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育探索】田保华:从三维目标走向核心素养

 Deaddean 2016-05-19


郑州市教育局副局长 田保华

目标:从三维目标走向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领域最受关注的热词之一。核心素养是我国实现学校教育价值和确立人才质量标准的基础与核心,是在国家教育方针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学生发展必须达到的目标体系。如果说“双基”目标是教学的2.0版、“三维”目标是教学的3.0版的话,那么,“核心素养”目标就是教学的4.0版。它直接指向的是学校教育的本质与价值所在、学生的未来所在、国家与民族的未来所在。

学生发展九大素养


2014年4 月,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深入回答了“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的问题,并提出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的研制与建构,作为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深化发展的关键环节,以此来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


2016年2月26日中国教育学会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指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9大素养,具体为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核心素养突出强调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核心素养强调的不仅仅是知识与技能,更是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形成的品格和素养。核心素养教育模式取代知识传授体系,这是素质教育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意义重大而深远。



价值观是发展的原动力


如果简单回顾国际社会对于学习目标定位的历史变迁,我们基本可以确认,自二战之后,世界各国都经历了一个从“知识取向”到“能力取向”再到“知识”“能力”“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过程,而当下我们所处的时代就是这个对“知识”“能力”“价值观”要求都很高的时代,国际社会为迎接21世纪的挑战而提出了“21世纪核心素养”这样的教育概念,并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学者的认可。


尽管不同学者、不同国际机构对于21世纪核心素养的解读和具体指标维度不同,但我们不难发现其中有很多相通之处,并呈现了以下两个基本趋势。


第一,价值观是“21世纪核心素养”的核心。如果将21世纪核心素养比喻成为一个人成长的推进器,那么价值观就是这台推进器的引擎,它不仅为人的发展提供最初的原动力,而且也是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方向的重要保障。


第二,强调真实情境和非常规复杂思维的重要性。未来社会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使得解决社会问题、创造社会价值都更为复杂,需要调度多学科的知识和多方面的能力,非常规的人际互动能力和可迁移技能,将是确保人们有效合作并解决问题的关键。

要认真研究和解决好三种关系


在21世纪核心素养中,有以下三种关系非常值得研究。


第一,专业学科学习和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关系。真实情境和非常规复杂思维必然要求学生进行跨学科的主题性学习,这不仅能培养学生跨学科解决真实情境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可迁移技能的重要平台。


第二,认知技能和非认知技能的关系。21世纪核心素养强调了很多非认知技能,如社会情绪、团队合作、可迁移技能等,但这并不意味着认知技能重要性的下降。


第三,本土性与国际性的关系。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我们总认为二者的关系是此消彼涨的,但事实上,所谓国际首先是有国才有际,如果要提升国际能力,首先要确保具备强大的本土能力,特别是强烈的民族文化的认同。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必然要求不同的文明各自发展、彼此交流,这样才能创造出更新、更持续的文明样态。如果国际性变成了一种文明的代名词,那么这种文明的样态在人类历史上的价值也基本走到了尽头。

学校校长该怎么办


第一,明确培养目标,丰满毕业生形象设计。我们每一位校长都要按照“一一三二一”校长办学的基本要求办好学校,即:确立一个办学理念,明确一个培养目标,抓好三项建设(课程、课堂、评价),建构两个体系(课程体系、评价体系),涵养一种生态(学习生态),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位校长以创新的思维,认真研究“21世纪核心素养”,根据中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丰盈自己的办学理念,明确学校的培养目标,丰满自己学校的毕业生形象设计,完善学校的课程体系,并根据教育部《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指标体系》,重构学校的评价体系,站在育人的高度、建设的层面,认真抓好课程建设、课堂建设、评价建设,涵养学生发展的良好生态,以培养具有“本土根基、国际视野”的适应未来国际竞争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第二,寻找学生发展的四个契合点。核心素养教育模式,要求我们一定要加强实践研究、行动研究,寻找学生发展的四个契合点:一是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契合点,二是班级集体发展与个人发展的契合点,三是学生的“本土根基”与“国际视野”培育的契合点,四是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与教师主导作用的契合点。这四个契合点,既是重点难点,又是关键点。寻找契合点,是明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和目标、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第三,深入研究学科教学的育人功能。任何一个学科都具有教育的四个元素,即知识、技能、人格、文化。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应该也必须是学生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首要的是让学生获得学科核心素养。以学科思想方法为红线,建构各学段、各学科知识体系,绘制学科知识地图(知识树),实现学科教学的育人功能,是今后一个时期各个学科教学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实现各个学科教学的育人功能,是学科教学的本质回归,是学科本身所具有的,而不是需要外部“渗透的”。在学科教学中,实现育德功能、育美功能、国际理解教育功能、科学精神培育功能等等,是学科教学本身的价值指向,是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不可或缺与“逾越”的基础工程。每一个学科、每一个知识点、能力点、价值观点所承载的学科核心素养,我们必须认真地研究与挖掘,必须让它来滋养孩子们的价值观。

来源:郑州教育博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