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幡迎春雨、春牛祭芒神——立春节

 筑猗 2016-05-14

【报春与鞭春】

   古时立春前一日,有两名艺人顶冠饰带,一称春官,一称春吏。沿街高喊:“春来了”,俗称“报春”。无论士、农、工、商,见春官都要作揖礼谒。报春人遇到摊贩商店,可以随便拿取货物、食品,店主笑脸相迎。这一天,州、县要举行隆重的迎春活动。前面是鼓乐仪仗队担任导引,中间是州、县长官率领的所有僚属,皆穿官衣,后面是农民队伍,都执农具。来到城东郊,迎接先期制作好的芒神与春牛。到芒神前祭拜,事者举壶爵,斟酒授长官,长官接酒酹地,再拜。然后到春牛前作揖。礼毕,将芒神、春牛迎回城内。

   第二天立春时分,地方长官仍率僚属、农民鞭春。地方官主持迎春仪程,初献、亚献、终献,之后执彩鞭击打春牛三匝,礼毕回署。众农民将春牛打烂。

   立春节,民间艺人制作小泥牛,称“春牛”。送往各家,谓“送春”,而主人要给“送春”者以报酬。虽然就是一种佳节售货活动,然而却是皆大欢喜。也有的地方是在墙上贴一幅画有春牛的黄纸。黄色代表土地,春牛代表农事,俗称“春牛图”。



  【戴春幡】

  “美人头上,袅袅春幡”,说的是古时立春节,女子剪彩纸为春幡,饰于发上。春幡又叫春幡胜,属于“胜”的一种,“胜”是一种头部饰物,分为人胜、华胜、幡胜等多种类型,可以用金、银、帛、纸等很多种材料做成。立春,冬至等节日,汉族女子有配戴各种各种漂亮的“彩胜”做装饰物的习俗,“幡胜”是长条形,男子也可以配带。彩胜可以作为头饰,也可以缀于花枝等处以作节日装饰。《东京梦华录》云:“春日,宰执亲王百官,皆赐金银幡胜。入贺讫,戴归私第。

   《荆楚岁时记》:立春之日,悉剪〔纟采〕为燕戴之,帖“宜春”二字。 按:宜春二字,傅咸《燕赋》有其言矣。赋曰:四时代至,敬逆其始。彼应运于东方,乃设燕以迎至。〔羽军〕轻翼之歧歧,若将飞而未起。何夫人之功巧,式仪形之有似。御青书以赞时,著宜春之嘉祉。

  【咬春】

  唐《四时宝镜》载:“立春,食芦、春饼、生菜,号‘菜盘’”。立春日吃春饼、春卷为“咬春”。民间在立春这一天要吃一些春天的新鲜蔬菜,既为防病,又有迎接新春的意味。春饼,唐宋时称为春盘。清代以后制作上有了改进,其馅料由芹、韭、笋组成,表示勤劳、长久、蓬勃之意。


  【春帖子】

  又称春帖、春端帖。立春日,剪帖在宫中门帐,上书诗句。诗体多为绝句,文字工丽,贴春帖、作春帖词,在宋代很盛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