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简称为哮喘)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全球性疾病,近年来患哮喘人数更是激增。虽然哮喘是很严重的疾病,但哮喘如果经过规范化治疗和管理,多数患者可以得以良好控制。然而很多哮喘患者及家属对哮喘的治疗都存在误区。 哮喘治疗进入了误区,不但治不好,还会引发严重后果。有些错,不能犯。 一、哮喘用药误区 1、喘息不严重时就不吃药。 支气管哮喘在间歇期还有轻微喘息症状的,平时应口服一些支气管扩张剂或使用喷雾,以维持疗效。 2、认为只要有喘息症状就是患了支气管哮喘。 喘息性支气管炎、反流性食道炎、心源性哮喘(如心衰)等,也会有喘息症状。 3、认为支气管哮喘发作时才需要治疗,平时可以不管不顾。 支气管哮喘有间歇性发作、轻度持续发作、中度持续发作、严重持续发作等,每种发作的轻重程度不一,治疗上也有差异。因此,支气管哮喘患者平时决不可掉以轻心。生活中应注意杜绝支气管哮喘的诱发因素,如冷空气刺激、烟尘、刺激性气味、花粉、动物皮毛、尘螨等。 4、认为防治支气管哮喘,只要坚持用药就可以,而不去检查肺功能。 支气管哮喘在严重时很危险,可能造成呼吸困难、加重心衰。而患者往往对病情不够了解,自行加减药,甚至也不定期去医院检查肺功能。这些都是误区。其实,支气管哮喘患者平时除了坚持用药,也应定期检查肺功能,了解肺功能的情况,以防引起急性发作。 5、症状加重时,自行加药。 患者不能自行加药。支气管扩张剂和激素经常被应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但是,有些支气管扩张剂有副作用,如果患者自行加药,可能会引发恶心、呕吐、心慌、心律失常等副作用;假如长期大量应用激素,可能引起骨质疏松等并发症。 6、哮喘应该使用抗生素 很多人认为,哮喘是种“炎症”,应该使用抗生素治疗,但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支气管哮喘的本质的确是气道慢性炎症,但这种“炎症”不等同于平时我们讲的细菌或病毒感染所致的炎症,因而抗生素治疗是无效的。治疗哮喘的药物是能够起到舒张支气管和抗过敏作用的药物。这类药物能够迅速缓解哮喘症状,使患者恢复正常呼吸节奏。目前治疗这种“炎症”最好的药物就是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是长期治疗持续性哮喘的首选药物,应避免抗生素的滥用。在临床上,即使是患有重度哮喘的儿童,在没有细菌感染、不发烧、无并发肺炎的情况下,也不能使用抗生素。 7、吸入激素伤身体,不安全 很多人都会谈“激素”色变,由于担心激素类药物对身体的副作用而不敢使用吸入激素。事实上,这种担心大可不必存在。吸入激素作为目前治疗哮喘的首选疗法,是非常安全的。这是由于吸入激素仅作用于局部,且吸入量仅为0.1%,因而副作用极小。与口服和静脉应用激素相比,吸入激素治疗能够使药物更好的到达气道局部,从而发挥“抗炎作用”,同时副作用明显减少。所需的药物剂量小,作用快,安全性高,疗效好,副作用少。 8、怀孕应该停用哮喘药 对妊娠期哮喘患者主张首选吸入型糖皮质激素,配合使用茶碱和β2受体激动剂等支气管舒张剂,在抗炎的同时给予平喘治疗。未良好控制的哮喘对孕妇和胎儿危害很大。因为未控制的哮喘会增加妊娠的并发症(低体重新生儿和早产儿),这一危险要远远高于哮喘治疗药物对妊娠造成的风险。因此,妊娠期间使用药物控制哮喘是十分必要的。在用药方面应该听从医生的一些指导,但一定不要停药。 二、如何预防哮喘 1、戒烟限酒 香烟能够引发许多疾病,烟中的化学品及吸烟时喷出的烟雾对哮喘患者都会有直接的影响,因为它们会刺激呼吸管道,所以患者应戒掉抽烟的习惯。另外,患者亦要尽量避免被动吸烟。酒水也应少喝。 2、避免接触致敏原 哮喘患者应该认清哪些物质可能会刺激自己的呼吸管道,尽量避免接触,例如对动物毛发敏感的患者就不应该在家里饲养宠物,其他容易引起病发的致敏原像毛毯等,患者亦应该尽量避免接触,或者每星期以热水清洗。 3、预防呼吸道感染 天气较冷时,吸入寒冷和干燥的空气对哮喘病患者是很不好的,所以在哮喘发作时应尽量避免外出。如必须出去,之前应喝一些温水,多穿几件衣服。最好是穿能够防风和防雨的衣服,这样可以帮助保暖。必要时可戴一条围巾或口罩护住嘴和鼻子,避免使呼吸道直接暴露在寒冷的空气中,尽量使吸入温暖的空气。对流感疫苗不过敏者,可注射流感疫苗。 4、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及清洁 哮喘病人应特别注意室内的清洁和空气流通,因为空气中的尘螨和细菌是引致哮喘病发的主要致敏原,所以应该勤加打扫,减少空气中的尘埃。 哮喘的治疗具有反复性,而且治疗期长,所以日常预防一定要做好。哮喘的治疗贵在坚持,千万不要中途断药。哮喘患者在日常是有很多禁忌的,请务必谨慎。大家都爱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