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课改有“戏”,学生是主角

 教育繁星 2016-05-13

人生一场戏,演的是自己。戏剧课程作为一门以学生自我体验为主的课程,颇受学生喜爱。研究表明,戏剧教育课程可以引导学生走进自己的内心,发现“我是谁”“我与他人有何不同”“我的优点和长处在哪里”。

剧本从课本中生发

北京市东城区回民实验小学的学生,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毕业,每人每学期都要参与戏剧表演。每个学期,各年级都会基于学校戏剧教育这条主线,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确定本年级的课程主题。

学生参加表演,演什么?学校将话剧嵌入综合实践中,各年级师生共同研读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选择一个主题作为本学期综合课程的研究内容。学生围绕这一主题自选学习内容,各学科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及所教学科的特点,与学生一起开展学习活动。

如果学生对于课本的内容不感兴趣,也可以根据课本里的知识点创编新的内容,或者将学生的身边事改编成剧本内容,进行后续的实践学习。

三年级语文课本中有一篇童话故事《七颗钻石》,学生们读着喜欢,决定将其作为本学期的研究学习主题。

这就要求有学生能生动地将故事讲给身边伙伴,有学生会将故事改成剧本,还要有学生为表演配乐……于是,语文教师教学生如何讲故事、改编剧本;音乐教师指导学生在赏析中外名曲的过程中针对作品作出选择;劳技教师与学生们一起制作道具;学校还请来中央戏剧学院的专业教师,教学生们如何表演……

在正式进入课表之前,戏剧教育综合实践课程就已经作为回民实验小学的特色课存在了。

此前,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也会出现“突发事件”,像在《七颗钻石》舞台剧排演过程中,舞台地面过于光滑,不利于学生的表演,学生自然想到了求助教师。

但是,教师却鼓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于是,学生们当即成立了“解决舞台地面过于光滑问题”小社团,团员只有3个学生,他们在科学教师的引导下,尝试铺地毯、放置防滑垫、更换条纹底的鞋等方式,最终解决了地面光滑问题。

师生在课程建设上积极主动,学校也对此给予了支持和保障。学校建立了由校长室、课程室、专家团队、家长委员会等机构成员组成的“课程建设共同体”,从课程设计、实施到评价给予各年级全方位的指导与服务。(王妍)

为什么美国中小学重视戏剧教育

内省是一种重要的能力。“我是谁?”“我与他人有何不同?”“我的优点和长处在哪里?”戏剧教育可以引导学生走进自己的内心,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孩子青春期的日子并不总是风和日丽,情绪与荷尔蒙相互作用容易产生焦虑和不安全感。进入高中后,学生需要面对学业和职业发展的诸多选择,各种压力有增无减。在此背景下,美国大多数中小学引入了戏剧教育,戏剧不仅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自信心养成,更能激发创造力,促进左右脑均衡发展,帮助学生缓解课业压力。

戏剧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因年级而异。小学戏剧课主要训练学生用清晰洪亮的声音讲话,控制肢体做出各种动作,同时以游戏的形式带领学生创造性地展现自己的想象。这些练习将为自信心的建立、自如的肢体运用和交流能力的培养打下基础。

进入初中后,学生开始接触讲故事、即兴表演和剧本表演,演出的剧本可能是童话或经过改编的莎士比亚作品。初中阶段的戏剧课鼓励青少年独立、批判地思考,培养积极主动的态度和勇于尝试的精神。

在高中继续参与戏剧活动的通常是真正的戏剧爱好者,他们像校队的运动员一样全情投入,会拿出相当的课余时间和周末排演话剧和音乐剧。这些制作精良的剧目会在校内上演,继而在地区或全国性戏剧节上参与角逐。高中的戏剧课会带领学生进行文本分析、剧本创作、戏剧导演和戏剧制作,这些活动在无形中锻炼了学生的领导力,为大学生活的成功打下基础。

除了培养自信心、锻炼公众演讲能力等显而易见的益处,戏剧还能帮助学生提高时间管理、自我约束和汲取他人建议的能力。戏剧排演过程中演员会随时听到来自各方的反馈乃至批评,这种经历将让学生习惯倾听不同的声音,在面对批评时能够虚心受教,而非粗鲁辩解。

戏剧教育内生的“体验式学习”方式,带动了美国学校教育向更注重体验和活动的方向发展。“体验式学习”指的是从实践和经验中学习,而不只是阅读背诵书本知识。一个年轻人想要学会沟通,必须练习听和说;如果他希望在人面前自如地演讲,必须练习表演。在戏剧课上习得的技能并不只是在戏剧课上有用,在英语、科学或社会研究等学科课上同样有用武之地。

举例来说,小学教师教授关于动物的知识时,不会让孩子拘泥书本,而会带他们去动物园亲身观察。如果学校附近没有动物园或预算不足难以成行,聪明的教师会把课堂变成动物园——让学生们装扮成不同的动物,学习动物的身体结构并模仿他们的动作。然后学生们可以通过自编自演小剧的方式,学习食物链的概念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体验式学习”既能帮助学生更扎实深入地掌握学科概念,又能锻炼领导力和沟通力,可谓一举多得,因此在美国各地的学校均有应用。

2012年,为了更好地评估戏剧教育对高中学生的影响,美国戏剧教育协会与犹他州立大学进行了一项合作研究。研究发现:

99%的高中管理者认为,戏剧项目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自我理解能力和自律能力。

100%的高中管理人员认为,戏剧项目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91%的学校管理人员认为,学习与表演戏剧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学科能力。

关于戏剧教育对个人生活和事业的积极作用,美国戏剧教育协会执行总裁Julie Woffington(朱莉·沃芬顿)女士的童年故事也给人启发:

戏剧带给我的第一个礼物是自信。那是我九岁的时候,我去练体操,但是表现一般,我又去学滑冰,发现滑冰也不那么适合我。后来,妈妈给我报了一个叫“三重威胁”的学习班,所谓“三重威胁”指的是唱歌、跳舞和表演。作为一个声音非常洪亮的小姑娘,我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归宿。我参加的第一场正式演出是《老好人查理·布朗》,在剧中扮演那只叫史努比的小狗。舞台上那种激动、兴奋的感觉,让我第一次那么充满自信。戏剧带来的自信心让我受益至今,让我在30年后的今天能够在工作中勇敢地坚持自己的立场。

戏剧教育能带给学生的另一项重要能力是同理心,也就是俗话说的“设身处地”站在他人立场看待事物的能力。戏剧是人类处境的反映。人总是希望彼此了解,了解彼此的欲望、需求、相似和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戏剧教育提供了一种安全而有益的方式,让学生得以参与别人的故事,透过别人的眼睛看世界。具备了同理心或同情心,一个人就能够理解他人的处境,能够理解与自己背景迥异、来自其他民族、信仰或阶层的人的处境。阅读、分析和表演戏剧可以极大地增进我们对自己和他人的理解,让人受益无穷。因此,在中小学阶段接受了融合式戏剧教育的学生,必将成长为富于自信心、创造力和同情心的未来领袖。

课改有“戏”,学生是主角 - 教育星空 - 教育星空

建立7个戏剧工作室

北京市东城区革新里小学以戏剧教育为切入点,开展全员参与的戏剧教育。目前,学校戏剧教育“五级课程”的构建使该校戏剧教育正向内涵发展转变。

在二级课程中,戏剧元素贯穿其中。学校每周每班开设一节戏剧课,学校所有教师参与到戏剧课的教学中。每个学生每年登台演出一次,展示自己一年来的学习成果。

学校撰写了全国首套以校园话剧为核心内容的校本教材《童艺情韵》。校长赵丹阳认为,戏剧表演的学习可以促进学生的个性气质、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及自我控制等能力的发展,最终实现培养健全人格、塑造完美人生的育人目的。伴随教材一同出版的是学校根据发展特色而自主研发的评价手册《童艺情韵争帆路》,该手册不仅记录学生的学业成绩,更多的是记录学生的成长足迹和在艺术方面的收获。每年,学生只要通过自身努力,就会得到一艘彩色帆船,小学毕业时再用六艘彩色帆船换取一艘金色帆船。

成长印记手册中最特别的是设计了大量的照片页,照片中包括我和我的老师、我和我的朋友、我的剧照、我的校园生活、我的成功分享等内容,这些展现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的点滴印迹都将被留在成长手册中。六年毕业后,成长手册将作为学生的毕业礼物。

在戏剧特色教育的指引下,革新里小学一直与中国儿艺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学校聘请儿艺专家开设了7个戏剧工作室,让在戏剧方面有不同特长的孩子都能找到合适的课程。工作室摈弃了一个导师培训一群学生的传统模式,而是一个导师要带动一批学生、教师和家长,这批人将作为工作室培养的新导师,再分别走进学生、教师、家长群体进行引领和指导。儿艺的专家们通过对学生们的专业指导,私人定制课程,让学生们感受高品质的艺术教育,同时培养高品位的艺术修养。

从学校到家庭、从课堂到社会、从北京到全国,革新里小学艺术教育的种子遍地开花。(李佳)

与自然万物一起拓展生命

王怀玉

博物学启蒙课程尚处于边探索边实施的阶段,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借鉴,难免存在诸多不完善。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也曾因如何架构课程内容而迷茫,但学生们高昂的兴趣和日益显现出的对外界细腻的感知,让我坚定了信念,也逐渐明确了课程建构的理念,即选择学生喜欢的内容,进行主题性学习,以点燃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观察感知能力。这样一种阶段性课程内容不可避免地具有一定的跳跃性。

根据我的预想,下一轮课程实施中,我将致力于构建完整的年级段课程序列,按年级段细化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同时细化课程实施策略,逐步形成稳定的特色课程。

课程将从一年级开始,贯至六年级。在低年段开设“美丽眼睛”“幸福耳朵”“多味嗅嗅”等感受性启蒙课程,让学生从小养成充分利用自己的感觉器官的习惯,最直观地感知自然多方面的美,培养观察事物的兴趣和能力。在“美丽眼睛”课程中,教师可以按照季节变化的顺序,带领学生仔细观察熟知的自然现象,比如一片叶子从发芽、生长到枯黄的变迁,一朵花从花蕾、花苞、花开到花谢的过程……让学生们感受不同季节不同景物独有的美。用耳朵聆听自然界的交响乐,用鼻子接触自然的味道,用手触摸不同的叶子、花瓣以及树皮的纹路……

到中年级学段,将带领学生们学习更加系统的植物分类,目标是让学生能够大量识记不同科属植物的关键性特征,初步感知自然万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课程内容设置按植物科属分类展开:先从整体上介绍,再按季节选择几种代表性植物进行细致观察,写自然笔记。点面结合,引导学生主动认识和分辨不同种类的植物。经过这样的学习,学生将逐渐明白一些“科”的基本特征。学生掌握了科属植物的基本特征之后,从四年级开始,可以给学生设定一个规划:比如一年内真正认识100种植物,知道它所在的“科”;两年内认识300种植物,加深对各个“科”的印象;三年内认识500600种植物,尝试根据一些植物的关键特征进行分类。五年级的课程在继续认识植物的同时,开始侧重认识常见的鸟类和昆虫等动物,了解动物为了适应环境而演变出的各种生存策略,进而感受生命与环境的关系。

在课程实施策略上,高年级课程以主题研究和拓展学习等方式交叉进行,观察与探究、阅读与思考相结合,在拓展学生博物视野的同时,培养学生聚焦式深入探究的能力。重点让学生“深入”走进某个自然对象,进行连续探究,比如可以让学生饲养小动物或亲自栽培某种植物,从各个角度长期仔细观察、思考。同时,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文学元素,拟以节气为主线,辅以诗文诵读及经典画作赏析,从《山海经》《诗经》等经典读物中精选部分与博物学相关的内容,拓展学生的视野;再相机渗透中外博物学家的博物情怀故事欣赏。此类拓展性人物传记、名人轶事的阅读和交流,不仅培养学生的人文、科技阅读兴趣,还能让学生从这些人物身上汲取精神力量,让课程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感受博物情怀中的内心抚慰、世事洞明。

为保证课程的有效实施,需要探索不同年级学生观察后的记录方式。自然笔记是一个可以贯穿各年级段的基本记录方式,但相关要求有别。低年级学生侧重于记录看到了什么,笔触可以粗糙或写意;高年级学生在记录观察所得的同时,还要描述自己当时的感受和体验,尝试用不同方式表达自己对所观察事物的理解,对生命的洞察。此外,我还鼓励学生用多种信息技术手段呈现自己的观察所得。学生通过摄影、录像等基本形式,将画面和文字结合起来,既丰富了观察素材,又培养了运用多种方式方法观察记录大自然的能力。在交流环节,学生们通过童话、故事或小说等方式,分享基本常识,表达对自然万物的理解,写作素材和写作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总之,完善博物学启蒙课程要做的工作还有许多,各年级课程细化了,才有可能站在生命的哲学高度去引导学生走近自然。

  (作者单位系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第二实验学校)

(来源:中国教师报 阅读原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