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牧童比今天的上班族还幸福

 大东村人 2016-05-18

看北京看北京视觉北京,文化北京,以新闻和文化的视角解读北京。 关注本文作者



           
           
           
           
            2016-05-17 14:52


诗歌写童趣,悠然向儿时。一首诗便记载着一段童趣,记载着许多人儿时的记忆。也许,当人们在读到这些诗时会欣然一笑,会在诗里找到自己曾经的童年。

~~~~~~~~~~~~

古代牧童比今天的上班族还幸福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写过“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的名句,那个一千多年前的小娃身手敏捷,身姿矫健,撑着小船偷偷地采莲而回,这一场景耐人寻味,而那个小娃也被永久地留在了诗卷中。

在中国古代的诗歌中,有不少篇章描写了童子形象,其中既有顽劣不堪的顽童,也有惹人怜爱的幼女,有的憨态可掬,有的少年老成,有的人小鬼大,还有的机警聪明。他们学人穿衣佩戴,拜堂成亲;他们在春日里放风筝,在细雨中放牧……

古代牧童比今天的上班族还幸福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因而描写农村风光的诗歌便数不胜数,而牧童诗更是情趣盎然。在山间密林,在田间小路,那一个个牧童的身影缓缓穿梭其间,他们与黄牛相伴,吹着短笛,唱着牧歌。

唐代诗人李涉是洛阳人,他曾写下一首《牧童词》:“朝牧牛,牧牛下江曲。夜牧牛,牧牛度村谷。荷蓑出林春雨细,芦管卧吹莎草绿。乱插蓬蒿箭满腰,不怕猛虎欺黄犊。”这个早晚都要放牛的孩子天真可爱,披着蓑衣走在细雨绵绵的树林里,顺手折了支芦管,躺在绿草地上吹着小曲。腰间插满蓬蒿做成的短箭,自以为是射虎的李广,丝毫不怕猛虎来咬牛犊。

读罢此诗,不由会心一笑。而在细雨中放牧,则别有一番情致,这就和王维的“田父草际归,村童雨中牧”极为相似。

唐代诗人崔道融写过一首《牧竖》:“牧竖持蓑笠,逢人气傲然。卧牛吹短笛,耕却傍溪田。”这个牧童悠然自得,天真烂漫,见了人就极为神气,卧在牛背上吹着短笛。

南宋诗人雷震也写下了一首牛背吹笛的《村晚》:“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牧童回村,横坐在牛背上,手拿短笛,悠闲地随口乱吹,谁也听不出是什么曲调。

古代牧童比今天的上班族还幸福

而在宋代诗人黄庭坚《牧童诗》中,借用牧童骑牛的闲适,写出了不愿追求名利的淡泊生活,诗中说:“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那么多追求名利的人,机关算尽,尔虞我诈,又怎么比得上牧童的悠闲和惬意呢?

袁枚是清代有名的田园诗人,曾写过一首《所见》:“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袁枚在路上看见一个牧童骑着牛唱着歌,牧童忽然听见蝉声,便停住歌声,跳下牛背,想要捕捉鸣蝉。而“忽然闭口立”这一瞬间被袁枚捕捉到,这一瞬间韵味十足,牧童那机警而又喜悦的心情油然而生。也许正是袁枚有着赤子之心才能够写出牧童精彩的瞬间。

翻开这些描绘童子形象的诗篇,似乎还能看到那一群群孩子追着风筝跑的嬉戏画面,还能听到牧童在牛背上吹出的笛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