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中研 研中教 教中学

 教育繁星 2016-05-13

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师的知识结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都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教师们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原来习以为常的、使用起来很顺手的策略和方法,忽然间都不适应了,需要从教育教学理念、课堂教学策略、对教材的处理以及对学生的评价等各方面,有一个脱胎换骨的转变。新课程要求教师不仅能传授课本知识,而且还要能与学生互动,要善于引导学生探讨一些话题;课堂教学的重点也要从以前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中心转变为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新课程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倡导师生间、学生间的交流、合作、探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当一个主持人的角色,善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不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机器。因此,新课改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

学中研 研中教 教中学 - 教育星空 - 教育星空

学习理论,转变观念

要进行教学研究,提高教学水平,扎实的教育教学理论基础是一个教师发展的根本。教学研究必须要有先进的教育思想指导,这样才能敏锐地发现问题,有效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研究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要想尽快适应课改的形势并跟上课改的步伐,就必须把学习作为一个永恒的主题。教师不仅要通过参加各类培训进行集中性学习,还要通过自学进行系统性的业务学习;不仅要通过通读专业书籍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而且还要通过丰富的教学实践掌握实际的操作技能,把学习和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学习过程中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学习。学习是教育教学的源头活水,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不断地扩大自己的知识视野,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整体素质,切实成为一名研究型、学者型的教师。不断地学习,是修身的一种方法,以修身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教师要珍惜一切学习的机会。聆听教授、专家的讲座是学习,参加听课、评课等教学活动是学习,参加各种教学比赛是学习,参加培训也是学习。在当代教育观念迅速发展、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培训也是提高教师业务和理论水平的重要渠道之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学生接受知识的途径已不再局限于学校、老师和书本,他们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获得了各种知识,甚至在某一领域的认知都超过了老师。这意味着教师应由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未来的设计者、智力资源的开发者。教师只有成为专家型、学者型的复合型人才,才能成为学生的楷模和榜样,才可称为人师。

从八十年代初到现在,中国的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出现了生机勃勃的局面。特别是学科教育学的研究,给中小学的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新的教育教学论著层出不穷,新的教学方法更如雨后春笋。要做一名称职的教师,新理论、新方法的学习就是面临的首要任务,也是教学有“源头活水”的根本保证。当然,向教学刊物学习也是中小学教师汲取教学营养的重要途径。因为它与我们的教学实际更贴近,对我们的教学有更具体的指导意义。作为教师,只有坚持不断地学习,才能为自己的教学注入新鲜血液,才能用新思想、新方法使自己的教学出现新气象。

钻研教材,发现问题

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风格的形成,来源于教师对教材内容的深钻细研。要进行教学研究,最重要的是潜心于教材的研究。一个人教一辈子书,若不能对教材进行深入的挖掘和探讨,充其量只能做“教死书,死教书”的教书匠,不会有发现和创新。教学是一种艰苦的创造性劳动,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教学环境的实际,对教材进行新情况下的创造性组织、概念的形成过程、规律的发现背景、习题的处理方法,这是一个教师一生都研究不完的问题。为什么有的老师讲课学生一听就懂,而有些老师的课却让学生听得一头雾水?这就是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和将简单问题复杂化的区别,这和钻研教材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认真钻研教材是教师做好教学工作的根本保证。

通过对教材的深入研究,才能为“居高临下”的教学奠定基础;通过教学实践的体验,才能使自己对教材的理解更深刻,对教材的研究更深入。一些新的教育思想的形成来源于对教材的潜心研究,一些新的教学方法的诞生,也孕育于对教材的精心组织。一个教师只要有了过硬的教材研究功底,就能进行有效的教改实验,就能在教学上取得大踏步的前进。只有在研中教,教中研,才能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刻苦钻研教材内容,其目的就是为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服务。学习理论不付诸实践,是没有成效的。进行教学实践,就意味着将“教”与“研”统一起来。任何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的产生,都要经过理论指导下的教学实践。

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全面推进。身处第一线的广大教师如何回应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怎样适应新课程下课堂教学技能新变化?应该说“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当前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上所遇到的最大挑战。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有益的实践探索。最常规的听课、评课也是一种探索。

听课给教师提供了观摩和学习的机会。首先听课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通过听课,了解学习别人的方法;通过听课,改善教学的不足;通过听课,创新自己的理论体系。在听课过程中,优秀教师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生动娴熟的教学语言、张弛有度的教学节奏以及灵光闪现的教学智慧,都形象地展现在听课者的面前。因而,在听课中教师可以学到许多书本中学不到的知识与技能。听课者在听课中的所见、所闻、所思,必然会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体现出来。而且优秀教师的敬业爱岗精神和高超的教学技艺,通常会激发听课老师的进取心,使之想方设法组织好教材和学生,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评课也是教学中的一项重要活动,它对教师业务的提高、学生学习的进步、课堂效率的提高发挥着重要作用。首先,评课者能深入分析课堂教学成败的原因,总结课堂教学的经验和教训,少走弯路,快速提高教学技能,形成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以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其次,课堂评价还有利于教师形成反思的行为习惯。评课也是一种反思,包括对他人的反思和自我反思。经常参与评课活动,能逐渐养成反思的良好习惯,促进业务能力和素质的提高。教研必须立足于教师自己的教学实践,不盲从于名家之说,不束缚于传统之中,不墨守成规,也不安于现状,要敢想敢干,推陈出新,大胆尝试,勇于实践,走自己的路,创出自己的事业。

总结经验,持之以恒

教改实验的完成,教学经验的积累,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教师做教学上的有心人,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一个教师在自己漫长的教学生涯中,不能说没有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更不能说没有教材教法的研究,但很难说一定有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总结。一个教材反复地教,一块黑板不停地写,谁没有得心应手的时候?谁没有发现教材教法“新大陆”的时候?谁没有精雕细刻的得意之作?谁没有激情澎湃的创新灵感?但是,这些别人无法领略到的“得意之作”、“成功之法”未能及时总结和积累,得不到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终归会“事过境迁”而“烟消云散”。即便是来年再上这一节课,不一定能教出当初的水平,不见得能达到当时的境界,久而久之,激情和灵感不再来。如果在教学中我们勤于积累、善于思考,把当时的感受及时记下来,并从理论上进一步完善提高,从实施环节上补充修正,就一定能达到一种新的境界。

持之以恒的积累,既是提高的过程,又是练笔的过程。把这些心得体会及时整理出来,不仅能提高自己撰写材料的能力,而且能完善自己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一个人的长处无非就是在某一点上他比别人付出的努力、花费的心血多些而已。写教研方面的文章能使“教”与“研”更深入一步,因为写的过程也是总结和提高的过程。

总之,在信息化的时代,教育理念的更新、知识储存的增加、教学方法的改进,是每个教师所面临的当务之急。只有把教学与再学习有机结合,在学中研,在研中教,在教中学,才能驾驭教材,才能“教学相长”,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需要。另外,教师还应根据实际教学需要,灵活地、合理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