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莉萍(ID:wlplawyer)浙江正清和律师事务所 本文为作者授权发布,其他媒介转载须另行取得授权 近日,各大网站平台以及微博,被一个叫《暴走出品打架神器:被玩坏的滴滴打人》的视频呈指数之势刷屏,短短半天时间,微博转发量就突破百万。视频讲述的核心是:对于那些尽管我们文明待之但仍蛮横无理的人,难道我们要继续忍受下去么?不,只要打开滴滴打人APP搜索附近打手就能帮你解决仇家,伸张正义,实在是居家必备,防狼防贼防校长必备神器。 同时,滴滴打人APP发展一个月已有20万用户。该软件的应用描述中这样写道:“只要您拿起手机登录滴滴打人,我们会自动帮您联系附近的打手。我们的打手队伍能力全面,他们就在您附近,职业多样,包罗万象”。单纯从语言上看,就能判断是在宣扬暴力,已经涉嫌构成违法行为。 滴滴打人背后的法律问题。首先来看看雇人者和打手,只要被打者举证成功,那么雇人者和打手两者同属故意伤害罪,且附带赔偿金和精神赔偿。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的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最高刑达到死刑的罪名哦。 那么此款APP所涉及的人又该如何归责呢?涉及到此款APP的开发者、运营者。软件开发商不仅要承担行政责任,还要承担刑事责任,这其中可能会构成刑事共犯行为。且公共软件应用平台应该对平台上的软件有视察责任,平台有义务对软件进行清查,还互联网文明与安全。公安部门也提醒,如果手机用户通过软件做出触犯法律的行为,如打架斗殴,警方势必会依照法律严惩。 如何定罪?刑法上的帮助犯的概念是指没有直接参与犯罪的实行行为,而是向实行犯提供帮助,使其实施犯罪,或者促使其完成犯罪的人。在我们这个案例中,滴滴打人在此所起的作用不只是提供犯罪工具、指示犯罪目标、查看犯罪地点、排除犯罪障碍那么简单吧。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是该款软件教唆雇佣者雇打手进行人身伤害,刑法规定,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此处,正是因为这个软件的存在,才引发更多人会想到由自己来审判,用暴力来解决,软件直接起到引导作用。再或者可以说这是滴滴打人和相关人组成的“犯罪集团”么? 宣扬暴力纵容暴力比暴力本身更加可怕,也是对社会价值观的一种曲解。我想相关部门也不会坐视不理,要想连新浪都能禁止营运,更何况你一个小小的软件。此类没有道德底线和法律作为保障的APP是难以走上正轨的。 滴滴打人”开发公司的袁姓负责人是这么说的:这个视频与公司无关,是某动漫组织看到软件后,出于好玩制作的。公司开发该软件最初是想以搞笑的形式提供一个服务平台,确实发现有人发布找打手等不文明行为的需求,公司现已着手让技术部门人工逐条删除。公司也正在做软件升级,未来将逐渐完善。希望开发商及相关运营商“见好就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