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位乡村教师带给我们的课程思考

 江山携手 2016-05-13

一位乡村教师带给我们的课程思考

 

湖南省桃源县茶庵铺中心小学,一所海拔1100米的山坳小学,交通极为不便,办学条件十分艰苦,大多是留守儿童。

就是这样一所偏僻小学,孩子们却拥有城里孩子都羡慕的学习生活。因为,他们遇到了一位不平凡的老师——敖双英。

每天清晨,敖老师都带着学生晨练,晴天登山,雨天跳绳,雷打不动。晨曦中与孩子们身影一同飞扬的,还有孩子们吟诵诗歌的声音。傍晚时分,则是静心阅读时间。天气不好,师生们就在教室里静静看书;天气好时,干脆就到校外山坡上看书。

除了完成国家规定的课程内容,敖老师还为孩子们开发了丰富的“班级特色课程”——

“书信课程”:留守儿童想念在外打工的父母,情感需要寄托,需要表达交流。书信课程架起了孩子与父母交流的桥梁,缓解了他们的情感紧张,满足了他们的交流需要,也促进了孩子的个性成长。后来,孩子们开始与外地小朋友通信,结交了山外的朋友,了解了山外的世界,拓展了孩子们的生活空间。

“大自然课程”:山村美丽的自然风光、特有的生活情趣,都是城里人男的享受的课程资源。只要有时间,敖双英就带领孩子走出校门,了解家乡的山川草木,了解四季农时和节气变化,阅读大自然这本无字之书。

“教室里的旅游课程”:大山挡住了孩子远行的脚步,却挡不住他们对外部世界的憧憬和向往。敖双英就和孩子们共同收集网上旅游资料,制作精美的课件,配上优美的音乐,带领孩子们一同“游览”欣赏。每“游览”一个景点,师生们都要欣赏当地美景,了解当地民俗,学唱当地民歌,还为旅游过的地方出版旅游读写绘手抄报,贴在教室宣传栏里交流分享。

“童书共读课程”:敖双英每周都安排“师生共读一本书”的活动。六年时间,孩子们每人读书都在1500册以上,其中师生共读的就有200多册绘本、60多本文字图书。

“艺术课程”:周六、周日,很多孩子都愿意留在学校。敖双英为孩子们开设了表演、舞蹈、剪纸、手工、泥塑、童话剧等艺术课程。她和孩子们一起排练童话剧,尽管没有像样的道具和服饰,但他们依然那样投入,那样认真。

此外,还有游戏课程、劳动课程等等。

长期坚持下来,这群山村野孩子变了,变得那么阳光开朗、健康活泼、品质优秀、积极向上……

敖双英老师只是一位普通的山村教师,头上没有名师的光环,更算不上什么课程专家,但她的课程实践却能带给我们很多思考——

在很多人的观念中,课程就是课本,就是知识。老师必须把这些课本上的知识教给了孩子,才算完成了课程任务。至于孩子喜欢不喜欢,接受了多少,对他们的成长有什么作用,都很少关注。而敖老师完全不是这样,凡是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活动,都进入了她的课程。晨练对孩子身体有好处,就坚持开展晨练课程;书信能解决孩子的情感问题,就开发了书信课程;山里的花草树木,四季变化能激发孩子的探索欲望和审美情趣,就开发大自然课程……敖老师的实践告诉我们:课程应该为了孩子而存在,而不是为了知识而存在。

要让孩子拥有更丰富的课程,老师就不能仅仅满足于做一个课程的实施者,而要成为课程主动的开发者。国家规定的课程内容是整齐划一的,但是我们每个班级、每个孩子都是千差万别的。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具有独立整合课程和开发课程的意识,让周围的课程资源为我所用,创造出符合自己班级实际的、个性化的课程。山东潍坊的韩兴娥老师用一个月的时间教完国家规定的语文教材,然后带领孩子进行“海量阅读”,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敖双英老师在环境闭塞,条件艰苦的条件下开发出适合山村孩子的系列课程,让山里的孩子享受到学习的快乐和童年的幸福。

 她们的课程实践告诉我们:每位教师身边都有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也都具有开发课程的条件和潜能,关键是要拥有开发课程的意识和勇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