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中石油海外员工概况 Khubilai 2009/11/06

 无名小卒917 2016-05-13

如今中国企业派驻国外的人员越来越多。下面就我所了解的中石油情况做个大概介绍,但愿对有意于此的人有所裨益。

首先,工作环境差异巨大。环境大致分为两类——现场和总部。中国企业进入的国外市场都在不发达国家和地区,现场与总部的自然环境差别超过国内的城乡差别。

现场人员(中层管理、工程技术、后勤保障等)众多,执行具体施工任务。大多在荒无人烟的野外,有时自然条件很恶劣。比如,在蒙古国边远省份进行油田作业时, 方圆数百公里只有草原;在非洲撒哈拉地带进行管道施工,周围除了沙漠就是戈壁。除了零星的牧民,你基本看不到人烟。在这种地方开车,不看太阳你会迷失 方向(不是迷路,根本没有路)。住在板房里,有时因为成本和运输等原因还需要住在帐篷里。若干板房或帐篷构成施工驻地,外面用围栏圈定。由于近年来全球恐 怖、极端、分裂势力的猖獗,企业倾向于‘软禁’偏远地区的工作人员以避免任何可能的危险。饮食方面,如果运输条件理想,不会和总部人员相差很多;但如果运 输受限,可能会有较大差异。例如在蒙古草原腹地,新鲜肉类及蔬菜无法保证。较少甚至没有娱乐设施。性别比例失调,极少或没有女性员工。现场对外语水平要求 较低,因为交流很少。每天宿舍、办公室或工地、食堂构成生活全部。由于外派时间很长(从三五个月到一两年不等),长期处于这种封闭单调的环境中对人的心理 影响很大。如在蒙古项目上,工人们在草原深处呆了半年之后,全都目光呆滞,甚至语言反应都会迟钝。有些企业还会在现场附近的城镇设立二级总部,环境相对接 近现场。例如,在阿尔及利亚的沙漠省份三五万人口的省会城市。

而 总部通常位于首都等大城市,自然与城市风光很好,办公和居住在高尚社区,配备有当地雇员,便于了解当地社会与文化。有时出于安全考虑,总部甚至不设在施工 所在国,而是设在条件好的邻国。例如,伊拉克项目的总部可能在沙特或阿联酋。总部人员主要是高中层管理、后勤、行政、财务、海关业务等。例如在蒙古国首都 乌兰巴托,总部设在高档写字楼,住处选择高级公寓。由于位于中心城市,物资采购方便,饮食通常好于现场。娱乐生活相对多样,也可以外出活动。男女员工比例 差距相对较小。总部对外语水平要求较高。所以,尽管外派时间与现场基本一致,但是由于自然与社会环境很好,对员工心态影响相对较小。例如,撒哈拉沙漠现场 人员来到阿尔及尔总部,会开玩笑说来到了疗养胜地。

其次,待遇差异较大,这可以从两个角度看:员工身份与工作环境。

按 照身份可分为两种——正式员工与外聘员工。外聘人员包括:合同制人员(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等);简单工种(厨师、技术工人等);承包商人员(往往另外选择 居住与办公场所)。正式员工在岗位分配、收入、补贴、休假等待遇上要好于外聘员工,多少不等。某些承包商的合同制农民工的待遇可能很差。按照工作环境,总 体上,现场人员的补贴要高于总部人员,具体差异不等。例如,阿尔及利亚项目上,同一个岗位的现场人员大概比总部人员每年多一万美元。综合看,其它条件类似 的情况下,现场合同制员工是可能比总部正式员工收入高的。

第三,在休假方面,目前中石油单位最短需要工作三个月才能休假。休假时间大致按每年60-90天计算。有的单位规定了每年休假次数,有的则只规定总天数,可灵活掌握。休假期间发放国内工资,往返差旅费报销。因为工作交接问题,管理人员休假相对困难。将来总体趋势是工作三个月休假一个月。

第 四,中石油负责海外业务的几个核心公司外派人员的基本构成是:高层领导全部由国内总部派出,中层主要由国内总部派出,但有一部分部分外聘,而具体工作人员 则主要依靠外聘。所谓外聘其实也包括两种——从非石油系统单位或者从下属地方石油系统单位聘用。总得来说,国内总部人员如果不是管理层,通常并不愿意出国 工作,因为收入增加并不那么明显,或者国内收入已经足够满足需要。而地方石油单位的人因为收入、机遇等考虑,往往愿意被派驻国外。这种情形套用时髦词汇描 述就是‘双赢’吧。

最后,危险地区收入高于相对安全的地区。例如,伊拉克、乍得与巴基斯坦项目收入明显高于哈萨克、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坦等地区的同类项目。但是,考虑到风险很大,通常人们还是选择其它地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