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课堂实录|《爸爸的花儿落了》课堂实录(三)

 陶继新教育文集 2023-02-01 发布于山东

《爸爸的花儿落了》

课堂实录(三)

执教名师:王崧舟

一、

插叙与人物:

从“爸爸的花儿”

到“爸爸这个人”

4.

选读插叙,走进爸爸

师:(小提琴演奏的《送别》响起)就在今天,就在学校礼堂,就在英子参加毕业典礼的时候,她的思绪一次又一次地陷入了回忆。她记得,昨天在医院里,她跟爸爸说她害怕一个人上台发言,病得很重很重的爸爸用他虚弱的声音这样鼓励她(课件呈现以下文字)——

生:(齐读)“英子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师:她记得,她告诉爸爸明天她要去参加毕业典礼,病得很重很重的爸爸用他沙哑的嗓子这样提醒她(课件呈现以下文字)——

生:(齐读)“明天要早起,收拾好就到学校去,这是你在小学的最后一天了,可不能迟到!”

师:她记得,在她依依不舍地跟爸爸告别的时候,病得很重很重的爸爸用他肿胀的喉咙这样叮嘱她(课件呈现以下文字)——

生:(齐读)“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大了,是不是?”

师:孩子们,这个片段就是小说的——

生:(齐答)插叙。

师:正是有了这段插叙,我们第一次感受到了爸爸的慈爱,爸爸的严格,爸爸的伟大。还记得,那是在六年前,“我”因为赖床挨打了。那一幕,深深地烙印在英子的脑海中(课件呈现以下文字)——

生:(齐读)“爸爸气急了,一把把我从床上拖起来,我的眼泪就流出来了,爸爸左看右看,结果从桌上抄起鸡毛掸子倒转来拿,藤鞭子在空中一抡,就发出咻咻的声音,我挨打了!”

师:孩子们,这个片段也是小说的——

生:(齐答)插叙。

师:正是有了这段插叙,我们感受到了一位严肃严格甚至有点严厉的爸爸为女儿未来着想的那一份良苦用心。毕业典礼正在举行,一曲《送别》的骊歌又一次把英子的思绪拉回到过去。还记得,在“我”读小学的时候,爸爸教“我”去正金银行寄钱。“我”心情紧张地捏紧一卷钞票到银行去,这时“我”的耳边仿佛响起了爸爸的叮嘱(课件呈现以下文字)——

生:(齐读)“闯练,闯练,英子。”

师:“我”有了勇气走向正金银行。“我”忐忑不安地走到银行最里面的台子找寄款单,耳边仿佛又一次响起了爸爸的叮嘱(课件呈现以下文字)——

生:(齐读)“闯练,闯练,英子。”

师:“我”有了信心填写寄款单。“我”把钱战战兢兢地交给了柜台里的小日本,爸爸的叮嘱仿佛又一次在“我”的耳边响了起来(课件呈现以下文字)——

生:(齐读)“闯练,闯练,英子。”

师:孩子们,这个片段还是小说的——

生:(齐答)插叙。

师:正是有了这段插叙,我们又一次感受到了爸爸为英子成长所用的心思,所花的心血。所有的这一切,靠的就是小说的——

生:(齐答)插叙。

师:但是,小说的插叙怎么会有这么大的作用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假如刚才的这些插叙全没了,想想看,这篇小说的时间只能限定在哪一天?

生:今天。

师:但是插叙出现了,插叙回来了,于是小说的叙事时间就可以回去了。回到——

生:昨天。

生:六年之前。

生:“我”读小学的时候。

师:其实,有了插叙,小说就可以回到任何想要回到的过去。你发现没有,因为插叙的出现,时间的限制被打破了。我们再来看看,假如没有刚才的这些插叙,这篇小说的地点只能限定在哪儿?

生:学校礼堂。

师:但是插叙出现了,插叙回来了,于是小说的叙事地点就可以回去了,回到——

生:医院。

生:家里。

生:还可以回到正金银行。

师:其实,有了插叙,小说就可以回到任何想要回到的过去。你们看,因为插叙的出现,地点的限制也被打破了。孩子们,这就是插叙的作用所在(课件呈现:叙事自由)——

生:(齐读)叙事自由。

师:请把它记下来。(板书:叙事自由)

师:是插叙,让我们回到了医院、回到了六年前、回到了正金银行;是插叙,让我们感受到了爸爸的慈爱、爸爸的严格、爸爸对英子深沉的期待。但是,插叙的作用再大,也留不住英子的爸爸。就在今天,就在英子参加毕业典礼的今天,爸爸走了,永远走了——

生:(齐读)爸爸的花儿落了。

师:轻轻地读——

生:(轻轻地齐读)爸爸的花儿落了

师:缓缓地读——

生:(缓缓地齐读)爸爸的花儿落了

二、

插叙与主题:

从“爸爸的花儿”

到“英子这个人”

1.

走进英子,反思成长

师:爸爸的花儿真的落了吗?(停延)打开课文,快速浏览,找一找画一画英子的变化和表现。你从英子的哪些变化、哪些表现中发现爸爸对她的影响已经深深地烙印在她的生命里?

生:(浏览课文并思考问题)

师:好,来听听这位孩子的发现。

生:请大家看第9页,倒数第4段——“'老高,我知道是什么事了,我就去医院。’我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我从这一段知道了爸爸以前说的“闯练,闯练”英子已经记到心里了,所以她才这样的镇定和安静。

师:正是爸爸不断鼓励英子闯练闯练,才让英子学会了什么?

生:学会了勇气,学会了不害怕。

师:你从哪两个词中体会到了她的勇气和不害怕?

生:“镇定”和“安静”这两个词。

师:孩子们,把这两个词圈出来,“镇定”,“安静”。这位同学的目光非常敏锐,一下子就发现了关键事情中的关键细节!我想问你一个问题,英子说“老高,我知道了。”你知道英子知道了什么?

生:英子知道她爸爸已经离开人世了。

师:爸爸去世了。那你知道那一年英子几岁?

生:12岁。

师:你今年几岁?

生:12岁。

师:也就是说英子和你们差不多年龄。想想看,一个12岁的小女孩,突然知道自己的爸爸去世了,最自然、最本能的反应是什么?

生:就是坐在地上哭。

师:哭,对,就是哭。谁能找一个词来形容英子可能会有的哭?

生:我觉得是泣不成声。

师:泣不成声,这是最自然的反应。

生:还可能会嚎啕大哭。

师:嚎啕大哭,这是最自然的反应。

生:还有可能泪流满面。

师:泪流满面,这是最自然的反应。但是,我们回头看看12岁的英子,她泣不成声了吗?

生:(自由应答)没有。

师:她嚎啕大哭了吗?

生:(自由应答)没有。

师:她泪流满面了吗?

生:(自由应答)没有。

师:不但没有哭,而且她的表现是——

生:非常镇定,非常安静。

师:非常镇定!非常安静!这不是一个12岁的小女孩该有的反应啊!谁让英子学会了这样的镇定?

生:我觉得是因为她想起了爸爸的那些话,所以让她从特别慌张转变到特别的镇定。

师:又是谁让英子学会了这样的安静?

生:我觉得也是爸爸以前的那些鼓励和叮嘱。

师:爸爸的花儿开在了哪里?

生:开在了她的心中。

师:真好!爸爸的花儿没有落,爸爸的花儿开在了英子的镇定、安静里。继续发现(走向一个男生)——

生:应该是“我”经过爸爸那一次的教导之后从来都不迟到了。

师:嗯,把那段文字找出来。

生:请大家看第5页的第4自然段——“只记得,从那以后,到今天,每天早晨我都是等待着校工开大铁栅栏校门的学生之一。冬天的清晨站在校门前,戴着露出五个手指头的那种手套,举了一块热乎乎的烤白薯在吃着;夏天的早晨站在校门前,手里举着从花池里摘下的玉簪花,送给亲爱的韩老师,是她教我跳舞的。”

师:这是一段多么美丽多么诗意的文字啊!我们知道,从那以后英子上学再也没有迟到过。几年?

生:6年。

师:几个学期?

生:12个学期。

师:6年,12个学期,无论刮风,无论下雨,无论烈日炎炎,无论大雪纷纷,英子再也没有迟到过!孩子们,谁让英子学会了这样的坚持?

生:是爸爸。

师:谁教导、督促英子养成了这样的好习惯?

生:是爸爸。

师:爸爸的花儿开在了哪里?

生:英子的心中。

师:爸爸的花儿没有落,爸爸的花儿开在了英子的坚持和毅力中。哎!有没有孩子注意到英子去正金银行寄钱这件事?(一男生举手)说说你的发现——

生:请大家看一下第8页的倒数第3段——“等到从最高台阶的正金银行出来,看着东交民巷街道中的花圃种满了蒲公英,我很高兴地想:闯过来了,快回家去,告诉爸爸,并且要他明天在花池里也种满了蒲公英。”我觉得这里的“蒲公英”也预示着她长大了,因为蒲公英是落地生根,同时也暗示着她知道自己长大了,所以也要爸爸种上蒲公英。

师:好犀利的目光啊!他竟然从蒲公英的象征意义中看到了英子的成长,厉害!说到成长,我问你一个小问题,当时英子去正金银行寄钱是几个人?

生:是自己一个人。

师:一个人,爸爸有没有陪着去?

生:没有。

师:确定?

生:我觉得是她带着爸爸的教导以及爸爸给她的信念去的正金银行。

师:不管怎么说,去寄钱的只有英子一个人,是吗?

生:是。

师:请问,爸爸为什么不陪着英子一起去?

生:我觉得爸爸是想让英子磨练自己的意志,想让她更加坚定。

师:磨练意志,更加坚定,是吗?爸爸陪着英子一起去,不也可以磨练吗?为什么非得让英子一个人去?(走向旁边的女生)

生:这样的话可以让英子变得更加的独立。

师:孩子们,听到没有,她说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词儿?

生:独立。

师:独立!请把这个词记下来(板书:精神独立)。孩子们,什么叫成长?成长就是四个字——

生:(齐读)精神独立。

师:什么是父母对子女最好的爱?最好的爱就是让子女学会——

生:(齐读)精神独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