚上,哪里顾得上树立友好关系?”穆叔出来告诉别人说:“孟孝伯快要死了,我告诉他赵孟很马虎,结果他比赵孟还马虎。”又和季孙说到晋国的事情,季孙不听从。

等到赵文子去世,晋国公室地位卑微,政权转移到奢侈之家。韩宣子执政,不能图谋诸侯。鲁国不堪忍受晋国要求,谗言与不同意见越来越多,因此有了平丘的会见。

齐国的子尾害怕闾丘婴,想杀害他,派他率领军队征伐阳州。我国询问他们出兵的缘故。夏五月,子尾杀害了闾丘婴,以取悦于我军。工偻洒、渻灶、孔虺、贾寅逃奔到莒国。子尾驱逐了群公子。

鲁襄公建造楚国似的宫殿。穆叔说:“《太誓》上说:‘民众所想要的,上天必然顺从。’君主想要楚国,所以建造楚国的宫殿。如果不再去楚国,必然要死在这个宫殿里。”六月辛巳日,鲁襄公在楚国宫殿里去世。叔仲带偷了宫殿里的拱形玉璧,交给驾车人,放在他怀里然后又拿出来,因此而得罪楚国。

鲁国人拥立胡国女子敬归的儿子子野,住在季氏家里。秋九月癸巳日,去世,这是因为诽谤。

己亥日,孟孝伯去世。

后来鲁国人又拥立敬归的妹妹齐归的儿子裯。穆叔不愿意,说:“太子去世,有同胞兄弟就立他,没有就立年长的,年龄平均的选择贤能的,最佳行为方式平均的就占卜,这是古代的道路。死去的不是嫡子继承人,何必非要妹妹的儿子?况且这个人,身居丧事而不悲哀,身处忧戚而有喜容,这就称之为不会度量,不会度量之人,很少不出乱子的,如果要立,必然成为季氏的忧患。”季武子不听,最后还是立他为君主。等到安葬鲁襄公,他三次更换丧服,丧服的衣襟弄得像旧衣服一样。当时昭公已十九岁了,还有孩子气,君子因此知晓他不能善终。

冬十月,滕成公来参加鲁襄公葬礼,懒惰而多哭泣。子服惠伯说:“滕国君主快要死了。他在哭吊的位置上懈怠,而悲哀过分,有死的征兆,能不跟从而去吗?”癸酉日,安葬了鲁襄公。

鲁襄公去世的那个月,子产辅相郑简公去到晋国,晋平公因为我国有丧事的缘故,没有会见。子产派人将晋国宾馆的围墙全部拆毁而安放车马。士文伯责备他,说:“敝邑因为政事刑法不能修明,寇盗充斥,无奈诸侯属官来向我们君主朝拜,因此命令官吏修缮宾客所住馆舍,加高馆舍和里巷大门,增厚围墙,以使宾客使者无忧。如今先生毁坏它,虽然您的随从能够自己戒备,但让其他的客人怎么办呢?由于敝邑是盟主,修缮宾馆围墙,以接待宾客。如果都拆毁了,将怎么供给宾客之命?我们君主派我匄来请示命令。”子产回答说:“由于敝邑狭小,处在大国之间,而大国诛伐要求没有固定时间,因此不敢安居,搜索敝邑全部财赋,以前来朝见会商事宜。碰上执事没有空闲,而又不能见到,也不能听闻命令,也不知什么时候才能见到,我们不敢献上财物,也不敢日晒夜露。如果献上财物,那么君主的府库充实。如果不陈列出来,也不敢献上。如果让它日晒夜露,恐怕因不时干燥潮湿而朽坏,以加重敝邑的罪过。我公孙侨听说晋文公为盟主时,宫室矮小,没有亭台楼榭,而是崇大诸侯所住的宾馆,宾馆如同君主的寝宫一样,宾馆里的库房马厩都加以修缮,司空按时平整道路,泥水匠人按时粉刷宾馆墙壁。诸侯宾客来到,甸人设置庭院火把,仆人巡视宫室,车马都有处所,宾客的随从有人代替服役,管车人为车轴加油,奴隶牧人养马人,各自做好份内的事,各部官吏各自展出自己的礼品。文公不让宾客多有停留,也没有多余废事。与宾客共同忧乐,有事就安抚,对不知的加以教导,而体恤其不足之处。宾客来到就像是回家,还有什么灾患?使宾客不害怕盗寇,也不害怕干燥潮湿。如今铜鞮山宫室绵延好几里,而诸侯住在像奴隶住的屋子里。大门进不去车辆,而又不能翻墙进入,盗贼公然行动,而传染病又不能戒备。宾客进见没有准时,命令也不可知晓。如果还不拆毁围墙,就没有地方收藏财礼,反而要加重罪过。胆敢请求执事,对我们有什么指令?虽然君王碰上鲁国丧事,但这也是敝邑的忧虑。如果能奉上财礼,我们修好围墙就走,这是君主的恩惠,岂敢害怕劳苦?”

士文伯回去复命。赵文子说:“确实,我们实是没有规律,将容纳奴隶的房屋去接待诸侯,这是我的罪过。”就派士文伯去表示歉意。晋平公会见郑简公,礼仪有加,丰厚宴会让其回去。于是重新修筑接待诸侯的宾馆。

叔向说:“言辞不可以废弃就像这样吧。子产善于辞令,诸侯君主依赖他,怎么能放弃辞令呢?《诗经》上说:‘上天之言和谐兮,人民得以融洽兮。上天之言愉悦兮,人民得以扩大兮。’他已经知晓这些了。”

郑国的子皮派印段去到楚国,以告诉楚国人郑简公去到晋国,这是礼仪。

莒国的犁比公生了去弃与展舆,已经立展舆为继承人,又废除了他。犁比公暴虐,国人都担忧。十一月,展舆依靠国人以攻打莒国的君主,杀死了他,自立为国君。去弃逃奔到齐国,因为他是齐国女子所生。展舆,是吴国女子所生。记载说“莒人弑其君买朱鉏,”是说他罪有应得。

吴王派屈狐庸到晋国访问,为了沟通两国合作的道路。赵文子询问他,说:“延州来季子最终能立为国君吗?在巢地损失了诸樊,看门人杀死了戴吴,上天似乎在启发他,对不对?”屈狐庸回答说:“不立。这是两位君王的命运,并非是启发季子,如果是上天的启发,怎么会在如今继承的君王上呢?他很有规律而且能够度量,按规律办事就不会失去民众,能够度量就不会失去事情,民众亲近而事情有序,就是上天的启发。拥有吴国的人,必然是这个君王的子孙。季子,是一个守卫节操的人,虽然有国家给他,他也不会自立为国君的。”

十二月,北宫文子辅相卫襄公去到楚国,这是因为宋国结盟的缘故。经过郑国,印段到棐林去慰劳他们,依照访问的礼节而使用慰劳的言辞。北宫文子于是进入都城访问,子羽为外交官,冯简子和子太叔迎接客人。事情完毕后文子出来,告诉卫襄公说:“郑国有礼仪,这是他们几代人的福气,恐怕不会有大国讨伐他们吧。《诗经》上说:‘谁能手执烫东西,却不用凉水来冲洗?’礼仪对于政事,就像天热而冲洗。冲洗用来消除炎热,还会有什么祸患呢?”

子产执政以后,选择贤能而使用,冯简子能够决断大事,子太叔外貌秀美而内有文采,公孙挥能够知晓四方各国的作为,而且能够辨别各国大夫的家族姓氏、官职爵位、地位贵贱、才能高低,而且又善于辞令,裨堪能出谋划策,在野谋划就能获得,在城邑中谋划就不行。郑国将有与各诸侯的事情,子产就向子羽询问四方各国的作为,并让他草拟外交辞令。和裨堪去到野外,让他谋划是否可行。把结果告诉冯简子,让他来决断。事情完成,就交给子太叔执行,以应对宾客,因此很少有失败之事。这就是北宫文子所谓的有礼仪。

郑国人在乡校里游玩聚会,以议论政事,然明告诉子产说:“毁除乡校,怎么样?”子产说:“为什么?人们早晚事情完后去游玩,以议论政事的好坏。他们认为好的,我就推行,他们认为坏的,我就改正;这就是我的老师,为什么要毁除它呢?我听说用忠于为善来减少怨恨,没有听说用摆出权威来防止怨恨,议论怎么会遽然停止?就像防止河水一样,洪水冲破大堤,伤人必然很多,我不能挽救。不如在水小时决开口子加以疏导,不如让我听到这些话而当作药方。”然明说:“我蔑从今以后知晓先生是诚信可以侍奉的了,小人实在没有才能,如果这样行为,郑国就有依赖了,岂只是二三个臣子而已?”孔子听说这些话后,说:“由此观察,人们都说子产不仁爱,我不相信。”

子皮想要让尹何来治理自己的封邑。子产说:“他尚年幼,不知道行不行?”子皮说:“他谨慎质朴,我喜欢他,他不会背叛我,让他去学习一下,就能知晓怎样治理了。”子产说:“不可以。人之所以喜爱一个人,是要对他有利。如今先生喜爱一个人而把政事交给他,就像是还不会拿刀就让他切割东西,他多半会受伤害,先生喜爱一个人,而伤害他,谁还敢期望先生的喜爱?先生对于郑国,是栋梁,栋梁折断椽子就会崩塌,我公孙侨就会被压住,岂敢不尽言?先生有美好的锦缎,是不会让人来学习裁制的。大的官职、大的封邑,是身体的庇护之所,而让学习的人来裁制,这比起美好的锦缎来说,不是更多吗?我公孙侨听闻学习而后才来政坛,没有听说过进入政坛才来学习的。如果真的这样行为,必有所害。比如打猎,射箭驾车都能贯通才能获得禽兽,还未尝试登车就射箭驾车,那么只担心翻车被压,哪有功夫想获得猎物?”子皮说:“说得好,我公孙虎不敏捷。我听到君子致力于知晓大的远的,小人则致力于小的近的。我,是个小人。衣服穿在我身上,我知晓慎重对待它,大的官职、大的封邑能庇护身体,我却疏远而怠慢它。要是没有先生的话,我是不知晓的。从前我说过:‘先生为了郑国,我为了我家,以庇护,是可以的。’从今以后知晓这样是不足的。从今天起,虽然是我家之事,也听从先生的话才行为。”子产说:“人心之不同,就像是他的面孔,我岂敢说先生的面孔如同我的面孔?不过心里觉得危险,就告诉你了。”子皮认为子产忠诚,就把政事全部交给他,子产因此能够作为于郑国。

卫襄公在楚国,北宫文子见到令尹围的威仪,告诉卫襄公说:“令尹就像君王,将会有其它志向,虽然能实现志向,却不能善终。《诗经》上说:‘凡事无不有开始,进献完成有终止。’善终着实很难,令尹恐怕不能免于祸乱。”卫襄公说:“先生怎么能知道?”北宫文子回答说:“《诗经》上说:‘恭敬谨慎现威仪,计度人民来效法。’令尹没有威仪,民众就不能效法。民众所不能效法的,处在民众之上,就不可以善终。”卫襄公说:“很好,什么叫做威仪?”北宫文子回答说:“有威严而使人害怕就叫做威,有仪表而可以摹拟的就叫做仪。君主有君主的威仪,他的臣子害怕而敬爱他,把他作为准则而摹拟他,所以能保有国家,美名长留世间。臣子有臣子的威仪,他的部下害怕而敬爱他,所以能守住其官职,保护族人适宜家人。顺着这个次序以下都能这样,因此上上下下都能互相巩固。《卫诗》上说:‘他有威仪而文雅安和,他是不可挑选的。’说的就是君臣、上下、父子、兄弟、内外、大小都有威仪。《周诗》上说:‘明白好友所辅助,相助都很有威仪。’说的就是朋友之道,必须互相教导威仪。《周书》上列举周文王的规律,说:‘大国畏惧他的力量,小国怀念他的规律。’说的就是畏惧而敬爱。《诗经》上说:‘不去识别不去知,顺从上天来效仿。’说的就是仿效而摹拟。商纣王囚禁周文王七年,诸侯也都跟从囚禁,商纣王害怕而释放周文王,可以称之为是敬爱,周文王征伐崇国,再次驾临崇国就降服为臣,蛮夷率先臣服,可以称之为是畏惧;文王的功劳,天下民众赞颂而歌舞,可以称之为是仿效;文王的行为规范,至今为人效法,可以称之为是摹拟。这就是有威仪。所以君子在位使人畏惧,施舍使人爱他,进退可以度量,周旋可以仿效,容颜举止可以观赏,作事可以效法,规律行为可以摹拟,声音气度可以使人快乐,举动有文明,言语有条理章法,以此对待手下,就称之为有威仪。”

【说明】本篇所记之事发生在公元前542年,周景王三年期间。主要记述了十三件事,一是穆叔从澶渊会上回来。二是齐国的子尾设计杀害闾丘婴。三是鲁襄公怀念楚国的宫殿,最后在楚国宫殿里去世。四是鲁国人立子野为君主,子野在季氏家里去世。五是孟孝伯去世。六是鲁国人又立裯为君主。七是滕成公来参加鲁襄公葬礼。八是子产辅相郑简公去到晋国。九是莒国发生内乱。十是吴王派屈狐庸到晋国访问,为了沟通两国合作的道路。十一是北宫文子辅相卫襄公去到楚国。十二是介绍子产执政后的情况。十三是北宫文子向卫襄公说明威仪。

——————————————————

【注释】1.偷:(tōu)《管子·幼官》:“执务明本,则士不偷。”《国语·晋语一》:“其下偷以幸。”《韩非子·难一》:“焚林而田,偷取多兽,后必无兽。”《礼记·表记》:“安肆曰偷。”《说文》:“偷,苟且也。”这里用为苟且、马虎之意。

2.厌:(yàn)通“餍”。《书·洛诰》:“万年厌于乃德。”《诗·小雅·湛露》:“厌厌夜饮,不醉无归。”《诗·周颂·载芟》:“驿驿其达,有厌其杰。”《管子·势》:“兽厌走,而有伏网罟。”《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君何辱讨焉!”《老子·五十三章》:“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馀。”《礼记·中庸》:“衽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荀子·儒效》:“厌厌兮其能长久也,乐乐兮其执道不殆也。”《集韵·艳韵》:“厌,足也。”这里用为满足之意。

3.与:(yǔ雨)《诗·召南·江有渚》:“江有渚,之子归,不我与。”《诗·小雅·楚茨》:“我黍与与,我稷翼翼。”《老子·二十章》:“唯之与阿,相去几何?”《论语·乡党》:“君在,踧踖如也,与与如也。”《礼记·中庸》:“夫妇之愚,可以与之焉。”《国语》:“桓公知天下诸侯多与己也。”《孟子·公孙丑上》:“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战国策·魏策》:“与臣而将四矣。”《荀子·强国》:“故凡得胜者,必与人也。”《韩非子·主道》:“弑其主,代其所,人莫不与。”《史记·项羽本纪》:“孰与君少长。”这里用为随从、随着之意。

4.慝:(te)《周礼·环人》:“察军慝。”《周礼·匡人》:“匡邦国而观其慝。”《管子·君臣下》:“如此,则国平,而民无慝矣。”《左传·僖公十五年》:“于是展氏有隐慝焉。”《尔雅》:“崇谗慝也。”这里用为心存邪念之意。

5.适:(shì示)往,到。《书·盘庚》:“民不适攸居。”《诗·小雅·四月》:“爰其适归。”《周礼·小行人》:“使适四方。”《尔雅》:“适,往也。”《庄子·达生》:“仲尼适楚,出于林中。”《礼记·内则》:“以适父母舅姑之所。”《说文》:“適,之也。”

6.薨:(hong)古代称诸侯之死称薨。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称薨。《管子·大匡》:“使公子彭生乘鲁侯胁之,公薨于车。”《左传·昭公三十二年》:“鲁文公薨,而东门遂镣适立庶。”《论语·宪问》:“君薨,百官总己以听於冢宰三年。”《尔雅》:“薨,死也。”《孟子·滕文公上》:“滕定公薨。世子谓然友曰。”《韩非子·和氏》:“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史记·魏公子列传》:“昭王薨。”

7.次:(cì刺)临时驻扎和住宿。又指行军在一处停留三宿以上。《左传·庄公三年》:“凡师,一宿为舍,再宿为信,过信为次。”《楚辞·离骚》:“夕归次於穷石兮,朝濯发乎洧盘。”《资治通鉴》:“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

8.毁:(huǐ悔)《管子·形势解》:“毁訾贤者之谓訾,推誉不肖之谓讆。”《墨子·修身第二》:“见不修行,见毁。”《战国策·齐策》:“每言未尝不毁孟尝君也。”这里用为毁谤之意。

9.衰:(cui)古代用粗麻布制成的毛边丧服。《周礼·天官·内司服》:“共丧衰亦如之。”《晏子春秋卷五·内篇杂上》:“粗衰,斩,苴绖带,杖。”《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子墨衰緻,梁弘御戎,莱驹为右。”《荀子·礼论》:“无衰麻之服。”

10.衽:(rèn)《管子·小匡》:“管仲诎缨插衽,使人操斧而立其后。”《公羊传·昭公二十五年》:“再拜稽首以衽受。”《仪礼·丧服记》:“衽二尺有五寸。”《汉书·张良传》:“楚必敛衽而朝。”这里用指衣襟之意。

11.让:(ràng)《管子·君臣下》:“治斧钺者不敢让刑,治轩冕者不敢让赏。”《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且让之。”《国语·周语》:“让不贡。”《孟子·告子下》:“掊克在位,则有让。”《荀子·荣辱》:“巨涂则让,小涂则殆。”《韩非子·外储说右上》:“故季孙让仲尼以遇势,而况错之于君乎?”《小尔雅》:“诘责以辞谓之让。”《史记·齐世家》:“鲁人以为让。”《说文》:“让,相责让也。”《广雅》:“让,责也。”这里用为责备之意。

12.闬:(hàn)《管子·立政》:“审闾闬,慎管键,管藏于里尉。”《管子·八观》:“闾闬不可以毋阖,宫垣关闭不可以不修。”这里用为里巷的大门之意。

13.闳:(hóng)巷门,古代天子、诸侯等宫殿的左门。《左传·成公十七年》:“与妇人蒙衣乘辇而入于闳。”《左传·昭公二十年》:“使华齐御公孟,宗鲁骖乘,及闳中。”《说文》:“闳,巷门也。”

14.圬:(wū巫)形声。从木,亏声。“亏”即古“于”字。本义:抹子,涂墙的工具,镘子,泥瓦工人用来涂抹墙的抹子。《论语·公冶长》:“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於予与何诛?”《战国策·赵策》:“豫让刃其杇。”这里用为抹墙工人之意。

15.塓:(mì秘)《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圬人以时塓馆宫室。”这里用为涂刷之意。

16.厉:(lì丽)古同“癞”、“疠”。《诗·大雅·瞻卬》:“孔填不宁,降此大厉。”《管子·五行》:“苗死,民厉。”《左传·襄公三十一年》:“盗贼公行,而天厉不戒。”《韩非子·奸劫弑臣》:“谚曰:‘厉怜王。’”《史记·范蔡传》:“漆身为厉。”《史记·刺客列传》:“豫让又漆身为厉,吞炭为哑。”这里用为瘟疫、传染病、恶疮之意。

17.辑:(jí吉)《书·汤诰》:“俾予一人辑宁尔邦家。”《诗·大雅·板》:“辞之辑矣,民之治矣。”《诗·大雅·抑》:“视尔友君子,辑柔尔颜。”《管子·七法》:“教伤则从令者不辑,众伤则百姓不安其居。”《左传·襄公十九年》:“其天下辑睦。”《尔雅·释诂上》:“辑,和也。”《国语·鲁语上》:“契为司徒而民辑。”《庄子·天地》:“必服恭俭,拔出公忠之属而无阿私,民孰敢不辑?”成玄英疏:“辑,和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耕战不辑睦,亦子之罪。”这里用为和谐、和睦之意。

18.行人:《易·无妄·六三》:“或系之牛;行人之得,邑人之灾。”《周礼·秋官·司寇》:“大行人掌大宾之礼,及大客之仪,以亲诸侯。”《管子·侈靡》:“行人可不有私。”尹知章注:“行人,使人也。”《左传·桓公九年》:“邓南鄙鄾人攻而夺之币,杀道朔及巴行人。”《论语·宪问》:“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国语·吴语》:“吴王夫差既胜齐人于艾陵,乃使行人奚斯释言于齐。”《韩非子·外储说右下》:“卫君入朝于周,周行人问其号。”这里用为外交官之意。

19.逆:(nì溺)《书·顾命》:“以二干戈、虎贲百人逆子钊于南门之外。”《管子·大匡》:“鲁庄公兴师逆之,大败之。”《左传·成公十四年》:“宣公如齐逆女。”《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侯逆夫人嬴氏以归。”《国语·周语上》:“上卿逆于境。”《荀子·大略》:“霜降逆女,冰泮杀内,十日一御。”《说文》:“逆,迎也。关东曰逆,关西曰迎。”这里用为迎接之意。

20.濯:(zhuo)《诗·大雅·桑柔》:“谁能执热,逝不以濯。”《诗·大雅·常武》:“不测不克,濯征徐国。”《国语·周语》:“王乃淳濯飨醴。”《楚辞·渔父》:“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仪礼·特牲礼》:“视壶濯及豆笾。”韩愈《石鼓歌》:“濯冠沐浴告祭酒,如此至宝存岂多?”《广雅》:“濯,洒也。”这里用为洗涤之意。

21.愿:(yuàn)古时“愿、願”各有本义。“愿”义为谨慎,“願”义为“大头”。《书·皋陶谟》:“愿而恭。”《周礼·大司寇》:“上愿纠暴。”《周礼·考工记·弓人》:“则莫能以愿中。”《管子·君臣上》:“故曰:君明、相信、五官肃、士廉、农愚、商工愿,则上下体。”《论语·泰伯》:“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荀子·王霸》:“无国而不有愿民。”《韩非子·诡使》:“无利于上谓之愿。”《周书·谥法》:“思厚不爽曰愿。”《说文》:“愿,谨也。”这里用为谨慎,老实,质朴之意。

22.榱:(cui)即椽,放在檩上支持屋面和瓦片的木条。《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栋折榱崩。”《孟子·尽心下》:“堂高数仞,榱题数尺,我得志,弗为也。”《荀子·哀公》:“仰视榱栋,俯见几筵。”《说文》:“秦名为屋椽,周谓之榱,齐鲁谓之桷。”《新序·杂事四》:“仰见榱栋,俯见几筵。”这里用为屋檐之意。

23.厌:(yā压)《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栋折榱崩,侨将厌焉,敢不尽言?”《荀子·强国》:“如墙厌之。”《荀子·解蔽》:“厌目而视者,视一以为两。”《汉书·五行志下之上》:“地震陇西,厌四百余家。”《说文》:“厌,笮也。”段玉裁注:“此义今人字作压,乃古今字之殊。”这里用为压住之意。

24.贯:(guàn)《易·剥·六五》:“贯鱼以宫,人宠,无不利。”《论语·里仁》:“吾道一以贯之。”《楚辞·招魂》:“路贯庐江兮左长薄。”《史记·乐书》:“礼乐之说贯乎人情矣。”张守节正义:“贯,犹通也。”这里用为贯通之意。

25.微:(wēi)《诗·邶风·柏舟》:“微我无酒,以敖以游。”《管子·枢言》:“微而异之,动作必思之。”《左传·僖公三十年》:“微夫人之力不及此。”《论语·宪问》:“子曰:‘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礼记·檀弓下》:“虽微晋而已。”《吕氏春秋·离俗》:“神农黄帝,犹有可非,微独舜汤。”这里用为不是之意。

26.鲜:(xiān)通“献”。《书·无逸》:“怀保小民,惠鲜鳏寡。”《诗·小雅·北山》:“嘉我未老,鲜我方将。”《诗·大雅·荡》:“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礼记·月令》:“子乃鲜羔开冰,先荐寝庙。”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乾部》:“鲜,假借为献。”这里用为进献之意。

27.则:(zé责)《书·禹贡》:“咸则三壤成赋。”孔传:“皆法壤田上、中、下三品,成九州之赋。”《诗·豳风·伐柯》:“伐柯伐柯,其则不远。”《诗·小雅·鹿鸣》:“视民不佻,君子是则是效。”《诗·大雅·皇矣》:“不识不知,顺帝之则。”《诗·大雅·下武》:“永言孝思,孝思维则。”《诗·鲁颂·泮水》:“敬慎威仪,维民之则。”《老子·七十章》:“知我者希,则我者贵。”《论语·泰伯》:“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礼记·中庸》:“伐柯伐柯,其则不远。”《史记·夏本纪》:“皋陶於是敬禹之德,令民皆则禹。”这里用为仿效,效法之意。

28.象:(xiàng)《书·舜典》:“象以典刑。流宥五刑,鞭作官刑。”《管子·版法解》:“版法者,法天地之位,象四时之行,以治天下。”《鹖冠子·泰录》:“象说名物,成功遂事。”《鲁灵光殿赋》:“千变万化,事各缪形,随色象类,曲得其情。”明魏学洢《核舟记》:“因势象形。”明刘基《卖柑者言》:“赫赫可象。”这里用为摹拟之意。

29.令:(lìng)《书·君陈》:“君陈,惟尔令德孝恭。”《诗·大雅·文王》:“亹亹文王,令闻不已。”《诗·大雅·既醉》:“昭明有融,高朗令终。”《诗·大雅·卷阿》:“如圭如璋,令闻令望。”《诗·鲁颂·閟宫》:“鲁侯燕喜,令妻寿母。”《管子·侈靡》:“若江湖之大也,求珠贝者,不令也。”《论语·学而》:“巧言令色。”《庄子》:“饰小语以干县()令。”《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这里用为美善之意。

30.棣:(dì弟)《诗·邶风·柏舟》:“威仪棣棣,不可选也。”《集韵·代韵》:“棣,棣棣,威仪闲习也。”这里用为文雅安和之意。

31.摄:(shè社)《诗·大雅·既醉》:“朋友攸摄。”《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摄,佐也。”《关尹子·符》:“惟其来于我者,皆摄之以一息。”这里用为辅助、佐助之意。

32.崇:商朝末期诸侯国名,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澧水西。《诗·大雅·皇矣》:“与尔临冲,以伐崇墉。”《诗·大雅·文王有声》:“既伐于崇,作邑于丰,文王烝哉。”《韩非子·外储说左下》:“文王伐崇,至凤黄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