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CCTV-11的“戏苑百家”有一期是著名作家莫言的访谈。莫言的老家山东高密,原先生长“红高粱”的地方,有一种地方戏“茂腔”,那儿是著名的茂腔之乡。在谈到如何繁荣发展茂腔戏时,莫言强调要增强其思想性和文学性,立意要高,首先要提高文学水准,土话不能要,云云。对于莫言的观点,我是持谨慎的保留态度的。别的剧种我不太熟悉,姑且就着京剧胡扯几句吧。急就章。】
京剧的“文学性”这一概念的外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剧本(戏文)的文学化,是与“俚俗”相对的范畴;二是指以“刻画人物”为中心的文学至上的戏剧观念。分别涉及京剧创作的编、导、演等不同层面。关于后者,前几年李玉声发表了以“京剧与刻画人物无关”为主题的十六条短信后,作为呼应,著名戏曲学者傅谨先生先后发表了《身体对文学的反抗》、《文人与艺人谁有权改革京剧》等文章,在戏曲界曾引起很大反响,兹不赘言。这里仅就前一层面谈一些感性认识。 梅兰芳有不少戏没能流传下来,时装戏就不说了,新编古装戏也有不少,如《嫦娥奔月》、《麻姑献寿》以及一些红楼梦题材的戏等,《天女散花》如今也仅有“云路”一折还偶尔现于舞台。有几出梅派戏我一直提不起劲,如《黛玉葬花》、《天女散花》,还有《洛神》,个人觉得《散花》太冷,《葬花》太温,《洛神》太清。这些戏有几个共同的特点:一是“干”,场子干,情节单调;再就是“文”,文得没有烟火气。《葬花》和《洛神》不必说,戏文的底子是曹雪芹和曹植的大手笔;《散花》则更上层楼,本身取材于佛经故事,又堆砌了那么多冷僻的佛教典故,令人如坠五里雾中。还有,京剧讲究“以歌舞演故事”,这些戏则更像是“以故事演歌舞”,如《葬花》的花锄舞,《散花》的绸子舞。虽然载歌载舞了,可“葬花”一场的反二黄,让林妹妹拖着长腔唱发花辙,感觉实在怪怪的。这样的戏还是交给越剧更合适。 你不能说这些戏的文学性不高,它们甚至是很“雅”的,然而其舞台命运又怎样呢?鲁迅所说的“用多数人听不懂的话,缓缓的《天女散花》,扭扭的《黛玉葬花》”,“矜持得可怜”云云,话虽尖刻,却很中肯。 1959年建国十周年的时候,中国京剧院和北京京剧院集中编、导、演、音、美各路精英排了一出大戏《赤壁之战》,马连良、李少春、谭富英、叶盛兰、裘盛戎、袁世海、李和曾等全梁上坝,可谓全明星阵容,名副其实的“群英会”。编剧是人称“百剧翁”的翁偶虹先生,翁是编剧圣手,又是骈文高手,功力深厚,剧本自然是没说的。请看“壮别”一场,够文学、够诗意的吧,置于案头读之,也是文采斐然的锦绣文章呢!对于“壮别言志”和“横槊赋诗”两场戏,翁偶虹自己也是颇为得意的。 还有,人常说“以戏乱史”,为了贴近历史,追求历史真实,该剧中鲁肃这一人物也被重新塑造,不是我们在《三国演义》和老戏《群英会·借东风》里看到的那个鲁肃了。虽然有“史”了,可是“戏”没了。戏词儿虽然那么拽文,可总觉得有点空,有的不太符合人物性格(比如黄盖)。至于现场气氛,你听听音配像就知道了,那可是一台好角啊,可惜了。怪不得马连良先生说,咱们还是回去唱《群英会·借东风》吧! 现在的情形每下愈况,好些剧本只注重文学性、思想性了,结果编出的词儿却让演员张不开嘴,因为编剧对字韵、对表演方面的规律等不甚了了。齐如山说过:“诗文与编戏,是两件事情,不但结构不一样,尤其是押韵,诗词中和韵之字,在戏剧中往往不合辙;戏剧中合辙之字,诗词中不叶韵的更多。罗瘿公与艳秋(按:程砚秋)很编过几出戏,头几出都犯此病,他编成永远送给我看看……”(《齐如山回忆录》)可见这里面是有着好多讲究的。 更有甚者,有些人打着“净化”、“高雅”的旗号,动辄对经典老戏妄加糟改,仿佛经过他的手术,就化腐臭为神奇、变低俗为高尚了,以至于高雅到了狗屁不通,净化到了非驴非马的地步。真不知他们把京剧当什么,把观众当什么了。观众是来看戏的,不是来受教育的,不是来考试的,建设精神文明?提高文化水平?不是这儿的事! 戏曲的文学性源于对生活(某种意义上历史也是生活)的体认和提炼,并以生动形象的、具有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的戏剧化的语言表而出之,而不光是笔头上的功夫。“笔锋下决出生活”(石涛语),有生活,才有“戏”,戏才“活”。而且还要如田汉说的那样:“从深刻体会传统戏曲剧本的创作方法、描写技巧入手”,尊重并遵循戏曲的艺术规律。观众不买账,不管多么文学,立意多高,都是白搭。 京剧需要文学,但文学不能强奸京剧,否则“身体”会反抗。京剧不是文学的“二奶”,这一节很要紧。一如熊十力先生惯常在自己的著作上作的旁批那样:“此处吃紧”。 最后,如果要为拙论寻求一点理论支持,那么我赞同并援引吕效平先生的观点:以京剧为代表的古典地方戏,本质上是一种强调表演性的舞台艺术,而非突出文学性的语言艺术。“戏曲地方戏形成了一套具有强大表现力的以表演艺术为中心的舞台艺术语言体系,而把文学的语言降为舞台语言体系的一个从属的子系统,它直接以这个舞台艺术语言创作、传播和保存自己的作品。这就是地方戏的本质。”(《戏曲特征再认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