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AF)越来越成为人类的流行病,而血栓栓塞是房颤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AF导致的栓塞分为脑卒中和周围动脉栓塞(四肢及内脏栓塞)。 在我们医院介入科接收较多的是四肢及内脏动脉(如肠系膜上动脉)的栓塞。很多的患者能得到不错的疗效,栓塞的血管再通,但也不少数的患者血管堵塞的时间较长,失去了肢体,部分的肠管,甚至死亡!所以房颤引起的栓塞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而对于房颤患者,突发腹痛,也需要考虑是否合并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如果广泛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经常导致患者肠坏死而死亡。 Am J Cardiol上的一篇文章回顾了1986-2009年所有关于AF和栓塞的文章(包括临床指南、meta分析、综述、前瞻性研究和回顾性研究)。AF患者脑卒中事件的年平均发生率为2.3% (致死率30%),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年平均发生率为0.14% (致死率70%),急性四肢动脉栓塞年平均发生率为0.4% (致死率16%)。 总的来说,80%栓塞所致死亡为脑卒中引起,20%为周围动脉栓塞栓塞引起。 房颤增加卒中风险,而口服抗凝药有助于预防卒中。目前有两类口服抗凝药:维生素 K 拮抗剂(华法林)和非维生素 K 拮抗剂(新型口服抗凝药 NOACs)。 至少合并一条下述卒中危险因素的房颤患者或许适合服用 NOACs:心衰、高血压、年龄 ≥ 65 岁、糖尿病、既往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血管疾病(下肢动脉阻塞和 / 或心脏病发作)和女性。 静脉系统和左心耳的血栓是红血栓,更多的应该是抗凝,长期使用的药物是华法令,尽管有不断研发的新药,但日前为止没有药物可以替代华法令,而华法令在国外应用的太少,人群当中仅3%在用,住院患者一般是8%—9%,高危患者也不到10%。服用这个药物需要校正后的INR达到2-3,INR在3以出血风险大,在2以下血栓风险比较大,所以服用这个药需要患者频繁地到医院化验等结果。 我们的工作宗旨:微创、科学、高效、细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