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届甲状腺论坛精彩回顾】甲状腺结节和甲状腺癌篇

 渐近故乡时 2016-05-19


2009年

施秉银教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大量文献为基础,就甲状腺隐匿性癌及意外瘤——从研究到临床实践展开了详细论述。甲状腺隐匿性癌在一般人群中的检出率可达2%以上,绝大多数为乳头状癌,通常患者的预后良好。甲状腺意外瘤的发现率随着超声技术的提高逐年增加,其中不足5%可能为癌,因此对意外瘤要仔细评估相关危险因素(如超声特点、淋巴结肿大、家族史和放射性物质接触史等);推荐对1厘米以上的意外瘤行细胞学检查;对于绝大多数意外瘤,并不需立即手术治疗,随访是最佳的处理方式。


2010年

郭朱明教授(广州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头颈外科)全面解读了美国甲状腺学会(ATA)2009年版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指南,包括分化型甲状腺癌的首次处理指南及长期处理指南。ATA指南推荐:“对于直径>25px的甲状腺癌,如无手术禁忌症,均需采取甲状腺全切/近全切除手术。腺叶切除术适用于肿瘤直径<25px、低危、单病灶、局限于甲状腺内,并且患者没有头颈部外照射史和淋巴结转移表现的乳头状癌”;“有头颈部外照射史和伴有中央组或对侧淋巴结转移的患者,需采取中央组淋巴结和对侧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的推荐治疗包括:放射性碘消融(rai)、外照射治疗、tsh抑制治疗”;“术后长期随访:推荐tg测定和颈部超声,不推荐常规全身碘扫描”;“tsh抑制应根据不同危险组选择不同程度的治疗:有残留病变的患者无特殊禁忌症时,tsh应维持在0.1mu>

陆汉魁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核医学科)通过该课题组对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在经过甲状腺切除术及放射性碘-131清除残留甲状腺组织治疗后采用甲状腺素替代和抑制治疗的生存者(无甲状腺者NTP)进行长期的随访研究,以门诊治疗和调查问卷的方式,分析了NTP在充分替代甲状腺激素治疗后的生活和健康状况。分析结果显示:NTP在达到充分的替代(和抑制)甲状腺激素治疗后DTC治愈者,对于儿童的生长发育本身基本没有影响;对生存者的生活和健康状况本身不会产生显著影响;与同龄组比较,对维持机体活力没有影响。而对于DTC生存者,除给予有效的抗癌治疗外,需配以更为重要的健康教育和指导。从更广泛的临床意义看,NTP及DTC诊疗的研究为其他小器官切除术及癌症治疗提供了临床研究经验。


Chia Su-Ynn(新加坡Mount Elizabeth医院)通过对分化型甲状腺癌生存期长、病死率低、5-10年的复发率相对较高的特点分析,她推荐甲状腺癌患者需要长期合理的随访模式。对于复发风险很高的病人,需要进行严格、频繁的监测,TSH刺激下Tg检测 + 诊断性全身核素扫描要优于TSH刺激下Tg检测 + 颈部超声,此外还需应用诊断性 WBS/CT/MRI,18FDG-PET 扫描等综合监测及评估,为早期发现肿瘤的复发提供有效的治疗时机。而由于大多数分化型甲状腺癌是低危患者,最新的指南关注于采用创伤性更小、更经济有效的策略来进行病人的随访。具体而言,对低危患者提倡开展具有高阴性预测值的检查项目而非全身诊断性扫描来进行监测;欲监测这些患者的甲状腺癌复发,TSH刺激下Tg测定 + 高分辨率颈部超声比TSH抑制状态下的Tg测定、诊断性全身核素扫描更为敏感,而且花费—效益比更为合理。


2011年

黄韬教授(武汉协和医院甲乳外科)以解读美国甲状腺学会(ATA)2009年更新版《甲状腺结节和分化型甲状腺癌指南》为切入点,比较了其与2011年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NCCN)和2010 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甲状腺癌临床指南的异同点,分析了国内甲状腺癌诊治方面的现状和存在的差距。黄教授提出,我国分化型甲状腺癌的诊治亟待规范,倡导尽快编写我国的甲状腺结节和甲状腺癌临床指南。


2012年

郭朱明教授(广州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头颈外科)介绍了我国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的新趋势。他指出:我国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发病率不断升高,已成为一种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但是我国DTC的诊治存在不够规范甚至有些混乱的局面,缺乏相关指南或指引,或照搬美欧的指南,或继续用旧的知识和方法进行诊治、没有更新。因此,诊治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各学科医师应该多进行交流、讨论和总结,整合资源,开展多中心研究,产生高级别证据,提高DTC诊疗水平,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并尽快制订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指南。


Kraus DH教授(美国纽约斯隆凯瑟琳纪念医院外科)的讲题为“甲状腺癌治疗的新模式——采取风险评估和个体化治疗方法”。甲状腺癌治疗的传统模式中,对几乎所有的患者均采用甲状腺全切除术、放射性碘清除残余甲状腺组织,而且所有患者均进行相同的随访。而随着医学发展,这种模式不再合理。近年来新提出的“风险调整模式”是基于个体风险性评估的推荐方案,评估的风险性包括疾病死亡的风险性、复发的风险性、疾病持续的风险性和初始治疗失败的风险性,根据评估结果制订不同的治疗和随访方案。而且,这种个体风险评估是动态的、积极的。这种令人耳目一新的治疗模式体现了甲状腺癌管理个体化、精细化的发展趋势。


2013年

此次论坛精心筹备了多个甲状腺结节和甲状腺癌相关讲题,包括美国Wartofsky L教授(美国乔治敦大学医学院、华盛顿医学中心)的“血清TSH和甲状腺癌管理”、德国Dralle H教授(德国哈雷大学医院外科)的“甲状腺癌手术的最新进展”、韩国ShongYK教授(韩国首尔国立大学)的“甲状腺癌患者的术后随访”,以及施秉银教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鉴别和诊断”等。此外,来自美国的Thyroid杂志主编Kopp P(美国西北大学)的讲座“甲状腺领域年度新进展”中,也包括许多甲状腺癌相关研究内容。这本是一个多学科交流的良机和学术盛宴,但遗憾的是,因为成都地震,上述内容未及展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