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习|案例:高三男生喜欢邻座女孩后产生余光恐惧 怎么处理?

 rolinzh 2016-05-12





今日案例

刘某,男,17岁,汉族,身高170米,体态正常,发育良好,无重大躯体疾病历史,目前高三。父亲,43岁,大学毕业,在一家公司当领导;母亲42岁,大学毕业,是一名小学老师,家庭经济状况较好。经详细询问、调查,父母无人格障碍和其他神经症性障碍,家族无精神疾病史。邵某是家中独子,足月顺产。从小与父母同住,与母亲关系比较亲密,与父亲在一起相处感觉非常有压力,邵某成绩一直中等偏上,文学功底不错,曾多次发表过文章。感知觉良好,情绪低沉,逻辑思维清晰,语言表达流畅,情感表达自如一致,人格完整,自知力完整,有明确的求助要求。从进入咨询室到叙述完毕,都表现得比较自如。

SCL-90症状自评量表测验结果
总分:230;总均分:2.67;阳性项目数:67;阴性项目数23;躯体化因子分:2.3,;强迫因子分:3.0;人际关系障碍因子分:3.0;抑郁因子分:2.5;焦虑因子分:3.3;

主诉:上课不敢看老师,感觉老师总是看着自己,感觉很压抑,心中像压着一块大石头一样难受,自己低头又总觉得在皱眉头,担心老师会认为自己是不是不愿意听老师的课,老师叹气的时候自己会感觉更有压力,之前担心数学老师,现在担心所有的老师,坐在位子上左右都会用余光去注意,为此非常烦恼。走在街上手不知道放在什么地方合适,感到不自然,坐公交车的时候不敢左顾右盼。现在感觉非常的苦恼,学习、生活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自我描述:
这一烦恼从高一开始出现,当时在自己右侧坐着一个女生,一开始害怕与她说话,后来觉得对这个女孩有些喜欢,上课和她坐在一起感觉非常的紧张,但是上课的时候经常会用余光偷瞄那个女生,并且为此感到担心,害怕别人知道,因此开始关注自己的余光,对自己的余光产生恐惧。高二分班选择了文科,症状有所减轻,后来不知道怎么了,余光恐惧增强,严重时老师咳嗽都会加剧自己的紧张,想通过和老师多些接触来缓解自己的症状,可是症状非但没减轻反而加剧,有时候上课紧张时,头顶会不自然的发抖,有时用抖腿的方式来让自己放松,有时候自己很难受,但是还是拼命的让自己微笑;有时候从书包里拿出书都担心别人认为自己在做小动作,做什么事都放不开,自己总是在意别人的评价,这也是自己最痛苦的。现在感觉老师上课时情绪都不好,这些都跟自己的状况有关;有时候用眼睛的余光看别人,担心别人认为自己看不起他。在家里看书的时候也会出现余光恐惧,因为父亲对自己要求比较严格,经常会关注自己有没有在看书,担心父亲看到自己的余光,认为自己不认真看书。因此看到父亲也会产生余光恐惧。现在学习和生活都因此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心理老师分析

依据划分心理正常与异常的三原则,该求助者的主客观统一,各种心理过程之间协调一致,个性稳定,并且没有表现出感知觉、情绪情感、思维及行为的异常,有自知力,主动就医,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求助者心理问题是由现实因素引起的(喜欢坐在自己旁边的女生,害怕和她说话)。从严重程度标准看,该求助者的反应虽然出现泛化,但每次问题没有持续太长时间,强度中等,逻辑思维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从病程标准看,病程时间较长。从症状来看,主要表现为:强迫观念、社交恐惧。某种观念顽固地反复出现,难以控制。根据以上分析,结合SCL-90的测验结果诊断为:社交恐惧。

我们做鉴别诊断的时候需要跟焦虑性神经症、精神病做鉴别。


与精神病相鉴别:依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该求助者产生情绪困扰有明显的原因,情绪性质和强度与现实处境相符,有良好的自知力,也有求治愿望;心理活动协调,人格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心理状态正常,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与焦虑性神经症相鉴别:焦虑性神经症在症状表现上主要是焦虑,有持久的痛苦不能解决,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出现泛化和回避,反应也与初始事件本身不相关,持续时间长,大于3个月或半年。该求助者虽然焦虑程度也较深,但都和初始事件密切相关,逻辑思维受到影响但未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因此可以排除焦虑性神经症。

咨询目标的设置是跟来访者进行协商以后确定的。我和他协商后的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如下:
近期目标(具体目标)
缓解紧张和焦虑情绪;
改善求助者与其父亲之间的关系;
 消除恐惧症状,恢复受损的社会功能;
长远目标(终极目标)
帮助求助者建立正确、宽容的人生观;增强求助者的适应能力,提高求助者自我心理调控能力,促进求助者心理健康发展、人格完善。

接下来是很重要的部分就是针对此症状如何进行治疗?在这里要声明一点  不要套模板。我们所有的疗法只有当来访者适合的时候才有效,换句话说,同一个诊断,相同的神经症,可能我们会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我在整个治疗当中采用的是森田疗法和认知行为疗法相结合的处理方法。

森田疗法是本世纪20年代由森田正马在日本创立的。森田疗法主要适用于治疗神经症、植物神经失调等身心疾病。森田对神经症的发生机制有独特的见解,他认为神经症发生的基础是神经质,其表现是精神内向、内省力很强、有疑病倾向,对自己心身的活动状态及异常都很敏感过分注意、担心自己的心身健康。生存欲强,求全欲也强。他们经常把人们司空见惯的正常生理反应或轻度不适感视为病态,精神过度紧张、忧心忡忡,久而久之,导致疾病,并于身心之间造成恶性循环。使病症愈演愈烈。


森田正马认为:“神经质”症状纯属主观问题,而非客观产物。它是由患者的疑病素质所引发的精神活动过程中的精神交互作用所致。换句话说,疑病素质是神经衰弱、强迫症、焦虑发作、各种恐怖症等神经症发病的基础。具有疑病素质的人自下而上欲望强,希望健康、幸福、努力向上,但内省力也强,常为自己的健康状况、生命安全、精神安宁担心。他们常把一般人在某些场合可能产生的感觉,如过度用脑时的头昏,紧张时的心悸等,误认为是病而恐惧、紧张。注意力越是集中在这些“症状”上,感觉越敏锐,“症状”也就越严重,形成恶性循环,森田称之为精神交互作用,即在某种情况下产生的一种观念、情感和意向,同时也会产生与此相反的观念、情感和意向以调节人的行为。在其影响下,患者陷入内心冲突状态,形成神经衰弱和发作神经症。

森田根据其对神经质症的认识,提出的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森田疗法。其中森田疗法的着眼点在于陶冶疑病素质,打破精神交互作用,消除思想矛盾,治疗的要点为“顺应自然”、“为所当为”。其中“顺应自然”和“为所当为”的治疗原理分别如下:


“顺应自然”的治疗原理
森田疗法森田认为,要达到治疗目的,说理是徒劳的。正如从道理上认识到没有鬼,但夜间走过坟地时照样感到恐惧一样,单靠理智上的理解是不行的,只有在感情上实际体验到才能有所改变。而人的感情变化有它的规律,注意越集中,情感越加强;听其自然不予理睬,反而逐渐消退;在同一感觉下习惯了,情感即变得迟钝;对患者的苦闷、烦恼情绪不加劝慰,任其发展到顶点,也就不再感到苦闷烦恼了。因此,要求患者对症状首先要承认现实,不必强求改变,要顺其自然,认识情感活动的规律,接受情感,不去压抑和排斥它,让其自生自灭,并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培养积极健康的情感体验。


“为所当为”的治疗原理
森田疗法把与人相关的事物划分为两大类:可控制的事物和不可控制的事物。所谓可控制的事物是指个人通过自己的主观意志可以调控、改变的事物;而不可控制的事物是指个人主观意志不能决定的事物。森田疗法要求神经质症患者通过治疗,以学习顺应自然的态度,不去控制不可控制之事,如人的情感;但还是注意为所当为,即控制那些可以控制之事,如人的行动。即“为所当为”是指在顺应自然的态度指导下的行动,是对顺应自然治疗原则的充实。在顺应自然的态度指导下的“为所当为”,有助于陶冶神经质性格。这种陶冶并非彻底改变,而是对其性格的不同部分进行扬弃。即发扬神经质性格中的长处:认真、勤奋、富有责任感等,摒弃神经质性格中的致病之处:神经质的极端的内省及完善欲。由此可见,顺应自然既不是对症状的消极忍受,无所作为,也不是对症状放任自流、听之任之,而是按事物本来的规律行事,凭症状存在,不抗拒排斥,带着症状积极生活。森田疗法的治疗方法分为住院治疗和门诊治疗两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