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于永正:我眼中的双金

 江山携手 2016-05-14

我眼中的双金

于永正

 

    认识孙双金,是1989年他在成都获得全国阅读教学比赛一等奖的时候。他执教的是《白杨》。那“白杨”深深地扎根于每个听课老师心中,双金也由此名扬全国。那时他才二十几岁。他课上得好,人也儒雅、英俊,一身江南才子气。其实在这之前我就知道丹阳有个孙双金,镇江市教研室的王杰老师经常在我面前提及他,说他是个十分优秀的青年教师,只是未见面罢了。   后来,我们二人的交往逐渐多了起来。他多次请我到丹阳去作客,我也多次请他到徐州来交流。这么一来二去,我对他的了解就多了。

    他荣获全国阅读教学比赛一等奖的殊荣是历史的必然,因为他具有这种实力。如果当时是靠的别人,就不会有今天的孙双金。

    实力来自于刻苦,来自于孜孜以求。双金比其他优秀青年更刻苦。就拿学普通话来说吧,对于生在丹阳、长在丹阳的双金来说,难度之大就可想而知了。丹阳话,就连近在咫尺的镇江人都听不懂。丹阳人说软软的吴语舌头很是灵活,可一说普通话,就拐不过弯来了。但是孙双金能说一口很地道的普通话。再加上他天生的具有磁性的嗓音,听他说话、朗读课文、真是一种享受。他说的真比唱的好听——如果去掉这句话中的贬意的话。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他学普通话真是下了苦功的。双金说,他有两位尽职尽责的好老师,一位姓收,叫收音机;一位姓录,叫录音机。录老师读一句,他跟着读一句。录老师不厌其烦.孙双金不厌其听,一遍又一遍,直到自己觉得说得像录老师了为止。有人说,孙双金有学语言的天赋。孙双金说,没有,他靠的是刻苦、用心。

    孙双金捧了一等奖回来,工作更加勤奋,学习更加刻苦,不久,又获得了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

    在他很年轻的时候,真的获得了令人羡慕的双“金“——一枚叫“全国阅读教学比赛一等奖",一枚叫“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

    功夫不负有心人,有志者,事竟成。在双金过了而立之年不久,他又获得了双“金"——一枚叫“江苏省特级教师",一枚叫“江苏省十大杰出青年”。再后来,接踵而至的就不只是“双金”,而是“多金”了: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全国十大明星校长、南京市中青年专家、南京市拔尖人才、南京市基础教育专家……

    最有造诣的还是他的语文教学。孙双金是一个思想者。他的思维常常很独特,或者说他有独特的思维触角。他的教学思想以及对教材的处理方法往往很独到,很新颖。印象特别深的是几年前他执教的一组送别诗。他把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赠汪伦》、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高适的《别董大》组合在一起进行教学。同样是送别友人,同样是抒发依依惜别之情,但表达的方式不一样。有的是以“目”相送——“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有的是以“歌”相送——“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有的是以“酒”相送——“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有的则是以“话”相送——“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种组合的本身不就是一种创造吗?没有独特的思维触角,怎么会有这种独特的发现呢?

    孙双金前不久打出了“情智语文”的旗帜。这是他多年来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深切感悟和独特体验。虽然“情智”不是语文的全部。何谓“情智”?这一组送别诗的教学不就为它作了最好的注释吗?

    语文本身是有情的。一篇篇课文都是作者感情的产物——情动”而“辞发”嘛!语文老师也是有情的,否则怎能“披文人情”?“披文人情”,就是在阅读的时候,语文老师之情和课文之情产生共鸣。一个语文老师一定要有丰富的情感。孙双金因为是个有情有义之人,所以他才会有如此巧妙的组合,有如此独到的解读!一篇篇课文蕴含着人类的丰富智慧,再加上智慧的孙双金把文本中的智慧挖掘得那么充分,在教学中发挥得那么淋漓尽致,经常使学生的眼睛为之一亮,不断产生顿悟,这种教学从形式到内容不是充满了智慧吗?

    更可贵的是孙双金在引领学生“入情”的过程中。认真去感受语言和文章的表达形式。在他的语文课上,不但给学生留下了形象,留下了情感,留下了灵性和悟性,而且留下了语言。这是理想的语文教学。因为语言文字本身也是一种智慧。谁拥有了语言,谁就拥有了智慧。

    前不久,又听了他的“走进李白”、“怀乡组诗”,真是一个比一个精彩!   

    于是我又悟到了另一种智慧——爱。爱是第一智慧啊!(可惜记不得这话是哪位名人说的了。)说得真好哇!

    一个真正的教育家既是思想者,又是实践者。古今中外都是的。孔子、苏格拉底是的,陶行知、马卡连柯是的,叶圣陶、苏霍姆林斯基也是的。孙双金的可贵就在于他始终没离开教学第一线。相信他沿着这条路下去,收获的将是更多的“双金”。许许多多“双金”最终将铸成“一金”,那就是教育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