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习的策略---激发学习兴趣

 教育繁星 2016-05-17

学习兴趣就是对学习的渴求与向往。学习兴趣有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之分。直接兴趣由学习过程本身和知识内容的特点直接引起。新颖的教学内容,系统而又生动的讲解,都可以引起学生对学习的直接兴趣。间接兴趣和学习自觉性 密切关联着,有时候学生对某些具体的学习对象或学习活动并不直接感兴趣,但是他意识到学习的目的或任务,对学习结果发生兴趣,因而支配着自己去坚持学习,这就是间接兴趣。

学习的策略---激发学习兴趣 - 教育星空 - 教育星空

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他对待学习的态度直接关联。研究表明,在中、小学学生中,具有强烈而自觉的学习兴趣的学生,一般都能专心听讲,认真而仔细地完成作业或做笔记(中学生),遇到困难时表现出极大的自制力和顽强精神;而缺乏学习兴趣的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比较被动,遇到困难与障碍时不能坚持学习,克服困难的信心与决心较差,等等。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说,学习的态度和学习的积极性是学习兴趣的具体表现。

学习兴趣对学业以至于学术的成功有重大促进作用。许多科学发明家之所以能够取得伟大的成就,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具有浓厚的兴趣。据达尔文的父亲回忆,达尔文小时候“是一个平庸的孩子”,但他酷爱大自然,并以最大的热情从事学习,搜集标本和进行野外观察,终于对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

那么,怎样培养学习兴趣呢?

一、开展竞赛

竞赛是激发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国外许多心理学家的实验研究表明,在竞赛过程中,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更为强烈。由于在竞赛中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增,因而多数人在比赛的情况下,学习和工作一般比没有在比赛的情况下好得多。关于竞赛在调动学习积极性的作用上,国内外均有一些实验。

因竞赛具有如上的意义,所以学校等教育机构经常设有形形色色的竞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实,学习者自己也可以和自己的学习伙伴进行小型的竞赛,比如,和白色的同伴进行单词记忆比赛,解题比赛等。此外,你也可以暗中和别的同学竞赛。比如,可以找一个比你成绩略高的同学作为对象,暗下决心,争取逐步赶上和超过他。

实验还表明,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个人竞赛比团体竞赛效果好。

有些人在比赛的情况下反而学得差了,这或者是因为竞赛的高强度超过了他们的体力和精力,或者是因为竞赛的水平远远高于他们的知识水平而使竞赛者丧失了信心。过于频繁的竞赛或统测,不仅不会产生激励作用,反而会制造紧张气氛,使学生产生怯场的心理状态,加重学生负担,有损学生身心健康。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常因频繁的竞赛和过多的考试带来的失败而丧失学习的信心和兴趣。故采用竞赛时,要慎重、适量,并注意操作方式。

学习的策略---激发学习兴趣 - 教育星空 - 教育星空

二、关注成果

略想一想,你就会认识到给行为者反馈行为结果的重要性。在弹钢琴过程中,就有听觉的反馈;在打字的过程中,刚打完的字样立即就能提供关于正误的视觉信息。当然在许多活动中,比如像游泳、网球、板球或高尔夫球这样一些活动,要使学习者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努力结果,就困难多了,因此需要教练和指导。在射击远距离的靶子,如果不让学习者知道结果,就根本不可能有所提高。尽量想办法使学习者能对自己的努力情况作出估计是有好处的。在镜子前进行练习,对于学习舞蹈和高尔夫球是很合适的。运动员则通过对自己动作摄下的慢镜头来获得帮助。

工作者看到他的努力成果,就会增进他对这项工作的兴趣和动机。例如,在割草,或写散文时,人们总喜欢得意地回过头来欣赏一下自己努力的成果。

在学习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对自己的进步情况作些测量非常有好处。比方说,你若是每星期都进行测验和考试的话,你就能用图来标绘出你的进步情况。并通过改进自己最近一次成绩的方法,来进行自我竞赛。但是在大多数学校里,并不定期对学习情况进行评价,这就使学生难于掌握自己眼下的努力程度,也不知道他们自己的努力是否用对了地方。

许多实验都表明,及时准确地知道自己的努力结果是有很多好处的。

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实验来说明知道结果的重要性。选两个被试者,让他们徒手画直线,并告诉他们每条直线都画三寸长。画完一条直线就用东西将其盖住,以免再画下一条线时拿它作参照。对其中一个被试者,不让他知道自己所画的直线是否准确,因而他不能作出改进。对另一个被试者,则每画完一条线都准确地告诉他这条线究竟长了多少或短了多少。在画了几条线以后,这个被试者便能够非常精确地画出三寸长的直线了。其它许多实验也取得了基本相同的结果。因此,为了求得改进,学习者就需要知道他的条件反应或回答是否正确。

有一项心理学实验,将两组大学生作为实验对象。每天练习快速写字30秒钟,在最初9天内,A组知道自己的成绩,B组不知道;自第10天起,再用相反的方法实验,即A,组不知道成绩,B组被告知。结果表明:最初9A组成绩比B组成绩提高较快,有明显差异;自第10天后,A组成绩骤然下降,B组成绩迅速提高,B组成绩又明显优于A组成绩。可见知道成绩者可避免盲目性,对提高学习成绩有益。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有效地使用这一措施,对学生的考试成绩作出批改评价后要及时告诉学生,这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你也应该经常对自己进行一些测验,以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并对自己的哪怕是一点点的进步都给予奖励。这其实是一种自我竞赛。有的同学用自我比赛的方法既提高学习效率,也增加学习兴趣。如学习外语时,今天用一个课时,记下自己学会多少单词,看看明天用同样的时间是否能多记一些内容,不断自我比赛,自我检查。

三、拓宽知识

还有一种使你对学习发生兴趣的办法,就是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广泛阅读,研究有关知识的历史和方法,研究它对社会的影响,以及它与其它相似学科的关系。大脑是一个巨大的互相联系的网络,而且这个网络越是复杂,其中相互联系越多,它的工作越有成效,学习者获得的兴趣也越多。并且,你对某个科目学到的越多,它就变得越容易。

四、参加实践

实践活动可不断地使学习者体会到知识的实践意义,深感自己知识的不足,从而激发新的学习需要,增强学习动机,满足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并进一步激发更大的兴趣。例如在航空模型小组、船舰模型小组、无线电爱好者小组、数学小组、乒乓球小组等活动中,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获得了某些新的知识,培养了求知欲,发展了学习的兴趣。参加这些小组的条件之一是各门功课的学习都较好,因而争取参加小组也就成为鼓舞学生学习的重要动机。这些小组活动中培养起来的专业兴趣,又可成为未来职业选择的重要依据。

五、假喜真干

假喜真干,就是假装自己喜欢,并且付出实际行动。美国著名教育家戴尔·卡耐基提出:“假如你‘假装’对工作感兴趣,这态度往往就使你的兴趣变成真的。这种态度还能减少疲劳、紧张和忧虑。”有位办公室秘书,经常要处理许多烦琐的书信文件,还要抄写和打字,工作很枯燥无味,被累得精疲力竭。后来她想:“这是我的工作,单位对我也不错,我应该把这项工作搞得好一些。”于是决定假装自己喜欢这项工作(其实很讨厌)。此后,她发现一个重要事实:如果假装喜欢自己的工作,那么,真的就有点喜欢它了。而且,一旦喜欢起自己的工作,就能做得更有效率。由于工作得好,她被提升了。她说现在她总是高高兴兴地超额完成任务,而这种心态的改变所产生的力量,实在是她最重要的大发现,确实神妙无比。

心理学研究表明,面对枯燥乏味的课程,你假装对它感兴趣,然后坚持学习,这种学习态度往往就使你的兴趣变成真的。所以,当你发现你对学习不感兴趣,而这种学习对你来说又非常重要时,你不妨试一试假喜真干这一妙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