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学科教学”到“学科教育”

 赵露露露 2016-05-14
编者按


本世纪初,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率先提出了“核心素养”结构模型。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也提出了要加快“核心素养体系”建设。“核心素养体系”成为下一步深化工作的“关键”因素和未来基础教育改革的灵魂。

“核心素养”到底是什么?随着各种讨论,我们对这个词有了初步的内涵界定。但仅此还不够,要让“核心素养”真正落地,必须依赖各学科教学,依靠各学科教师,挖掘学科本质魅力,发挥独特育人功能,从“学科教学”转向“学科教育”。

对于教师而言,这是个巨大的挑战,只有清楚本学科的“核心素养”有哪些、学科本质是什么,才会知晓教学究竟要把学生带向何方。

鉴于此,《未来教育家》开启了“学科核心素养探索之旅”。

第一站——语文。

众所周知,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情智双修的学科。几百年来,语文都是学科教学中的“老大哥”。语文应该如何教?我国语文教学界的泰斗刘国正老先生早有明示:语文知识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并不矛盾,“文”和“道”可以兼顾。“片面强调工具性和片面强调人文性都不可取,它们可以很好地融合。”

本期,我们选摘了七位优秀语文教师的观点,其中,有“文”的研究,也有“道”的追寻,细细品读,就会发现:

只有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大语文观”,才是教育家的大视野,才是教育家的真所为。



数学老师的福利来啦!《未来教育家》即将开启“学科核心素养探索之旅”第二站——数学,欢迎各位数学老师各抒己见,期待好文相约!



内容来源:原载于《未来教育家》2016年 1月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