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荣格的人格与面具

 昵称33371231 2016-05-16

人格面具

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场合会有不同的心理表现,说明他的内心是由不同的部分构成的,这些部分就叫“人格面具”。人格面具(persona)一词最早由荣格提出,意指人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形成的行为规范或模式。它是社会化和社会适应的产物。


荣格的一生,就是一个打破人格面具的过程。


荣格的人生道路,是一条整合的人生道路,他的历程完美地诠释了人如何成为自己。

荣格在很小的时候,就发现自己有双重人格。

我永远知道,在深处某个不引人注目的地方,我其实是两个人。一个是我父母的儿子,他在上学、不太聪明,但专心、努力,比其他许多同龄孩子干净、体面。另一个我少年老成,多疑善虑,实际上远离尘世,但和诸如自然、地球、太阳、月亮、天气等一切有灵性的东西贴得很近,而在这些东西中首先是深夜、梦和一切直接进入这个我的“神性”……在我眼里,高山、河流、小溪、花草树木以及动物似乎远比那些着装怪诞、吝啬、自私、自负、虚伪、妄自尊大的人类更好地阐释了神的本质。

荣格前半生一直都面临着这样的矛盾。

童年时课业和自己喜欢的生活充满了矛盾。荣格虽然热爱游戏,热爱大自然,却不得不花大把时间在学业上,他为此也曾感到异常苦恼。他说:“我开始厌烦学校了,它占用了我太多时间,这些时间我宁可用来画打仗的画或去玩火。宗教课是无法形容的枯燥,而上数学课前我就感到非常的恐惧。”“数学课对我简直是一场灾难!”

为此,他第一次邂逅心理学,但是却是以病人的身份。

十二岁时,他被一个男孩撞倒在地,脑袋撞到了路边的石头上,从此就患上了眩晕症,只要一学习就头晕。于是他不得不休学半年多,但这正是他梦寐以求的,而眩晕症也是他的无意识自导自演的闹剧。

老荣格对此非常担心,带着荣格咨询了许多医生,却都是一筹莫展。就在老荣格准备放弃的时候,荣格意识到这样下去不行了。于是他离开了灌木丛来到老荣格的书房,开始学习他的拉丁文语法书。最初也是一看书就晕,但荣格清醒后继续坚持看书,即使不久又晕倒了。经过如此重复,荣格终于战胜了晕厥。看书再也不眩晕了,几个星期后就回到了学校继续学业。

放弃了神经症的同时,荣格也放弃了他心爱的灌木丛和打仗游戏,开始了勤奋学习。他每天早上五点钟准时起床,有时甚至三点钟就起床,学习到七点然后去上学。

这是荣格第一次两种人格对垒,荣格的第一人格战胜了第二人格,不过荣格回忆这半年的生活,却是充满了憧憬:“我认为,自然界中充满了奇迹,我想一头扎在里面去进行研究。每一块石头,每一种植物,所有的一切似乎都是有生命的,真是妙不可言。那时我完全沉迷于自然之中,探索着自然的本质,而远离了整个人类世界。”

第一次人格交锋,荣格的社会性人格,战胜了他的自然性人格。

荣格的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所以毫无悬念地到了挑选大学的日子。

对大学专业的挑选,是荣格第二次感受到内心如此的挣扎。因为在十七岁起,荣格开始系统地学习哲学著作,并对哲学有着特殊的亲近。但在对叔本华、康德如痴如醉的同时,荣格也热爱考古学、动物学和自然科学。荣格讲道:“科学充分满足第一人格的需要,人文乃至历史的研究对第二人格提供有益的教诲。”

对未来发展的方向让荣格十分矛盾,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但荣格却无法做出取舍,选择到底往哪一个方向发展。。

后来荣格做了两个至关重要的梦,终于致使荣格下定决心,走上自然科学的道路。

几个星期前,我的第一人格和第二人格在为这一决定争执不休的时候,我做了两个梦。在第一个梦中,我梦见自己走进了一片沿着莱茵河的阴暗森林中。我来到一个小山丘上,看到了一个古冢,我就动手挖起来。不一会儿,使我吃惊的是,我竟然挖到了一些史前动物的遗骨,这使我兴趣盎然,在这一刻,我明白了我必须要去认识自然,了解这个我们生活在其中的世界和我们周围的各种东西。

接下来是第二个梦,在这个梦中我仍然身处森林之中。森林里溪水纵横交错,在一个最幽暗处,我看到了一个被茂密的灌木丛围着的圆形水塘。水中有一个非常奇特而又少见的生物,它半身浸在水里:一只圆鼓鼓的动物,呈现出五光十色,它由无数个小细胞或者说是形如触手的器官所组成,这是一个身粗一米的巨型放射虫。这样一个形状俊美的生物竟然不受打扰地躺在这样一个不为人知的地方,浸泡在清澈的深水之中,我觉得这太奇妙了。它唤醒了我最强烈的求知欲,结果我醒来后还感觉到心在怦怦跳动。这两个梦导致了我优先选择自然科学,同时也打消了我一切顾虑。

荣格最终选择了医学作为自己大学的专业,同时也是选择了与第一人格同化,而让第二人格成为一种内在的自律人格。

在这很长一段时间里,荣格都以第一人格在生活,并且过得也很不错,事业蒸蒸日上,成为了一位有名气的医生,还抱得美人归,和他“房屋的基石”艾玛结了婚。艾玛还在14岁时,荣格第一次看见她就打定了非卿不娶的主意,在艾玛20岁时,荣格表白了,可惜也白表了。但荣格第二次表白终于成功,娶到了这位家庭背景超级有钱的妻子。


但是第一人格,并没有控制荣格一生,在荣格遇到弗洛伊德后,一切都开始发生变化。他第一次与弗洛伊德谈话,持续了整整十三个小时!成为精神分析界的一段佳话。弗洛伊德对这位后辈也异常青睐,对荣格大力提携,使荣格迅速成为精神分析学界的一颗新星,几年后荣格被推选为国际心理分析学会第一届的会长,同时也是该协会第一本心理分析期刊的主编

就在弗洛伊德视荣格为皇储,准备将衣钵托付给荣格的时候,荣格的第二人格终于浮现。

他发现社会化给他带来了无尽的利益,却没有带来他自己的人生。

荣格开始对神秘学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认为弗洛伊德的泛性论不是真理。同时弗洛伊德对学术的固执,和对自身权威的看重高于真理的态度,让荣格深为不满。荣格为了去寻求心灵的根本,他选择了与弗洛伊德以及弗洛伊德学派决裂。


决裂后的荣格,自身也陷入了心灵危机中,甚至患上了神经症。荣格辞去了大学教授的职务,开始深入自己的潜意识,他开始对科学不再感兴趣,转而研究历史和哲学。这一时期的荣格成了真正的“书痴”,钻进了诺斯替教派和炼金术的浩瀚典籍中,废寝忘食地研究古籍。

这是荣格两重人格的第三次交锋,是最惨烈的一次交锋,也是决定性的一战。

很明显,荣格的第一人格动摇了,那爱好大自然的第二人格终于隆重地登场,在他40岁左右,完成了人生一半历程的第一人格终于走下了王座。自性化的历程,从此开始。

荣格去挖掘自己的潜意识,完全沉浸在了神秘的潜意识中。他接触了东方文明后,更加坚定地向第二人格走去,他的内在导师斐乐蒙也出现了,标志着荣格与自身的对话进入了一个人迹罕至的高度。

1923年,荣格开始在波林根建立塔楼,开始了他的隐居生活。“在这间对外界封闭的房子里我感受到我本来的样子。那间房的钥匙我始终带在身上,没有我的许可,谁都不许进到里面去。” 荣格的生活也不再像青年时那样充满对自然的好奇了,他的工作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尊重永恒的人权,肯定古人和延续文化及思想史”他不再那么热衷于世俗的活动,而是把自己关在塔楼里冥想和瑜伽,到达了一种高度的平和宁静,在晚上甚至在塔楼里听到神奇的声音。“我在那里以‘第二人格’的方式生活着,心平气和地看着未来将要来到的生活和过去的人生。”


荣格在经历了长时间的心灵分裂过后,终于打破了人格面具,整合了自己的无意识与意识,心灵达到了某种程度的和谐。

荣格的晚年,才终于体会到了真实的自己终于以真实的内心来生活。这种真实,便是我们经历了“自性化”后,终于整合了那个“我”,动静知宗主,时时刻刻都以主人翁的身份来生活。这种真实,超越了所谓的第一人格和第二人格,而是如圣奥古斯丁所言:热爱上帝,随心所欲。

就像嵇康打铁一样,荣格晚年一直在雕刻石头,他们都各自沉浸在自己的道中,忘世忘情忘言忘形忘我。荣格一生中刻的最后一块石头,刻的是“天人合一”四个汉字,或许,这就是荣格打破人格面具,“桶底脱落”后,那无法言说的禅悦吧,像涅槃一般的宁静,宠辱不惊,去留无意。

还记得在一本书上,看荣格在波林根塔楼下叼着烟斗,穿着围裙拿着一把小斧子面带微笑,专注劈柴的照片。真的被震撼了,他劈着自己的“柴火”,头也不抬,那种遗世独立的姿态,令人感到一种由衷的亲切和无法言说的自在。

还记得《危险方法》这部讲述荣格成长的电影在即将结束的时候,电影中的荣格说了这样一句台词:“受伤的医师,才有治愈的动力。”荣格和所有人一样,在生活中也伤痕累累,甚至伤的比我们更深,更痛。但值得庆幸的是,他在几番挣扎后,终于找到了自我,在人生的后半段中活得真实,活得幸福。

活出一个真实的自己或许显得那么奢侈。但是人生百年,都在扮演着别人的生活,却是罪恶的浪费。我们小时候模仿父母,长大了模仿老师,青年时模仿社会精英,壮年了模仿成功人士,老了还要去模仿圣贤哲人。年与时驰,意与岁去,真实的人生还没有开始,便已开始枯落。

正如那句战争中的箴言:“胜利的战役从来不是复制,而是创造。”真实的人生,也不是模仿,而是体验。

在我们迷茫、彷徨的时候,我们想想荣格,或许能看到他在风雨如晦的生活中,艰难前行的背影。


21克咖啡人格面具初级班4月16日开班

由国内人格面具理论著名老师黄国胜亲自上课

带你一探人格面具背后的真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