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穿行朱碌科情醉山乡里

 xjjk雅儒 2016-05-18

小镇,梦之幻。也许,一座山,安放着一个美丽的传说,一棵树,青翠着一首动人的歌谣,一方寺,荡漾着一簇慈悯的古韵佛光,一条路,妖娆着一抹炫目的阳光之美。

就有这样的小镇。

漫步自然,秀美的山林风光,让你感受乡村的恬静淳朴;朝晖夕阴,隐约的晨钟暮鼓,让你沐浴徐徐而来的佛光;俯身倾听,土粒激扬的声音,让你的血液奔涌升腾。走进小镇,欣赏自然景观,感悟人文风貌,浓郁的文化气息,能不陶醉?

小镇名叫朱碌科,迷离拗口,蒙语意为“中心”。小镇的别号,明亮如太阳,“龙兴之地”,“中国杂粮之乡”“义勇军的摇篮,国歌发源地”。现实的花蕾开在历史的厚土上,怒放的声音,隆隆作响。江南小镇是水做的,北方小镇敞开胸怀晒太阳。小桥流水太柔情,多水的江南,婉约不了有点粗犷的坚实和洒脱。

多情的小镇,曾是喀喇沁右翼蒙古族的聚居区,建平东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处努鲁尔虎山脉中段南侧,冀、蒙、辽三省通衢之地,穿镇而过的省级公路老宽线,通过锦朝高速与京沈高速联通,面积168平方公里。日照充足的丘陵地貌,盛产的谷黍杂粮,颗粒饱满圆润晶莹,每当炊烟升起,饭食的香甜,盈满一空,2.6万百姓,在这里生生不息。

一蓑烟雨,缕缕艳阳,山水的豪迈和柔情,使质朴的小镇,透着秀美清新。清晨,在高亢的鸡鸣中,小镇披着霞光醒来。一线公路,穿镇而过,如蚁的车辆,经小镇检阅,向东向西,漫向远方。夜晚,小镇像碧蓝的天幕里晶莹的星辰,点缀着寥廓天宇,映射出华美的光芒。

出街北上,田野渐缓成坡,阡陌之外,山峦起伏,群峰佼佼者,为岱王山,海拔800米,是小镇最高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植被茂盛的岱王山,气候适宜时节,登山揽胜,游历山间,赏奇花异卉,觅山珍树果,徒步自然,风光旖旎,空气清新。

岱王山脚下,巍峨一庙,庙里供奉传说中的药王。相传昔有药王居于山中,每日穿行沟谷,攀壁登岩,寻奇花异草,采撷入药,医人间百病。为纪念药王,建庙并农历四月初八立为庙会日。

靠山小村取名“药王庙”,人家十几户,散落在一棵古老的橡子树前。古老的橡子树,老木皲裂,沧桑嶙峋,主干粗壮,需三五壮年合围,无人知其生长年限,稀疏的枝Y上,系满一缕缕红色绸条儿。昔日药王隐身去,眼前古木尚争春。药王庙,橡子树,是两朵盛开的图腾之花。小村人顶礼膜拜,登临者趋身近前,拜谒药王庙,敬仰橡子树,但愿人长久,虔诚祈平安。

进山,杏林为主。“红杏枝头春意闹”,红杏绽放时节,满眼杏花红,山边小村裹在盎然的春意里,彤云漫卷,小村如立云端,如梦如幻。落英缤纷结杏子,好看的杏叶连成片,远望蓊蓊郁郁,近前疏密有致。杏林中,间杂几株高耸的槐树,高槐与矮杏俯仰生姿。林间小径,人影散乱,行人头顶,喜鹊俏立枝头,喳喳的叫声穿林越谷。

踏小径,向高峰,林间静寂,阵阵松涛。身边,灌木丛生,紫荆簇簇,丁香丛丛,脚下,百草繁茂,郁郁青青,野花纷繁,星星点点。山势陡险处,风声鹤唳,怪石嶙峋。碎石堆积处,幽谷石缝间,当地人曾拾得古时断箭残戟,更有现代斑斑锈迹的残枪弹壳等器物。是否,山风阵阵松涛声声,就是一浪又一浪汹涌的喊杀声幻化而成?雨打风吹,昔日弥漫的战火硝烟已退,仰望头顶,长烟一空,辽远的天空一片碧蓝,白云悠悠。深山幽谷,声声回荡清脆的鸟鸣,苍山如海,山山相连,极目远眺,山本无绝顶,顶峰在峰外。

多年前,我踏上这个小镇,走在青石板铺就的小街上。一条小街,横贯东西,两侧青瓦飞檐,雨打青石,泠泠作响,小街在雨中空濛鲜亮。偶有赤足坦荡横过小街的老者,一声招呼,踏进泥泞的窄巷。也有打伞走在青石上的少女,脚步轻轻,倏尔飘向小街尽头,洒下清凌凌的笑,像檐上溅落的水声。雨打青石,多年后,水濛濛的记忆,四季不散。

小街东高西低,铺着不规则的青石,雨水在石缝间灌满后,淙淙流淌,至小街西侧,两棵青石旗杆高高举起。旗杆起处,现一寺院,石碑题名弥陀寺。寺门两侧,钟鼓二楼高悬,雨后的青色飞檐,玲珑又凝重,寺墙高耸,寺门紧锁,难见寺内殿宇,遒劲苍老的古松,越过围墙,沧桑着不老的岁月,葱郁着寺内寺外空灵的时光。岁月像石缝间的流水,在真真切切中,流向渺远,青石小街,街两侧的青瓦飞檐,只能到记忆里追寻。

如今,青黑色的柏油路两侧,明月小楼,如诗如画。白天,小街熙熙攘攘,喧嚣的闹市,红尘滚滚,静静的弥陀寺沉寂街心。“晨钟暮鼓警醒世间名利客,经声佛号唤回苦海迷路人”,只有寺门醒目的对联,清高地追逐过往行人,只有掩不住的晨钟暮鼓,透过浓郁的树丛飞向云水间。

朱碌科弥陀寺,始建于清乾隆三十年(1765),是建平域内最早的庙宇之一,民国二十年(1932年)编纂的《建平县志》载:“弥陀寺在县治南朱碌科镇,为前代古刹,祀关帝,庙并咸丰九年重修,施舍香火地亩善姓碑石及道光六年匾额。”1988被年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经1993、2002年两次重修,复活了珍贵遗迹,是朱碌科镇保存最好的古建筑群。

寺外青色石质旗杆,高十余米,左右各一,巍然耸立。殿前古松,铁干虬枝,苍翠阴郁。两座石狮,匍匐在寺门两侧,威武壮严。

殿宇四层,蔚为状观。第一层天王殿,供奉弥勒佛和四大天王。天王殿两侧分别为钟楼和鼓楼,鼓楼西侧为火神殿。第二层关老爷殿,并塑有关平、周仓神像。关公两匹坐骑立于门外。老爷殿西新建了护法堂,祀奉着长仙与龙王。第三层大雄宝殿,正位是如来佛,药师佛、韦驮菩萨、伽兰菩萨、十八罗汉等分列两侧。廊柱上悬一联作,蓝底金字篆书,“若不回头,谁替你救苦救难;如能转念,何须我大慈大悲。”第四层娘娘殿,供奉着云霄、碧霄、琼霄娘娘。殿内东墙彩绘精美绝伦的壁画。娘娘殿西侧为地藏菩萨,东为文殊、普贤二菩萨。护法堂前两块完整的石碑,是弥陀寺旧存,记载着捐助者芳名。

闹市喧嚣,弥陀寺端坐一隅,静听花开花落,悠然流云漫卷,无悲无喜。初一十五悠远的钟鸣,提醒着它的存在,更多时候,似乎淡出人们视线。然而,每当庙会临近,滚滚红尘里的芸芸众生,被寺庙袅袅香烟和经声佛号氤氲成朵朵莲花,静如清水莲池的弥陀寺,红男绿女,出淤泥洁身绽放,又是另一番景象。

每年农历四月二十八日庙会前后,方圆百里,商贾云集,街道两侧,摊铺林立,逶迤远去,绵延数里。游客顶着炎炎烈日,摩肩接踵,半晌不能移步,但闻话语嘤嘤,只见人头攒动。庙会借助祭祀,溶娱乐、美食、购物于一体。庙会前后,乾坤颠倒,昼夜不分。放烟花,扭秧歌,唱大戏,一轮又一轮的渲染,气氛不断推向高潮。白昼的余热尚未散尽,入夜,弥陀寺前,通明的灯火映亮小镇,信男善女源源不断,焚香燃纸,合掌祈祷,俯首叩拜。香烟缭绕,漫向空际,寺内鸣钟击磬,余音播向邈远 。

五月,我走在小镇街头。

我站立的地方,土地滚烫,颗颗土粒掀起的热浪,一次又一次将我掀倒。我脚下的这片热土,激扬的歌声英勇悲壮,那是义勇军前进的脚步,是中华民族不屈的呐喊。俯身倾听,土粒激扬的声音,在血液中奔涌升腾。

“起来!起来!不愿做亡国奴的人们!民族已危亡,山河已破碎!留着我们的头颅何用?拿起刀枪,携手并肩,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向前冲!用我们的身躯筑起长城。前进啊!前进!前进!豁出命来向前冲。杀!杀!杀!”你听,与今天的《义勇军进行曲》何其相像?是不是, 铁骨铮铮的誓言,让词曲作者田汉、聂耳深深受了影响?

这是“第一支东北抗日义勇军”高鹏振队伍的誓词,这支队伍,“ 保卫家乡当义勇,轻骑纵马战辽西” ,火焰图案的三角大旗,点燃了辽西抗日的烽火,旗帜上“兴中灭日”的大字,是圆睁的怒目,是闪着寒光的利剑。这样的旗帜,唤醒了多少热血衷肠?

旌旗猎猎,楼兰在望,英雄儿女,抗日救亡。我站在朱碌科这片土地上,站在朱碌科镇中心广场,站在“聂耳慰问义勇军旧址”旁,义勇军三个字在心中汹涌激荡。这里是“义勇军的摇篮”,这里是“国歌发源地”,面对醒目的宣传标语,我静静地伫立,火热的胸膛,热血奔涌。就在我所在的位置,2015年2月初,省委党校、辽宁社会科学院、东北大学和辽宁大学的专家,前来论证。

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会副会长辽宁省委党校教授王建学说:“建平县朱碌科的‘聂耳慰问义勇军旧址’十分特殊,是一处重要的独有文化资源,聂耳《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灵感来自哪里,相比其他地方,朱碌科更加重要。”

东北大学历史系副教授李正鸿认为:“朱碌科是聂耳创作《义勇军进行曲》过程中的重要元素。”

朱庆澜将军的回忆录里记载着聂耳到朱碌科慰问义勇军的记录:1933年2月22日,时任救国会军事部长兼东北义勇军第二军团总指挥的王化一,受救国会、后援会之托,组织慰问团赴热河慰问,6辆卡车载运弹药、宣传队及随行人员从承德出发直奔朱碌科。慰问团的80多个成员中,有上海的胡筠庄、穆藕初等银行界人士,有张慧冲所率领的“前敌摄影队”,还有青年音乐家聂耳。

建平县党史专家胡广志说:“穿镇而过的公路是一条战略要道,南边就是努鲁儿虎山,公路连着的就是努鲁儿虎山脉唯一的山口,那片地方是‘热河抗战’的主战场之一。不仅东北义勇军在这儿战斗过,张学良也曾派出东北军在此阻击过日本侵略者。当年,义勇军第二军团指挥部就设在朱碌科,义勇军战士休整的主要基地也是这里。 ”

“1932年10月,东北军万福麟部的三十旅进驻凌源和叶柏寿(建平县城),三十旅的团长黄永和就驻守在朱碌科。抗日义勇军第二军团总指挥部也设在朱碌科,当时这里岗哨林立,士兵多数穿着灰色的土布军装,但有很多义勇军也穿着老百姓的服装,他们经常喊着‘打日本、杀日本、不当亡国奴’的口号。 ”

我站在“聂耳慰问义勇军旧址”的广场上,历史仿佛在眼前重现:1933年初,日本加速侵占我国,向热河、华北等地进攻,全国各地的爱国组织纷纷成立慰劳会,募集大批物品和现金以慰问前线。1933年2月热河抗战最为激烈的时候,聂耳随慰问团来到了朱碌科,慰问驻守在这里的东北抗日义勇军骑兵部队。1934年, 朱庆澜将军出资赞助拍摄了电影《风云儿女》,艺术地再现东北义勇军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一首英勇不屈拼死抗战的歌曲从此诞生,“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铸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是的,山河破碎,民族危亡,矮倭的魔爪曾在这里狂舞,穷寇的铁蹄曾在这里践踏。大江南北,救国救亡,不屈的勇士曾在这里浴血,英雄的儿女曾在这里拼杀。这就是朱碌科!义勇军的号角从这里吹响,奋进的国歌从这里源起。这就是朱碌科!这里有义勇军跃进的身影,这里升起嘹亮的国歌声。英勇不屈勇往直前,是对这片血祭的土地至善的礼赞至美的激励。

这是一个古老的小镇。从小镇中心东行数里,至小镇所辖的水泉村,水泉河东岸的城子地,1977年,发现了“水泉文化遗址”,是目前规模最大的夏家店下层文化遣址。历史告诉我,早在4000年左右,小镇人就生活在这片土地上。斗转星移,沧桑岁月,生生不息。悠久的历史,孕育出灿烂的文化,厚重的底蕴,丰盈着淳朴的小镇。而今,古老的小镇,焕发着无限生机。

这是一个光荣的小镇。踏着《义勇军进行曲》一路走来,小镇的国歌声,当更豪迈,更嘹亮。不错,西出小街与省道汇合,沿省道两侧,以杂粮产业为中心,十里长街,一派繁华。素有“杂粮之乡”美誉的小镇,已成为东北地区有重要影响的杂粮专业批发市场。车轮滚滚,小镇的名字,随车轮奔向远方。

这是一个美丽的小镇。在五月,春耕的幼苗已破土而出,原野一派青碧,五月的生命蓬蓬勃勃,放眼望去,茁壮的生命在历史的沃土上拔节攀升。五月的朱碌科,辽西的风阵阵吹来,温度渐高,我站在街头,浑身血液奔涌热力无限。

作者:润物无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