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合作应成为作文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 小学作文教学应该如何组织?目前我国很多学校通常的作文组织形式是:教师命题——学生写作——教师批改。这种教学形式是建立在权威和服从基础上,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支配下叙述别人的思想和语言。这种教学形式造成了所谓的“鲁滨逊现象”。每个学生只能像漂泊在孤岛上的鲁滨逊,各自孤独地进行写作活动。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没有形成实质上的交流,作文没有成为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工具,仅仅是一项教师要求完成的作业任务。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把作文活动理解为学生个人掌握作文知识、技巧和能力的活动,强调作文活动的“个体性”和“认识性”。这种理解无疑是片面的。对“作文活动”的科学理解应该是:第一,作文过程是学生和教师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共同活动;第二,作文活动的目的不仅在于掌握作文的知识、技巧和能力,而且在于发展积极的个性,包括让学生掌握人们合作与交往的经验”;第三,在小学作文教学的各个阶段,合作和交往都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推动因素。简言之,应该强调作文活动的“群体性”和“合作性”。 我们认为,小学作文应该更多的采用师生合作的教学组织形式。在合作教学中,学生的个人活动是班级活动和小组活动的组成部分,其活动必须受到成员的检查、评估和认可。因此,对每个学生来说,作文,不仅仅个人的认识活动,同时也是满足社会要求的活动。合作活动本身就是对每个学生的一种激励,可以激发学生自我认识、自我完善和互相竞争动机。 那么,如何建立师生合作的关系? 首先、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作文教学中必须改变传统的师生间“权威——服从”的关系。教师不应该站在一旁对学生指手画脚,而应该同他们一起写文章,修改文章,一起参与作文活动。教师应从知识的权威变成了学生学习的伙伴和引导者。 著名特级教师管建刚提出:作文教学要消除老师的话语霸权,否则不可能根除学生说假话、空话的毛病。他告诉学生:“宁愿说错误的真话,不说正确的假话;宁愿说不好听的真话,不说好听的假话”。为了让学生敢于说真话,他鼓励学生写老师的缺点。刚开始,学生怕老师事后打击报复,都不敢写。一次,一个孩子和管老师闹别扭,在作文中狠狠发泄了对管老师的不满。没想到,他的文章周一被刊登在《班级作文周报》的头版头条,还受到了管老师的大力表扬。此后,同学们在作文中不再畏首畏尾,“说真话、抒真情”在班级写作中蔚然成风。管老师认为:当学生发现作文可以帮他在班级行使话语权的时候,会唤起他巨大的写作热情。 其次,要建立“写作伙伴关系”。英国一项调查发现:在写作的过程中,如果学生的意见和观点能够和其他人一同讨论、研究和分享,那么他们的写作能力和写作的满足感会大为提高,从而增加了儿童的写作兴趣。这种写作的伙伴可以是同班同学、同校同学,甚至不同校的学生。 英国一所学校做过这样一项实验:让学生写一本小册子介绍一个机器人。一组是单个的学生来写,一组是三个学生一起合作来写。结果发现,三人一组的学生效率大大提高。这个实验证明在合作写作中,学生们不但提高了写作的积极性和投入感,更重要的是他们从中学到了如何接纳别人的意见,如何与其他人共同工作。 再次‘要变换师生合作和学生合作的形式。为了逐步提供学生作文的能力和提高合作效果,应不断变换合作学习的形式。小学作文教学中,根据训练内容的难易和学生作文能力的形成程度,可以采用五种不同的合作形式: 1.师生整体合作,即师生共同构思作文内容,以扶为主。 2.师生分步合作,即教师仅对作文难点进行点拨,有扶有放。 3.小组自发合作,即让3-4位作文程度不同的学生编成一个小组,由一个学生主持,其他学生尽其所能发表意见。 4.小组自觉合作,即在小组学习时,每个学生都必须新文章构思到文字表达进行全面思考。 5.个人独立思考基础上的自觉合作,即每个学生先独立写出文章,然后在小组内彼此交流、评议和修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