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李白【题北榭碑】(又题:与史郎中饮听黄鹤楼上吹笛) 榭: 1)建在高土台或水面(或临水)上的木屋。 《隋唐演义》:湖旁筑几条长堤,堤上百步一亭,五十步一榭。 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楼观亭榭。 宋·辛弃疾《永遇乐》:舞榭歌台。 2)古代指无室的厅堂,货也为藏器、讲军习武的处所。 《左传》:将谋于榭。 黄鹤楼:近在湖北武昌的长江边上。 迁客:流迁或被贬到外地的官员。 江城:指江夏,今湖北武昌; 落梅花:指“梅花落”,为笛曲曲牌名。 *** 西汉的贾谊,因指责时政,受到权臣的谗毁,遭贬官长沙;而李白也因永王李璘事件受到牵连,被加之以“附逆”的罪名流放夜郎。所以“一为迁客去长沙”,就是用贾谊的不幸来比喻自身的遭遇,流露了无辜受害的愤懑,也含有自我辩白之意。 贾谊(前200—前168),汉族,洛阳(今河南洛阳东
)人,西汉初年著名政论家、文学家,世称贾生。贾谊少有才名,十八岁时,以善文为郡人所称。文帝时任博士,迁太中大夫(史郎中),受大臣周勃、灌婴排挤,谪为长沙王太傅,故后世亦称贾长沙、贾太傅。三年后被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坠马而死,贾谊深自歉疚,抑郁而亡,时仅33岁。司马迁对屈原、贾谊都寄予同情,为二人写了一篇合传,后世因而往往把贾谊与屈原并称为“屈贾”。 作者: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私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李杜”。 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756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累 ,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卒。
|
|
来自: 是志成 > 《是三行:楷书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