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方古典之美

 昵称7360824 2016-05-16

在广州,是体验不到春天的。这里是花城,近春节的时辰,是逛花市、向家里搬年桔佛手菊花杜鹃一品红的节令,满眼的大红亮金深绿,还有牡丹这种大俗大雅的花卉。过了春节,别处的人到处嚷嚷春天来了,这里回南天的湿气铺天盖地。等回南天过去,如果你有幸是个闲人,去杭州西湖边走走,看看桃花和嫩柳;或者在四月中去洛阳,看牡丹的盛花期;甚至去北京呢,亦可看到近年来才四处冒尖的木笔,以及一直在的榆叶梅、迎春花和连翘;时尚的人,此刻去了日本,等待樱花由南向北地席卷。


未名湖的春天


幸好厌倦了朋友圈,将那里别人贴的樱花随手拂过,不然会抑郁的。在过去的两个多月,由于俗事种种,忙乱中度过一生压力最大的一段时间,几乎夜夜安定加白酒,有时用威士忌代替白酒。甚至想,也许今后若干年中生活就这样了,夜晚面临失眠之痛,白天还得面对各种事务,别人看你热热闹闹,你却过得浑浑噩噩。这种体验,多数人是没有的,毕竟,我们虽然每天都在苟且,闲暇的时间并不少,即使没有诗与远方,却有无数时间供我们挥霍。比如说呢,在四月来临的时候,我们可以缅怀一下张国荣;在扎哈去世之际,我们变得似乎与这位建筑师生平有所关联。


幸好在清明小长假之前,密集的工作开始疏松起来,恰好又在方所买回了谷崎润一郎去世五十周年版的《阴翳礼赞》,阅读重新降临。忙碌使人大脑迟钝和空白,阅读使人大脑重新变得灵敏,这么着,感受力慢慢地回来了。


看够了明亮的彩色,反而觉得,广州是适合黑白对比之美的,就像徽州的民居,在青山绿水之间突然出现一派错落有致的建筑,这样的黑白磊落才衬得起背后的云山雾罩。我喜欢过油菜花,进而还写过,如今,看多了网上很多人不断贴的大片大片的黄色,陌生的审美和惊讶让位于视觉疲劳。黑白的阴翳之美,似乎是永恒的,如同现在流行的哑光,比亮色更加雅致。



徽州民居


紫砂曾经流行过一阵,究其原因,恐怕类似日本铸铁茶壶,不像不锈钢餐具那样让人一览无余,你总是觉得它背后有很多没有说出的故事。谷崎不喜欢现代西式卫生间,以为到处贴满瓷砖不如全部木造,原因大略如此。


很多人不喜欢西装革履,要反其道穿中式对襟,流行过一阵唐装,再流行过一阵改良汉服,现在则是中式立领。回头看,唐装确实让人感觉笨拙呆板甚而有丧气,因为所谓唐装与唐代服饰关系不大,和服也许和唐代服饰更近些。有人说时尚易逝,风格永存,却不知时尚是建立在风格之上的,而一朝一代的服饰就是其风格。


比如东方人的性格,讲究含蓄,所以所喜器物,以含蓄为上,洁白光亮的瓷器不如旧青花瓷,这是最大而化之的风格。西方人喜欢的风景,要像希腊那样,蓝白分明,或者如威尼斯,蓝的是水,白的红的是建筑,要的是直率。



日本的阴翳之美


于是就要岔到东方古典艺术的美。中国的水墨,灵感也许来自徽州山水,在没有阳光或者雾气浓重时,用现代相机拍一张照片就是水墨画,谁说水墨只重意象呢?本就是写实,只是不要莫奈那种将色彩细节临摹到毫巅,大而化之地氤染开来,山水天地草木一色而又层次分明。想来戴逵顾恺之辈当年行走江南,见山川阴晴变化之妙,遂妙手偶得。彼朝彼代的古绢经过时光打磨,竟然有了一眼看不透的泥土之色。


再就是起于江户时代的日本浮世绘。既然为风俗画,不免出现民间本有的嬉戏与佻脱,或如须兰口中的'凝重兼狭邪的气度'。一个画家,似乎永远画一个人,就像宗法古典大师的后来文人,以攀上古典巅峰为唯一使命,然而不同画中的同一个人姿态变化之多,曲尽其妙。如李商隐的诗,首首看似一个路数,却首首有自己的难言之隐。须兰写浮世绘的《好色》,如同她笔下的浮世绘,可逐句击节称赏。她写鸟居清信:'鸟居毕生绘制以歌舞伎为题材的役者绘。所以这幅画当是这位演员整束停当初上场之时,脚步趔趄,顾盼生姿。是民间风情:泼辣,百折不回,但是又如一种叫百日红的花朵,贫贱的,经得起污淖的摧折,举重若轻的挨着,在一段时间几乎是压垮不倒的。但是说不定什么时候,什么原因,轰然一下全都谢了,败了,百般也收拾不起来的。'这样的一段,我读起来,竟似听到了谷村新司的风姿花传,听不到半点英雄之气,是江湖儿女行走在无人之处的寂寞与惺惺相惜。


鸟居清信的执扇美人图


芭莎2015年4月号的封面,唯有那朵玫瑰以及枝上绿叶是感光的,刘亦菲则是工笔画上去的。她的剑眉与星目经过淡化,豪爽之中有一点妩媚,倒立的鹅蛋脸更显庄重,别人猜不透刊物里面是复古的装饰。拈花的兰花指和侧过来轻轻捏住叶子的兰花指是经过精心摆弄过的,打破了对称之后仍保有均衡。头发绕过左肩搭在胸部,东方之美透过摄影师深思熟虑直接进入我们的视网膜,不着痕迹。刊物里面有一张类似的照片,用黑色针织衣置换了白色针织衣。那朵玫瑰不见了,却飘进了另一张照片幻化成众多玫瑰,又径直飘落在她的衣服上。这三张照片背景干净,摄影师不希望任何别的什么夺走我们的目光。人像是从虚无的古代走出来,却踏实得无以复加。比照佛像,多了不经意的人间烟火。对画中的人物,观画者既没有亲近也没有疏隔。是画中人自己的呈现,与此世无争,亦无不争。剑眉星目可以直视,亦可以低眉垂目,没有看向裙摆,也没有看向裙摆中露出的腿,倒似裙摆上的玫瑰一起看向她的眉目。即是低眉,亦如正视一样正大仙容。



芭莎封面


另一幅侧面照,立在屏风前,头发在左肩后,后面的斜出的花与人与衣物一样轻淡,向右前方看出的目光也一样的轻淡,多了一缕尘世想头,不哀不怨,也没有喜乐。这是第五幅。唯有第四幅失败了,深色的衣服压在腿面上显得轻佻,神色不再是似俗非俗,不再亦仙亦佛。到了第六幅,正大仙容还在,只是让位于过去显目的服饰。



刘亦菲立在屏风前


刘嘉玲12期封面的中性打扮没有透露半点刊内的古典装束。五十芳华,一代佳伶,真的道出了刘嘉玲平时的气质以及此时的气质。她是从普通伶人走出的贵妇,华贵与庄重之中洗不尽伶人的底色。日式风格的庭院背景和日式屏风,将雅致与重量分出部分给人物。庭院的明亮只是反衬在厚重典雅的屏风后,其实也还是阴翳的,树木绿的不透,山石的灰色不脏也不净,水是富有养分的淡绿。就像人物本身,不可以用简单的典雅也不可以用简单的明丽来比方。女人到了五十,应该还没有知天命,她是从来都知道尘世可以给她什么,她也可以得到什么的,因此争也是不争。女人到了五十,知道在佳伶的身份中保持妩媚,那么,所有的古韵服装来得恰到好处,庄重也来得恰到好处。



时尚芭莎刘嘉玲


太过青春的angelababy即使古韵加身也压不住她的青春气息,与旧器物不搭,吃不进老色调。她更适合不轻不重邻家妹妹的装扮,可见,古典也挑人。倒是《寻龙诀》中的军装皮带给她带来锐气。


谷崎润一郎论女子,偏向东方。西方女子胜在骨骼和曲线变化,但皮肤美和肌理细不如东方女子。他说:'但就男人一方来说,西洋女子似乎不宜于拥抱。而多适于观看;东方女子正好相反。仅就我所知道的来说,皮肤滑嫩、肌理细腻,要以中国女人为第一,而日本人的肌肤比起西洋人来更加温润致密,尽管肤色不很白皙,但有时略带浅黄色反而愈增深邃和含蓄之感。'如此说来,日本女子的服饰应该更加明亮一些,而中国女子的服饰应该更加深沉一点。李冰冰在《时装》的古装照片,范冰冰为自己电影拍的古装照片,正好凸出这一特点。



Angelababy


中国现时电视剧古装片多于时装片,不知道是否出于谷崎所论的东方女子的特点。不过,说到明星,她们的骨骼姿态和肌肤一样胜于常人,不论是古装戏还是身着时装的真人秀,都是可以胜任的。普通人呢,如果皮肤白腻,不如穿得暗一些,或者用最为普通的黑白灰单色。是不是说皮肤黝黑的人不适宜东方服饰?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


欢迎加入淼叔公号讨论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