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诊断价值

 蓝马图书馆 2016-05-18

  【摘要】目的:探讨胆囊息肉样病变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32例胆囊息肉样病变住院手术患者,术前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取常规操作方法检查患者胆囊且将病理资料进行统计整理、分析。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显示所有患者胆囊壁之上均有大小不等的多个或者是单个生物样实性回声,部分息肉则可见短蒂与胆囊壁相连。 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诊断极为重要,并且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检出率准确灵敏,可加深对于胆囊增生性病变的认识、尽早发现病症进而进行有效的治疗,是一种安全、可靠、经济、简便的胆囊疾病诊断方式。
  【关键词】胆囊息肉样病变;彩色

多普勒超声仪;诊断价值
  【中图分类号】R187+.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8-177-02
  引言
  胆囊息肉样病变是泛指胆囊壁的内腔当中呈现出息肉状生长的所有非结石性病变总称,而在形态学之上又可以称之为胆囊隆起性病变。胆囊息肉可以是有蒂的、也可以是无蒂的,可以是球形、也可以是半球形。如今,随着影像学的相关技术不断的发展和进步,并且越来越多的在临床诊断治疗当中进行运用,对于胆囊息肉样病变的病变检出率,也是随之而不断的增加。就目前阶段而言,病变的检出,主要还是依赖于影像学的主要方法,其中包括有CT、超声波以及胆囊的造影术等等。而目前超声检查则是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的最为有效并且最常用的方法,可以极为清晰准确的显示出患者病变的具体部位、息肉样病变的大小、数量以及其内部的实际结构等等,还可以很好的反映出息肉样病变与胆囊壁之间的联系,重点的是针对不伴胆囊结石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价值在近些年以来不断的提高。为了进一步的探讨胆囊息肉样病变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价值,将我院近年以来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为胆囊息肉样病变并且进行手术切除的3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32例患者均为住院治疗患者,其中男性18例,女性14例,年龄在28至66岁之间。采用美国飞利浦HDII四维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MHz。取常规操作方法检查患者胆囊且将病理资料进行统计整理。全部患者均实施胆囊切除手术。
  2结果
  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显示本组32例患者在胆囊壁之上均可以发现大小不等的多个或者是单个生物样实性回声,部分息肉则可见短蒂与胆囊壁相连。同时胆囊息肉样病变由粘膜逐渐的向胆囊腔内部突出。息肉呈现等回声或者是稍强回声,在息肉后方无声影,且不随体位改变而移动。本组32例患者当中单发为15例(46.8%),多发则有17例(53.1%);胆囊息肉当中直径最大约为27mm,最小则为1至3mm,检查结果与胆囊息肉切除手术中所见基本符合。本组32例患者中腺瘤型息肉有3例,平均直径为15mm,其中单发2例,多发1例;腺瘤恶变型息肉有2例,平均直径22mm,其中单发1例,多发1例;肉状腺癌1例,直径为25mm,为单发。另有胆固醇性息肉,共16例,平均直径7.2mm,单发7例,多发9例;胆固醇与炎性混合类型胆囊息肉则有5例,平均直径为5.7mm,单发2例,多发3例;炎性息肉有5例,平均直径为5.2mm,单发1例,多发4例。
  3讨论
  胆囊息肉样病变,主要是来源于胆囊壁内部并且逐渐的向胆囊腔内部突出或者是隆起的局部类型的病变,此种类型的影像学诊断当中包含有二十多种病变,并且良性以及恶性相互混杂。本次研究32例患者当中多数没有明显症状,而部分患者则感到上腹部轻微不适。经过B超诊断,结果表明本组32例患者胆囊息肉样病变当中,绝大多数为非肿瘤性,且息肉样病变平均直径均未超过7.2mm,而肿瘤性息肉其平均直径则可达到15mm以上,2例腺瘤恶变性息肉以及1例肉状腺癌其平均直径则分别达到了22mm以及25mm。另外,6例肿瘤息肉患者之中有4例单发,2例多发,而在非肿瘤性患者当中,则有10例单发(38.5%)、16例多发(61.5%),多发为大多数。所以根据本次研究的结果,单发的并且其息肉的直径在10mm以上的、并且在近期当中增大非常显著的患者,应该是考虑肿瘤性病变。在本次研究当中,本组32例患者中有3例腺瘤性息肉,其中患者瘤体均呈现球形,而1例肉状腺癌患者其瘤体则呈现出伞状,并且突出进入腔体内部,上部则有较粗的蒂。本组32例患者当中非肿瘤患者其瘤体则呈现为球形,基底普遍较窄同时部分患者瘤体之上有细蒂,息肉病变部位胆囊壁极为光滑并且没有出现增厚的情况。所以根据本次研究的结果,胆囊息肉基底宽度较为宽或者是粗蒂,则是肿瘤性病变的主要特征之一。
  长期以来多数临床诊断认为胆囊息肉样病变是胆囊壁之上的常见的良性病变,较少出现恶变的情况。但是根据外国学者的研究,发现腺瘤性的息肉,是胆囊癌前期癌变的主要症状之一,同时在研究当中还发现一些患者在进行了胆囊切除手术之后,在切除的胆囊病例标本当中部分良性腺瘤有恶变的现象,其息肉的平均直径在12mm以上。另外据文献资料显示,在胆囊浸润癌的标本当中有部分患者出现腺瘤残留的情况,这一现象与本次研究当中观点相符合,在本组32例患者之中有2例息肉患者,其平均直径为22mm,证实为腺瘤恶变。但是较小的并且多发的胆囊息肉样病变,一般来讲不需要经过特殊的处理,而仅仅需要经过B超进行定期的随访,并且实施动态化的观察。另外,对于直径大于10mm的腺型息肉患者,则需要通过手术将息肉切除,防止出现恶变的情况。
  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非常清晰的显示出胆囊的形态大小、胆囊壁的位置等。同时,还可以准确的分辨出胆囊息肉样病变的大小、单发还是多发、具体的位置,在患者进行手术切除之前就可以准确的进行诊断。本组患者当中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得出的结果、平均直径、单发或者多发数量,与手术所见基本吻合,故而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于胆囊息肉诊断有着重要的实际价值。
  综上所述,根据本次研究的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诊断极为重要,并且对胆囊息肉样病变检出率准确灵敏,可加深对于胆囊增生性病变的认识、尽早发现病症进而进行有效的治疗,是一种安全、可靠、经济、简便的胆囊疾病诊断方式。
  参考文献
  [1]袁海霞,王文平.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超声诊断进展[J].中国临床医学,2006,13(4):673-674.
  [2]张建蕾,梁丽,齐艳.胆囊息肉样病变超声多普勒定性诊断价值探讨[J].陕西医学杂志,2011,40(7):855-856.
  [3]高红莲,蒋荷绢.胆囊息肉样病变超声影像学特点及其临床病理诊断一致性研究[J].2012,25(2):178.
  [4]董晓菲.彩色超声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诊断[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2):121-12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