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于慧敏:那些让我们学着长大的课文

 中学生读写 2022-02-09

备课札记:成长有点痛

鳌山卫中学 于慧敏

 “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学习台湾作家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儿落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每次读到这句,心里总有一种酸涩在涌动。英子的童年结束了,那时她13岁。本该是爸爸身边撒娇的小公主,却要随着爸爸的离世变成家里“小小的大人”。

英子逃学,爸爸抄起鸡毛掸子“从床头打到床尾,从床上打到床下。”爸爸在教英子好好学习,那咻咻作响的鸡毛掸子挥出了爸爸多少沉沉的爱意!

爸爸让英子独自去银行汇款,英子手里紧捏一卷钞票的忐忑,随着汇款的成功转化为一份历练后的收获。“闯练,闯练,英子”。爸爸刻意让英子去闯练,是在教英子学会生存,这里面含着爸爸多少隐隐的痛!

爸爸的深情,英子懂。林海音的《我父》中有这样的存录:“在别人还需要照管的年龄,我已经负起许多父亲的责任。我们努力渡过难关,羞于向人伸出求援的手。每一个进步,都靠自己的力量,我以受人怜悯为耻。……我的倔强,细细想来,又何尝不是承受于我那好强的父亲呢?”

英子的经历让我想起了曹文轩的《孤独之旅》(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里的杜小康

曾是油麻地家底最厚实的杜小康家,竟在一天早晨忽然一落千丈,跌落到了另一番境地里。家道中落的杜小康不得不离开学校,跟着父亲到芦苇荡去放鸭。

如万重大山的芦苇荡,把杜小康与同伴、与家隔离了。那份蚀骨、嗜魂的孤独包围着他,杜小康有一种永远逃不走的感觉。从逃离孤独的无果,到无奈地直面孤独,到接受暴风雨的洗礼,杜小康完成了一次凄美的“孤独之旅”,那份孤独褪去了他幼稚的外壳,雕刻了他的灵魂,他长成了小小的男子汉!

“有些孤独,其实是我们成长过程中的一些无法回避的元素。我们要成长,就不能不与这些孤独结伴而行。”(曹文轩)

如果说英子和杜小康是文学作品中被迫长大的典型,另一个孩子的长大就是现实版的。

他,是家族里的长子长孙,20岁以前,大家庭里的大事小情都有爷爷和爸爸出面张罗,他过着悠悠不知岁月长的日子。20岁那年,一场猝不及防的车祸,让他的爸爸失去了清醒的大脑和健康之躯。22岁那年,他的爷爷带着对儿子无限的挂念离世了。

这个家,他必须撑起。

他是一家公司的电工,黑白班一轮一周,以前上夜班后用来休息的白天,他跟同龄人一样喜欢飙车,在玩乐中度过。可是,到了这境地,他没有闲心再去悠哉悠哉了。他拾起了爸爸的安装工具,爸爸没出事之前是这个村镇上安装自来水、太阳能的高手,闲来无事时他也给爸爸搭个手。凭着对他爸爸的信赖,镇上的人把活儿交给他干,从生涩到娴熟,他没有给爸爸丢脸,他的活儿干得让人叫好。

接下来的几年,他上班,休班时,就往返于市场进料与进户安装中。几年之后他像镇上的年轻人一样,盖起了楼房,然后结婚,买车,生子,又生二胎,日子就在这忙忙碌碌中走过来了。

许多时候,他都没有时间去体味生活的艰辛与苦楚。在爸爸伤残、爷爷去世的那段日子,一切都容不得彷徨,他就被懵懵懂懂推到了人生的前台去打拼。身高1米65的他,在家人眼里却高大无比,他撑得住祸,也扛得住苦。

他是我大哥的孩子。

英子、杜小康、大哥的孩子,他们在生活的磨难来临时,没有选择,甚至来不及逃避,他们必须长大!

幸运的是,粗粝的生活磨去了他们身上娇嫩、耍横、懒散的东西,使他们的心性更加柔韧、笃定、执着。

虽然,这有点痛。

我们的信箱:zxsduxie@163.com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