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检验科需加强病人安全文化建设

 茂林之家 2016-05-15

病人安全(patient safety)指在医疗过程中所采取的必要措施,来避免或预防病人不良的结果或伤害,包括预防错误(error)、偏误(bias)与意外(accident)。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日益重视,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与普及,病人安全已成当今的世界性问题。世界卫生组织成立了“世界病人安全联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减少医疗差错和事故,确保病人安全。在美国,病人安全问题也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设立了专门机构——病人安全中心,来开展全国性的提高医疗质量、保障病人安全的活动。我国虽然没有成立相应的专门机构,但病人安全也引起了政府部门、医疗机构及个人的关注,病人安全文化建设已被提上日程。作为向临床诊断提供数据的检验科,在保障病人安全问题上更是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保障病人医疗安全工作,涉及医疗机构各部门、各环节,尤其对检验科而言,检验报告时间、检验结果准确性等都直接影响病人的治疗和处理过程,影响病人的医疗安全。国内外统计报道和实际情况表明,临床检验问题尤其是检验质量引起病人医疗损害甚至死亡不属少见,是影响病人安全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应引起足够重视。为提高检验质量、减少检验差错,检验科需要一个病人文化安全氛围。

 


影响病人安全的检验因素

 

检验过程中的一些因素会影响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甚至会延误患者病情、危及患者生命,所以要注意一些影响病人安全的检验因素:

 

报告时间:检验结果报告时间能影响病人的及时治疗或及时抢救。我国临床检验科工作量大、人力相对紧张,一些检验项目几天甚至一周或一周以上报告结果,影响了病人的疾病诊断和延误了病症的治疗时机。检验科应合理安排检验项目的检测时间和提高工作效率,尽量缩短检验报告时间、提高检验快速反应性,尤其是急诊标本的检验;同时,需要制定分析仪器故障或信息系统数据传送故障应采取的应急措施,确保检验结果及时报告。

 

标本问题:检验标本管理是全程检验质量控制中的重要环节,包括标本病人来源、采集方法、采集时间、抗凝剂与标本比例、采集容器、保存条件、送检过程等是否正确、合理,应建立严格的标本接受制度。标本质量直接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如标本溶血、抗凝血有凝块、血气分析学标本有气泡等,注意临床用药对检验结果造成的影响,严防标本张冠李戴。报道显示,检验质量问题中分析前因素占大多数。

 

检验质量:检验质量是检验科工作的核心,一个不准确或不真实的检验结果将误导临床医生对病人的治疗和处理,影响病人的治疗安全,甚至导致病人死亡,如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错误。检验科必须建立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规范技术操作规程,认真做好室内质控并积极参加室间质量评价,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报告单问题:检验科检验报告单不仅是临床医生对病人作出诊断并进行治疗的重要依据,而且是司法、医疗保险理赔、疾病和伤残事故鉴定及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处理的重要法律依据,因此应注意对检验报告单进行审核和管理。检验报告单填写要准确,防止小数点差错和打印出错,参考范围应适合本地区、本单位使用,发放前应进行审核。

 

生物安全:检验科处理来自不同病人的各种标本,标本中和操作台可能具有致病性微生物,如治病性细菌、肝炎病毒、HIV等,检验科一般也保存有剧毒菌株和存放有毒或易燃化学试剂等,因此病人需要进入实验室时,应注意病人的生物安全,防止受到致病性微生物的传染或发生其他意外。采集标本时也应注意防止病人之间交叉传染。

 

病人安全文化建设的措施

 

由于我国检验科中的病人安全意识还比较薄弱,更缺少病人安全文化的氛围,因此要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中开展系统的病人安全文化建设、形成病人安全文化的氛围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具体看来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实施。

 

病人安全知识的培训:美国在医院内部已实施了若干病人安全系统,其中一个即“病人安全文化”,医院检验科也正在通过各种措施培育、建设“检验科病人安全文化”。通过病人安全知识的培训,使科室全体工作人员在检验过程中都致力于病人的医疗安全。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开展类似或相关的培训和学习。

 

加强检验质量的管理:实行全程检验质量管理,包括医生提出申请、病人准备、标本采集、标本送检、标本接收和处理、检验分析、结果审核、报告签发等,对可疑、过高、过低的检验结果,应进行复查,需要时及时与临床医生联系,听取反馈意见。同时建立完善的科室管理制度,规范管理。

 

重视急诊检验工作:因“急诊检验”不及时、结果不准确而引发的医疗纠纷屡见不鲜,检验科要建立“急诊检验”绿色通道,提供“快而准”服务。急诊交叉配血对成功抢救大量出血性病人具有决定作用,快速及时分析对心肌梗塞、胰腺炎等急发病症的及时诊治具有重要价值。

 

营造良好的沟通环境:科主任与工作人员、工作人员与工作人员之间应善于沟通、商讨,创造和谐氛围,对于存在的医疗安全隐患和发生的检验差错,敢于提出、报告和公开,及时解决隐患,让检验差错透明,从差错中吸取教训。对于发生的检验差错应组织讨论、分析原因,属于客观因素的,工作人员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若属于主观因素且性质严重的,如标本破坏或丢失后随便填写阴性或正常结果,应给予严厉责罚。

 

加强与临床科室的联系:经常与临床医生保持联系和沟通,虚心听取临床医生的反馈意见,了解检验结果的可靠性。也应保持与护理人员的联系,了解采集标本时病人的状态,是否服用对结果有影响的药物、食物等。

 

加强医学检验实习生的管理:实习生缺少工作经验,对分析仪器、操作规程和工作环境不熟悉,如果带教老师过于放手,容易发生检验差错甚至医疗事故,因此,为了病人的医疗安全,应注意对实习生加强管理。

 

防范医疗纠纷注意事项

 

检验科加强病人安全文化建设,既是对病人负责的表现,也是减少和预防医疗纠纷、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有效途径。

 

加强法制学习和医德医风教育: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对医疗事故的定义,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依据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技术规范从事医疗活动,即使出现难以避免的人身损害,也不构成医疗事故。因此检验科应组织工作人员认真学习和熟悉有关法律、法规,严格执行部门规章和操作规范,规避职业风险。同时,检验人员应经常接受医德医风教育,恪守医疗服务职业道德,提高服务意识,确保病人医疗安全,防范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的发生。

 

重视原始记录保存:由于医疗工作的高风险性和不可预测性,检验原始记录在医疗纠纷处理中具有特殊作用,甚至是法庭上的证据。检验科应规范、科学地进行并按要求保存检验过程中的原始记录,包括仪器打印出来的数据、室内质控记录、不合格标本的处理、检测者和审核者、急诊检验标本的接收时间和报告记录等。

 

严格检验报告单:有关检验科的许多医疗投诉和医疗纠纷发生在检验报告单问题上,包括检验质量、填写差错(如病人姓名、年龄、性别、检验结果等)、填写不完整、项目不符、打印质量等,因此,对每一张检验报告单要进行严格审核、把关,对于有重要诊疗意义的异常结果,应主动与临床联系。 (作者单位:无锡市第一人民医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