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所学校都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但形式较单一,大多限于请专家来讲学。陈玉琨教授指出,教师专业发展是建立在教师自主、主动地寻求自我发展基础之上的。① 学校应该把重心和焦点放在促进教师专业觉醒和专业自觉上,其中唤醒教师的反思意识,提升教师的反思能力尤为重要。日本学者佐藤学认为,“学校从内部发生变革的最大原动力就在于教师作为专家构筑起亲和与合作的“同僚性”(collegiality)。所以,构筑“同僚性”的校本研修才能引发内发的改革。”② 为此,学校要以"同伴互助"为突破口努力构建“学术共同体”和“学习共同体”,让教师用学习的态度去观察同行的专业修为,以研究的视觉去分析同行的专业行为,以借鉴的取向去改进自己的专业实践,全体教师在互励、互助过程中实现 “双赢”。一般说来,同伴互助的形式很多,如集体教研、观课议课、研讨会、经验交流、师徒结对、名师工作室等等。在这里,我想强调以下三点。 1、文化造就人 教育科研要走向科学、真实、有效、深刻、主动、自觉的状态就必须构建与之相匹配的学校文化。树德中学高2011届物理备课组组长在一次发言说道:“在集体备课上,我们可以为一个问题而争论得面红耳赤,但问题由此而得到解决,我们的心情是愉快的。”为什么他们能破除教师之间彼此封闭保守的心理障碍,这是因为树德中学形成了 “彼此尊重,相互学习;和谐竞争,共同引领;智慧碰撞、资料分享”的校本研修文化,把一切分歧和争议定位于学术见解不同的层面,而不上升到思想和道德层面,从而“精神减压”和“思想减压”,使教师在研究时“想说”和“敢说”。 2、助人者自助 “一人亮相,全队出马,共同受益”,只要有老师讲学、大会发言、上研究课或赛课等,全组老师齐心协力地帮助,或出主意的,或提供资料的,或精神鼓励。例如,在2012年第七届“全国基础教育化学新课程实施成果”优质课(现场课)评选活动中,树德中学许兴旺老师获得特等奖,蔡春燕老师获得一等奖,离不开全组化学教师的无私帮助。在给别人提出意见和建议时,实际上是以自己的教育行为作为对照的,是对自己教育行为的评判和期待,所以“助人者自助”,全组老师在“磨课”和“议课”中也得到锻炼和提高。 3、输出即输入 “有会就有交流”,充分发挥会议的学术性作用。不管是学校层面的大会,还是分年级的班主任会、备课组长会等等,都尽量有老师就会议主题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者介绍自己成功的经验,而不是会议主持人“唱独角戏”,也不是简单的工作布置。“输出即输入”,教师发言不仅激发听者去思考和借鉴,还促进发言人的去总结提炼和反思自省。同时,学校也注重收集老师的发言稿,并把老师发言的好观点和好方法运用于后续工作中。高2007级的一诊分析会时,数学备课组的曾冉老师介绍为了鼓励坚持努力永不放弃,提出一句口号:“黑马是如何炼成的?当别人放弃时黑马没有放弃!”我听后深受启发,于是在曾冉老师的基础上补充“当黑马放弃时老师没有放弃!”以强调“爱学生,敬家长!”“不放弃一个学生,高考不结束关爱不停止”的树德精神,得到老师的广泛认同,并成为新的口号。 总之,只有教师树立了专业发展的“同伴互助”意识,才能使学校弥漫教育研究的浓厚风气,才能学校的办学行为和教师教育行为处于“研究状态”,学校才能成为学习共同体和发展共同体,教师才能成为魅力教师和个性教师。 引文: ① ② 佐藤学 著.钟启泉 译.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8,165 备注:发表于2013年9月26日《教育导报》,有修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