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夏日必备,高温作业的危害及防护

 ALittleRabbit 2016-05-18
高温作业是指工业企业和服务行业工作地点具有生产性热源,当室外实际出现本地区夏季室外通风设计计算温度的气温时,其工作地点气温高于室外温度2℃或2℃以上的作业。
  夏季在塔内、罐内从事砌砖、焊接等作业。高温可使人产生不适,工作效率下降,甚至引发衰竭,所以在气温高,湿度大或有强烈辐射热的环境,特别是在炎热夏季,做好防暑降温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高温作业的危害
  1.1  引起机体生理功能的改变
  高温可引起能量代谢、水盐代谢紊乱,内分泌、呼吸、心血管、消化、泌尿等系统以及视觉器官生理功能的改变。
  1.2  急性热致病(中暑)
  按其发病机理和临床表现可分为3种类型:①热射病:其特点是在高温环境中突然发病,体温升高可达40℃以上,可伴意识障碍、嗜睡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②热痉挛:主要表现为明显的肌痉挛,伴有收缩痛。患者神志清醒,体温多正常。③热衰竭:主要表现为头昏、头痛、心悸、多汗、恶心、呕吐、皮肤湿冷、血压短暂下降,继而晕厥,体温不高或稍高。
  1.3  慢性热致病
  可致头痛、胃痛、心动过速、眩晕、恶心等不适。高温作业几年后可致高血压、性欲减退、心肌损害等。
  1.4  中毒
  有的高温作业可引发中毒,例如刷洗储油罐,罐内温度高达50℃以上,油气浓度高,急、慢性中毒事故屡有发生。
  高温作业的防护措施
  2.1  技术措施
  a)采用局部或全面机械通风或强制送入冷风来降低作业环境温度。
  b)在高温作业厂房,修建隔离操作室,向室内送冷风或安装空调。
  c)进行工艺改革,实现远距离自动化操作。
  d)按照《高温作业分级》(GB4200-2008)中的方法和标准,对本单位的高温作业进行分级和评价,一般应每年夏季进行1次。
  2.2  管理措施
  a)宣传防中暑的知识。
  b)合理安排工作时间,避开最高气温。
  c)轮换作业,缩短作业时间。
  2.3  保健措施
  a)高温作业人员每年进行一次体格检查,对患有高血压、心脏器质性疾病、糖尿病、甲亢病和严重大面积皮肤病者,应予调离。
  b)合理供应含盐饮料,补充盐分、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c)加强高温作业工人的营养。因高温作业时机体代谢加强,营养素消耗增加,所以要加强补充营养,同时注意饮食制度。主食不宜放在工作时间内进食,在未上班前有足够的饮食量,主要膳食应放在工后经过一段时间休息后给予。
  d)合理安排作息制度。根据工艺过程安排作息制度,在8小时劳动过程中,为减少生理反应的紧张程度,可采取小轮班制度,缩短持续劳动时间,做到勤轮换。要创造良好的休息场所,要求休息室内有隔热设备,且通风良好,室内温度一般在30℃以下为宜。
  e)加强个人防护。高温作业工人的工作服,应以耐热、导热系数小而透气性能好的织物制成。此外,应按作业需要不同,供给工作帽、防护眼镜、面罩、手套、鞋盖和护腿等个人防护用品。
  文字标题
  发现有中暑先兆症状时,要迅速将病人移到阴凉通风处休息,用凉水毛巾擦身或凉水冲淋,帮助散热。同时饮用清凉饮料,服用防暑药物。若病人出现高热、抽搐或神志不清等情况,应及时请医务人员诊治或急送附近医疗机构抢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