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路边叫不上名的花草,原来是诗词里的网红

 北窗书屋 2016-05-19




春生夏长,四五月间正是草木的天堂,道路、沟渠、绿化带、居家庭院无处没有花草,或婀娜多姿,或微小平淡,无不充满生机,“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是孔子提到的《诗经》的作用之一,这也说明《诗经》中提到的草木是很多的,也奠定了中国诗歌草木入诗的传统,由此以下草木在历代诗词歌赋圈子里的身影就多到爆棚了,任何一个圈子人多了就免不了会产生几个红人儿,今天我就来晒一晒我眼里诗词圈的网红,这些图片都拍自曹妃甸的土地上。

1.蓬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草,打过猪草的80后应该都见过,但是能叫出名来的人,估计就没有几个了,而蓬却是诗文圈当之无愧的第一网红。古人立意取象往往"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以蓬之随处可见,且观察的面向不同,所得的意象自然也就多种多样。《诗经》中"首如飞蓬"和成语“蓬头垢面”比喻头发散乱;"蓬生麻中,不扶自直"比喻生长环境的作用;“轻装若秋蓬”、"孤蓬万里征"则形容分别的情景和孤独漂泊的心情;"一生流水,半世飘蓬"、“浮生长恨飘蓬”感叹人生的漂泊不定;“几处离家逐转蓬”表示身不由己的流落;"处处蓬蒿遍,归人掩泪看"写田园荒凉的哀伤;“落叶不更息,断蓬无复归”则抒永离故土的绝望;由于蓬在风吹之下犹如受惊而逃的动物一样盲动,诗人常常形象地把它们描述为”惊蓬“,如"惊蓬无还根,池水多分澜","飞沙射面随惊蓬","惊蓬偶驻知多幸";又因蓬蒿长在村野荒瘠之地,贫寒者居住之处多有,又常以其喻寒门或寒士,杜甫“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李白“吾辈岂是蓬蒿人,仰天大笑出门去”即是指此。

2.萱草    又称忘忧草、解愁草,俗称黄花菜、金针菜。古诗词中谖草、宜男、丹棘、鹿葱都是指的萱草。萱草,是一种常见的花卉,“处处田野有之”,现在多作绿化用草,以其花可食用,农村庭院多有栽种,古人多种于北堂,《诗经疏》称:“北堂幽暗,可以种萱”,北堂是母亲居住的地方,后代表母亲。古时候当游子要远行时,就会先在北堂种萱草,希望母亲减轻对孩子的思念,忘却烦忧。以后,母亲居住的屋子也称萱堂,萱草就成了母亲的代称,它也成了中国的母亲花。《诗经》“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浪游万里家何在,每对萱花忆母恩”,“慈亲倚堂门,不见萱草花”、“堂上椿萱雪满头”这些诗说明萱草作为母亲的代称由来已久,直到今天还用“椿萱并茂”贺人父母双健(寿)。而作为忘忧解愁的寄托其在诗词中更有超高的人气,赢得粉丝无数,李陵“愿得萱草枝,以解饥渴情”、王融“思君如萱草,一见乃忘忧”、李白“忘忧当树萱”、白居易“种萱不种兰,自谓忧可忘”、韦应物“本是忘忧物”、而孟郊却说“萱草女儿花,不解壮士忧”。但是她真能使人忘忧吗?只不过因为含有较多的秋水仙碱“嫩苗为蔬,食之动风,令人昏然如醉,因名忘忧”。古人认为萱草花“妊妇佩之,必生男”古别名宜男,曹植“草号宜男,既瞱且贞”、“花曰宜男,号应祯祥”,明·李东阳《馈萱邃庵太宰侑以一诗》:“雨后宜男色更深,采来新自玉堂阴。

3.葵   一般指锦葵科的葵菜, 有蜀葵、秋葵、冬葵、露葵等别名,原本是一种普遍食用的野菜,现在蜀葵是 比较常见的观赏花卉了,做菜食用的葵菜在云南一些地方还有种植。现在有一种叫黄秋葵的羊角豆是舶来品,与古称的秋葵不是同一 物种。《诗经》中有“烹葵及菽”,汉诗“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唐诗“烹葵邀上客”,“炊稻烹秋葵”即是葵作为上等野菜的写照。因其花性向阳,诗歌中常作忠诚的象征,如杜甫“葵藿倾太阳,物性固难夺”,唐彦谦“倾阳一点丹心在”。又以"葵心“表示向往思慕 之心,如”望穷海表天还远,倾尽葵心日愈高“、”蒲剑何须试,葵心未肯差“等。


4.槿   又称木槿、朝槿,古称舜。槿是常见植物,小时候喜欢插在菜园子的周围作篱笆俗称篱笆皮,唐诗“山中习静观朝槿”、”带花移树小,插槿作篱新“,写的就是作篱笆的槿。朝槿早开暮落,古称舜即本其花期短暂之意。诗词中用来比喻好景不长,《诗经》”颜如舜华“、“如何槿艳无终日”、”颜如花落槿,鬓似雪飘蓬“;或指事物变化迅速,“小人舜华心,朝在夕不存”,“妾意在寒松,君心逐朝槿”;或指富贵短暂如荣枯一旦同朝槿”、“莫言富贵长可托,木槿朝看暮还落”
5.艾   即艾蒿   艾蒿,臭草。常用来比喻品质不好的人。《楚辞·离骚》:“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 唐 杜甫 《种莴苣》诗:“中园陷萧艾,老圃永为耻。” 清 方文 《即事》诗之二:“多少崇兰化萧艾,幽香毕竟在吾徒。”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诗·王风·采葛
求三年之艾也。——《孟子》。
(3) 又如:艾人(用艾草结成的草人。旧俗在端午节以艾人悬挂于门上,可以避邪除毒)
(4) 老年,对老年人的敬称 [the old]
有幼、壮、艾之期。——刘禹锡《送鸿举师游江南引》
五十曰艾,服官政。——《礼记》。郑玄注:“艾,老也。”
搜索稚与艾,惟存跛无目。——梅尧臣《田家语》。
当事者冀其少艾,公(袁可立)自谓老当愈辣。——明 黄道周《节寰袁公传》
(5) 又如:艾老(五十岁以上的老人)
(6) 漂亮的人 [handsome man;pretty girl;beanlty]
国君好艾(此指男色),大夫殆。——《国语·晋语》
积得些金帛,娶了些娇艾。——《桃花扇》
(7) 又如:艾色(美丽;漂亮。多指女色)
(8) 小人 [person of low position]
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屈原《离骚
(9) 姓:姓氏
(10) 养,养护。
君子万年,福禄艾之 ——《诗 · 小雅 · 鸳鸯》
(11) 苍白色。
余玄发未艾,野性难纯 ——清 ·汪中《自序》
6.茅  昼尔于茅。――《诗·豳风·七月》
祭祀共萧茅。――《周礼·甸师》诗云]露彼菅茅
菅兮,白茅束兮。――《诗·小雅·白华》【诗·召南】白茅包之卷我屋上三重茅旧时茅店社林边。――宋·辛弃疾西江月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宋·辛弃疾《清平乐·村居【屈原·离骚】时??纷其变易兮,又何以淹留。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
紫薇

7.蒲草

8.浮萍

9.蒺藜

10.兰草
    11.芦苇

    蒹 葭
    (出自诗经秦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江村即事
    司空曙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芦苇
    芦苇 (8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江村晚眺
    戴复古
    江头落日照平沙,潮退渔船阁岸斜。
    白鸟一双临水立,见人惊起入芦花。
    青溪主客歌
    (汪崇亮)
    一声横玉西风里,芦花不动鸥飞起。马蹄依旧入青山,柳梢浸月天如水。
    咏芦苇
    (余亚飞)
    浅水之中潮湿地,婀娜芦苇一丛丛,
    迎风摇曳多姿态,质朴无华野趣
    故垒萧萧芦荻秋西塞山怀古刘禹锡 年代:唐
    芦荻浦、雁先闻   秦观
    木兰花慢秦观 年代:宋
    芦荻花中一点灯浦中夜泊白居易 年代:唐
    芦荻编房卧有风初到江州白居易 年代:唐
    芦荻晚汀雨客行马戴 年代:唐
    芦荻花多触处飞冬日五湖馆水亭怀别杜牧年代:唐
    芦荻花纷纷楚夕旅泊古兴岑参 年代:唐
    已映洲前芦荻花秋兴八首杜甫 年代:唐
    惊风扫芦荻曾东游以诗寄之
    作者:皇甫冉 年代:唐
    江平芦荻齐送浑别驾赴舒州卢纶 年代:唐
    沙高芦荻黄下武昌江行望涔阳司空曙 年代:唐

    酒 泉 子(潘阆)   

    长忆西湖。 尽日凭阑楼上望: 三三两两钓鱼舟, 岛屿正清秋。

    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别来闲整钓鱼竿, 思入水云寒。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