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认为听同行的课,听老教师的课才有收获,其实是大大错矣,我有一次亲身经历供大家分享。 树德中学每学期一次的青年教师汇报课,除了学术指导委员会的专家和本教研组的老师听课以外,很少有其它人去听,今年由于工作关系,我坚持听了17节。其中两位青年语文教师对待学生回答声音小时的不同方法让我感触颇深,李林姝老师很亲切地,笑着对学生说:“你能否声音再大点,让其他同学一起分享你的见解和快乐。”邓君老师则采用很干脆,很直接,且略有点生硬的语气说:“声音再大点,后面的同学听不到。”目的都一样,让学生声音大些,而教育行为的出发点就不一样,或者说教育关注不一样,李老师不仅关注学生的声音,更关注学生的心理和情绪,采用的是鼓励式,而邓老师基本上关注的是学生的声音,忽略了学生的心理感受,所以采用的是命令式。这一个微妙的区别,如果不是一个教育的有心人就很难感受到。还有其它老师的课让我收获很多,如欧丽君面临电脑坏了,赵燕老师突遇停电,无法使用课件时表现出的镇静和应变能力;刘婷老师创造性地选择处理教材的能力以及多方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能力;梁丽老师利用设计探索实验和问题策略激发和调动学生思维的能力等。 因此我认为我们要广泛的听课,那怕是青年教师的课或其它学科的课也很有听头,如果对学科知识的讲解不是很清楚,那么对授课人的教态、教学语言艺术、师生关系、教育机智、教学组织方法、课堂管理等方面是没问题的。“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只要我们抱着去学习的态度,而不是挑刺的态度,只要我们有足够的教育眼光,任何人的课肯定都有值得你学习借鉴的地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