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专家小传 女在生理结构和思维方式上的不同,造就了两者在养生方式上的差异。只有根据各自特点,抓住养生侧重,才能够事半功倍。其中,“ 男养阳气,女养阴血”是十分重要的。 男女养生三区别 男女养生,第一,“冷热”有别。生活中,我们会发现,男人大多怕热,女人大多畏寒。正是这种“冷”、“热”之分,让男女在养生方面有所不同。男人要“冷”养生,是指选择低热量饮食,少蒸桑拿、泡温泉,还有就是要降火气,别老发火。女人则要坚持“热”养生,诸如睡前用热水泡脚,能缓解腰背疼痛,促进睡眠;做家务洗洗涮涮时多用温水,预防关节炎和妇科病等;注意随时增添衣物,尤其要保护好腹部;要少吃寒性、生冷食物,以免遭遇月经不调、痛经等问题。 第二,周期有别。由于女性身体结构的原因,有例假的周期。所以在养生方面,女性是存在周期性的。在月经的前、中、后期,女性养生都有各自的诀窍。在月经来临前期,女性养生要以温补为主,可适当吃些羊肉、鸡肉、红枣、豆腐、牛奶、红糖、桂圆等,有益于补充阴血。月经中期和后期都要充分休息,防止劳累过度,尤其要避免贪凉;同时还要注意调理脾胃,常吃五谷、红豆、薏苡仁、芝麻等。 第三,情志引发的不同。男女心理需求不同,出现心理压力时的表现也不一样。比如,男性在情绪爆发时,倾向于选择带着点“暴力”的排解方式,例如爱摔东西之类的。所以,在情绪方面,男人不能把事情憋在心里,但也要注意收敛一下发泄方式。而女人的性格属于比较容易忧愁抑郁的,“ 哭”和“说”是她们缓解压力的利器。所以,在情绪管理上,男人和女人相比,更要学会排解情绪垃圾。 男宜养阳气 分清差别,养生就容易多了。在自然界,阴气指寒凉之气,阳气指温热之气。《黄帝内经》指出,人体内具有凉润、宁静、抑制、敛聚等作用的气为阴气;具有温煦、推动、发散、兴奋等作用的气为阳气。阳气的作用有三:营养物质,阳气所化;生理之火,温养诸脏;固护体表,防御外邪。男性阳气不足,会出现手脚冰凉、腰酸背痛等不适症状。如果阳气不足的程度加剧,人体基础体温就会进一步下降,在一些原有旧疾、旧伤或先天缺陷处,血瘀的现象就会更为严重,致使这些部位的生理功能明显失常。 男性大多喜冷怕热,夏天爱贪食冷饮,空调也总是调得很低,这些其实都是损伤阳气的不良习惯,要注意避免。另外,养阳不等于“ 壮阳”,而是养护阳气,最好的办法就是不熬夜、多运动,饮食上多吃些韭菜、洋葱等。 女宜养阴血 血是构成人体、维持生命活动的最基本要素。血虚是指血液不足,血的营养和滋润功能减退,导致脏腑经络、器官等失养而出现病理状态,临床常见面色淡白或萎黄、毛发不泽、唇舌爪甲色淡、视物昏花、头晕心悸、健忘失眠、乏力等,都与血虚有关系。 女性特有的经、孕、产、乳等各个生理阶段,均在一定程度上损耗阴血,因此自古医家强调“ 女子以阴血为本”。现代社会的很多女性还承担着较大的工作压力,生活饮食习惯也很不好,故阴虚者不在少数,而阴虚大多和血虚有关。 补脾胃可以实现补气生血,山药、扁豆、大枣都是健脾胃的好食材,此外还可用党参、黄芪、枸杞一起泡茶喝,必要的时候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当归补血汤。另外一个简便有效的补血方法是晚上临睡前用热水泡脚或常做艾灸,通过活血化瘀来起到补血的作用也是中医养生智慧的体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