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界的“王大令”和“王小令”

 墨在心中 2016-05-17


王大令何许人也?

王大令即王献之。

在书法界,只要对王献之有一点喜爱的人,都会喊一声王大令。

那么这一称呼怎么来的呢?

大令来源于王献之当过的官儿——中书令。

可是中书令就是中书令,怎么成了大令呢?

原来,史上还有一个小令!

就因为这个小令,王献之成了大令。

那么小令又是谁呢?

他叫王珉。


 王献之《中秋帖》,传为米芾所作 


中书令王献之英年早逝,43岁死在了任上。

他死之后,朝廷就从他的堂弟中选了王珉任职。

王珉干了两年,也死在了任上,年仅38岁。

这二位中书令名声极好,时人便称王献之为王大令,王珉为王小令。

说到这儿或许大家疑惑:

这个王珉究竟是怎么就成了与大令比肩的小令了呢?难道只因为官声好吗?

当然不是!

大家对王珉也许对不太熟悉,但提起他的哥哥大家应该就知道了,那就是写出《伯远帖》的王珣。



王珣《伯远帖》 


相传乾隆皇帝有过三件书法收藏:

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

王献之的《中秋帖》

王珣的《伯远帖》

乾隆觉得这三件东西很稀有,于是把书房命名为三希堂。

 三希当中,王珣的《伯远帖》最特别,一是因为它是晋人真迹,二是因为王珣在书法史上的名声和二王没得比。

王珉是王珣的弟弟,但他的才华远在哥哥之上。

唐代张怀瓘曾为古今书家排座次,分神、妙、能三品,二王自然属于神品,王珉则列于妙品,而王珣连能品都没有进。

王珉的爷爷是王导,爸爸是王洽,三代皆善书。

王珉还有个善书的老婆汪氏。

而他的哥哥王珣,在当时完全成了配角,只在王小令传记的最后浓缩为五个字:

兄珣,亦善书。

我们今天熟识王珣而不识王珉,全是因为幸存的《伯远帖》的缘故。 

而列为妙品的王珉书法究竟怎样呢?

昔人评“金剑霜断,崎嵌历落”,翻译成白话文就是,那叫一个爽快! 

有个故事说,王小令曾经在四匹素上书写,早上动笔,晚上收工,首尾如一,而且没有一个错字。

王献之跟他开玩笑说,兄弟啊,你骑个骡子比千里马跑得还快! 

现在我们就来看一看,王小令的妙品书法写得如何—— 


 晋王珉书《此年帖》

《十八日帖》

《何如帖》

《欲出帖》

《淳化阁帖》

(本文来源:香港文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