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起读薄《匈奴史稿》

 ever qiuqiu 2016-05-17


来源:王诺诺





文| 王芳
一起读薄《匈奴史稿》


     
《匈奴史稿》初读,有矛塞顿开、恍若开天眼之惊叹!

 
       对于这一天然拥具东西方文明中枢介质特性的民族、王国、时段,那一段历史如山河扑面,滚滚而来。

        再精读,掩卷心中不禁战战栗栗,面对这样一本考据辩析严谨之至、信息量极丰的巨著,很有些汗不敢出的心情。

        应蓉老师课程之邀,且壮着胆子,把我读过且也算吸收通畅的对于匈奴知识的收获点滴,陈列如下。

        本人素非严谨之人,是故当年明明趟过学问这条件道,最终还是躲得远远的。所以,下述《匈奴史稿》的个人针对中小学同学能理解的“通俗读薄版”内容如有错漏差池,实归因于我长年不求甚解或者懒得精确的习性,这也是为什么我精读史稿后,汗不敢出的根本所在。不过,如果也算留存一个激励更多有志者去读此书的因由机缘,就成好事。

一、 从时序说开去:匈奴帝国存在史与中国史的对应
《史记.匈奴列传》摘录
     
司马迁的匈奴传,把匈奴国追溯成华夏子孙的另一支。但这一观点遭到陈序经否定。

         记录匈奴最正式最完整的是《史记.匈奴列传》,但零星文书中,可以从《战国策》中追溯到周朝时的“戎”,《诗经》有些篇幅有过记录。为博美人逗宠妃褒姒一笑而终因失信于诸侯最终亡国的周厉王烽火台上头两次放烽火玩儿,第三次真的来犯的“狼”,就是匈奴,北方的“狄戎”。

        战国时期,秦、燕、赵三国边界与匈奴帝国接壤,经常受骚略之苦。说明在这个时期之前,匈奴已经是一个完整的王国了。司马迁的匈奴传,把匈奴国追溯成华夏子孙的另一支,陈序经先生援引各种文书典籍,否定了了这一明显出于以华夏为绝对中心史家结论。

古长城遗址

修筑长城根本的目的就是为了抵御匈奴马背上民族的南侵。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遣蒙恬抗击匈奴,打了场大胜仗,消来几万人,这个蒙恬,就是第一部穿越电影《古今大战秦俑情》里那个长生不死的护陵俑。其后,孟姜女哭倒、秦始皇加固连接的长城,其根本的目的就是为了抵御匈奴马背上民族的南侵。
  
       有学者论述中国的自我封闭性始自长城,但序经先生纵观东西,得出“中国长城的修建,对欧洲历史有重要的影响”,视野结论大不相同。

汉朝匈奴和亲之送亲场面

 从汉高祖到文景之治,汉朝对匈奴政策,和亲加送礼是主导。

        秦亡,楚汉相争时期,华族对匈奴无暇顾及,这一阶段匈奴很猖狂。待刘邦重拾统一国家,汉与匈奴的开始了真正的对峙。汉初著名的“平城之困”,是韩信降了匈奴,自信的汉高祖刘邦御驾亲征,结果被围困,也幸好还有后宫路线可以走,贿赂了阈氏,情理之下冒顿单于退兵。 

        从汉高祖到文景之治,汉朝对匈奴政策,和亲加送礼是主导。大量的高档丝织衣物(缯、绣)、食物、包括酒和乐器,都在这个阶段从大汉随着公主的陪嫁和皇帝笼络的重礼进入匈奴王庭。马背上的匈奴贵族,开始着锦衣、开始饮酒礼乐的汉人奢华生活。所谓“丝绸”国度的名声,从这个时期发刃。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个时候,小时候读过的边塞诗,就可以有用武之地了。从“细柳营”周亚夫治军霸上的故事,到“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飞将军李广,便是这个和亲+防御时期的戍边名将。

       汉初休养生息之后,至好大喜功、威名赫赫的汉武帝,开启了汉匈大对决。而促成武帝决策的,是马匹和骑兵的储备有序,大宛良马正是此时名噪一时,传说中的“汗血宝马”的产地则正是大宛国。

        汉武帝在位五十多年,和匈奴有名有姓的第二任君王——冒顿单于(头冒单于的太子,曾作为人质质于月氏国)决战多年。李广利、李陵、卫青,霍去病,还有不少人,都是这个战争时代的名将。这是一个汉与匈奴长年战争,互有胜败,汉人开启了赢得对匈奴战争的大幕。

张骞出使西域

大咖出场:苏武牧羊、张骞出使西域

       著名的苏武牧羊,发生在这个时期。苏武牧羊的地方,当时称北海,今天的贝加尔湖。史记里说,苏武在这里教会了匈奴一个王如何结网捕鱼。

       张骞在武帝时开始出使西域,先后三次,根本点基于汉朝的战略联盟考虑:为削弱匈奴右臂,拉拢西域大月氏(今甘肃西部酒泉、敦煌等)、今疏勒(今喀什)、楼兰(鄯善)、车师(今吐鲁番)等匈奴强盛时在西域的战略盟国。

张骞雕像

为什么说出使西域的张骞特别点儿背?

       公元前一世纪,张骞首次执仗出使大月氏,一到匈奴地界就被扣押,十年间娶妻生子,但一直执汉节,还是逃出完成了出使任务,不幸的是返回时又被逮住,幸好当时匈奴内乱,他才能逃回长安,这一次出使达十三年之久,从一百多人到生还二人,写下了中国历史浓墨重彩、东西方文明辉煌灿烂的“丝绸之路”的第一笔。

        第二次想绕道蜀滇,避开匈奴;第三次出使的目的是想说服被匈奴赶到西边的乌孙回到敦煌酒泉未遂,汉朝才携屯兵屯田,被迫置河西四郡,敦煌、酒泉、张掖、武威,筑城戍边,河西走廊才正式纳入中国大版图。第一次回来后,张骞加入过对匈战争的卫青部,打过仗的,也受过李广利、李陵的牵连。


汉朝“击匈名将”悉数登场

        卫青、霍去病都是天才将军,颜值还高,几次重挫匈奴后,双方伤亡太大,进入对峙期,只有零星扰边战役发生。直到王莽乱汉、刘秀光复迁都洛阳称东汉,也是时有战争,东汉匈奴分裂成南北二部,南匈奴归汉,和北匈奴继续打仗,名将耿忠、窦固最终出玉门关给了关键性的一战,这是公元一世纪。

        这时候,还有班超出使西域,我们学的历史书没说的是,班超也是亲率兵上阵打仗,领兵上阵,威镇西域,莎车、于阗、疏勒,都是班超为大汉平复的,所以,班超时候,才算真正打开通往西域之路(今塔里木盆地的南北二道),还留下了“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名句。这时候还有他著名的才女妹班昭。

蔡文姬被匈奴左贤王掳走,嫁给匈奴人。

       中国进入三国曹魏时,有蔡文姬,嫁给匈奴左贤王生了两个儿子,留下哙炙人口的“文姬归汉”的故事。

       两晋时匈奴已入分化境,由南北匈奴二分法,出了五个单于,各怀心思,于是开始民族融合的进程。有据可考,从东晋深度汉化的匈奴人秉持中国“治国平天下”的儒家理想建立过三个王朝。

 
       第一个是,刘渊、刘聪建立的后汉,刘渊特意让自己姓刘承汉,充分表达了志在高远统一中国的远大理想。

       第二个是相当著名的赫连勃勃大王,我们学的历史书里淝水之战的时候,赫连勃勃在北方建立的大夏国,赫连与祁连近音,即“天”的意思,国号为“夏”,又是一位以夏禹子孙自居的怀有梦想统一中国的少数民族领袖,大夏国一度攻下长安。

       第三个叫沮渠蒙逊,建立了北凉国,北凉是南北朝中北朝十六国中最后灭亡的一个。

骁勇的匈奴骑兵

历史上著名的”五胡乱华“根在匈奴?
    
       历史上的“五胡乱华”,五胡指,匈奴,羌,邸、鲜卑、羯。
 
       关键在于,在序经先生典籍考据间,有“百蛮大国”之称的强势匈奴,在草原上去来如风一般,其他四族有匈奴血统,属于大概率事件。所以,五胡乱华,根在匈奴。五胡建了十六国,就是中国史书中南北朝阶段的北朝。这是公元二——三世纪的事。 

二、疆域:匈奴帝国统治的地盘
     
匈奴帝国“北起贝加尔湖,南至阴山;东起大兴安岭,西抵葱岭。”

       笼统地说,匈奴帝国存在于内蒙古高原,对于边界,序经先生这样说,北起贝加尔湖,南至阴山;东起大兴安岭,西抵葱岭。

       匈奴疆域,包括了今天中国境内的的内蒙古、甘肃、新疆,和境外蒙古国,俄罗斯西伯利亚,和中亚的一些国家所在地。

       匈奴强盛期,完全控制了当时的西域。西域各国都唯匈奴马首是瞻,最得意的是匈奴第三任有名字的君王稽粥单于大败大月氏,把人家国王的头颅作饮器,来喝庆功酒,这个头颅酒器还代代相传,让月氏人心生恐怖。所以不难想像,西域各国,从见到张骞这个汉使的时候,战战栗栗,心里怕成啥样。但是这时候大汉富饶的名声已经在外了,所以,乌孙国的人,看见张骞,怕匈奴归怕,心里还是高兴。

阴山山脉

为什么说匈奴失了阴山,就是衰败的开始?

       阴山是匈奴最关键的主场。一是主要的狩猎场,山林秀美,草木肥美,打猎取食;山木制作弓矢、车、穹庐架,因此,匈奴人不仅战备要靠阴山,就是日常生活也要靠阴山,可以说是匈奴人的生线,“边长老言匈奴失阴山之后,过之未尝不哭也。”匈奴失了阴山,就是衰败的开始。和阴山秀美相关的,有呼和浩特(青色的城)和包头(有鹿的地方)地名为证。

       祁连山和焉支山相连,汉衰落后匈奴有歌,“失我焉支山,令我妇女无颜色。”焉支,姻脂,对汉战争失利国土的损伤。

       内蒙古高原整体是以戈壁为主体,沙尘暴屡起,但也不像沙漠寸草不生,因为山多,所以常见内陆河和湖泊,查地图让我眼前一亮的,是额齐纳河(今内蒙阿拉善旗境内),原来弱水三千的弱水,就是这条河的名字。
 
三、 头领人物:几代匈奴领袖——单于
匈奴单于形象     

有史书记载以来的匈奴帝国君王有哪些?

       头曼:史记记载头一位。头曼,是“万”的意思。

      冒顿:从围汉高祖平城起,匈奴最勇猛武力的单于,此时匈奴最强盛,版图最大,控制河西走廊至塔里木盆地。
     
      稽粥单于:杀月氏王,头作饮器。败乌孙人,使之西迁,退出敦煌、酒泉河西走廊地带。

       军臣单于:开启与汉武帝对战的领袖。

美轮美奂的焉支山
匈奴歌曲 “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伊斜稚单于的时代,是匈奴从强盛走向衰落的起点。

       伊斜稚单于:军臣单于的儿子,汉逐渐扳回战争局面的时期,正是张骞出使被扣押期。这个时期浑邪王、休屠王降汉,河西四郡归汉。他的时代,是匈奴从强盛走向衰落的起点。这个时期史记最详尽:卫青击破伊斜稚,七次出击,斩捕五万人;霍去病击左贤王,六次出击,斩捕十一万余人。匈奴重创。“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正在此期。此后,匈奴没于漠北,汉兵深入二千余里不见匈奴一人而还。

      乌维单于:伊斜稚的儿子,没记住啥。

电影《匈奴大帝》宣传照
影片讲述一支来自东方的匈奴族军队由阿提拉带领横扫欧亚大陆,开始挑战罗马帝国的霸主地位。

凡是阿提拉的马蹄践踏过的地方,草也永不生长。

      五单于争立期,天灾不断,匈奴衰落。部分南迁,部分西迁。他们各自的名字,有志者自己认真去读。

      阿提拉:匈奴最后一位君王。公元一世纪开始西迁的北匈奴,过天山,从伏尔加河西去,据黑海北岸的粟特国。阿提拉任君主时,先攻东哥特,再攻西哥特,后高卢,再西罗马帝国……  ”凡是阿提拉的马蹄践踏过的地方,草也永不生长。“这位上帝的鞭子给欧洲的文艺复兴奠定了基础,毁掉旧城市,人们逃到新的地方建新城市,比如威尼斯,众所周知的是,这座城市对于欧洲工业文明以及文艺复兴意义非凡。这便是匈奴史对于欧洲文明史最直接的效用。
 
四、民族习性
骑羊的游牧少年     

游牧民族:儿能骑羊,引弓射鸟鼠,少长则射狐兔。

      游牧民族。“儿能骑羊,引弓射鸟鼠,少长则射狐兔。”

      畜牧与狩猎并存的民族。粟谷源于汉朝的赐予,因此十分重视商业交换,很乐意于边邻互市。而正因为匈奴据地,正居汉与西域之间,是汉抵达西域的必经之地,因此匈奴是将汉人物品运到西域诸国包括大秦的中间人。“早已运用北道为转输华丝于亚罗马之通途。”(岑仲勉《隋唐史》)。

      祭天,尚龙,重视祖先,重巫术,单于所居处称龙庭。

      有独立的语言系统,从典籍看无独立文字,“毋文书,以言语为约束”。

五、其他记得的有效和我各种发散出来的关联 
'马踏匈奴'是汉朝骠骑将军霍去病墓石刻
     
在欧洲史学家的研究结论,匈奴一定是黄种人。

      序经先生有探究名字的由来。匈匈,喧哗的意思,“天下匈匈”(《史记 项羽本纪》,天下被侵扰的骚乱厌恶景象。用讨厌的感觉来命名敌人,很有道理。史书首称“匈奴”,见于《战国策》。

      在欧洲史学家的研究结论,匈奴一定是黄种人。而相互应证的是,中国史书中,并没有特别对匈奴人相貌的描述,可见和汉人的差异性不大,不似当时西域的大宛人“深目”、和斯拉夫白种人那样的差异,还有考古的实物证据,就是霍云病马踏匈奴人的石雕像亦能验证。


 有学者说突厥、蒙古、鞑靼,都宗于匈奴。

      五世纪后,匈奴帝国不复存在,但其后与匈奴人关系密切的有: 

      匈牙利建国,说是马札尔人和匈奴人的后裔所建,马札尔人,也有认为匈奴人的一支。

     七世纪开始的土耳其人建立起强大的拜占庭王国,鞑靼人,不过已受过伊斯兰教文化的鞑靼人,宗教与文化的随行,显示出比游牧的蛮族武力征服更深远的力量。

      公元十三世纪,同为游牧民族的蒙古铁骑卷土重踏欧洲大陆。

      有学者说突厥、蒙古、鞑靼,都宗于匈奴。要点是草原征战民族,今天灭你,明日征他,在原始信仰与宗教时期,血缘民族的融合速度,要比基督教、伊斯兰教确立明确教义、宗教洗礼过后的族系,要迅猛得多。 

六、 本书引用、辨析过的中西方史学典籍
《汉书·匈奴传》记载了汉朝时期匈奴的历史,作者为班固。  

      《战国策》、《淮南子》、《史记.匈奴列传》、《汉书.匈奴传》、《后汉书.南匈奴列传》、《魏志.魏略》《魏书.粟特传》、《晋书》——《北狄.匈奴》、《资治通鉴》。还有不少宋元明清的年表、研究等,包括王国维的《鬼方考》,太多了,压根记不住,也注定看不完。

      尤其让人大汗淋漓的是,序经先生所参阅的欧洲史学著作关于匈奴史部分,我抄录些重要的,给这篇“读薄”挣点学份量:

        罗马史学家:阿密阿那斯,公元4世纪;
        普利斯库斯〈希腊史残稿〉,公元五世纪;东罗马;
       卡西俄多拉斯《哥特人的历史》,六世纪,意大利;
       吉本《罗马帝国衰亡史》,18世纪; 
       斯堪的纳维亚,《尼伯龙根之歌》,歌颂阿提拉;
       得岐尼《匈奴、突厥、蒙古及部鞑靼各族通史》,法国,18世纪。
       普雷《古代匈奴编年史》,18世纪。
       戈德金《匈牙利与马札儿人的历史》,19世纪
       巴克,《鞑靼千年史》。19世纪。
       韦尔斯,《世界史纲》。20世纪;

       更多的不录了,有本事的自己一本一本找来读。
 

     匈奴影响了当时的中国和欧亚大陆的历史进程

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匈奴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最后,我用作者摘录《古代世界衰落史》的这一段作为“薄读”结尾,看这百把字,就基本明白了匈奴史的大纲,和对于东西方历史进程的重大意义:

       “在东方,匈奴强盛时,汉族屡受侵略;前汉王朝与民休息六十多年以后, 经过武帝五十年,而后倾全汉人力物力,不断前往进攻,使其威力受挫。从此以后,匈奴虽然渐趋于衰弱,然而汉代、三国时仍不断为患。即到了两晋时代,北部仍遭到匈奴人的严惩蹂躏。等到在东方的匈奴人逐渐衰亡或同化的时候,从蒙古高原迁徙的匈奴人又出现在欧洲的历史舞台,并成为这个时代的舞台上的主角。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匈奴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陈序经教授 

读这本书,有的学识之外很世俗很亲切的感受。

       还有最八卦的事项,陈序经先生的外孙媳妇,是我一好朋友,读《匈奴史稿》毕忍不住发朋友圈得瑟,表示我每年好歹总要读本书冒充读书人。外孙媳妇看了,点赞不说,深情留言,说外公虽然在婆婆大婚时去世,但他治学的严谨他全家都是深感其惠。更重要的是,她说,这本《匈奴史稿》的手稿,现在正静静地躺在她家。于是忽,突然觉得,读这本书,有的学识之外很世俗很亲切的感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