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调动高中生学习地理的学习兴趣方式方法应该多元化

 昵称15221501 2016-05-20

来源:中国知网  博看网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2016.4.

调动高中生学习地理的学习兴趣方式方法应该多元化 

湖北省巴东县第二高级中学       谭志品         邮编444324

 

 

地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对自然、对社会、尤其是对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但自从地理学科作为高考科目以来,高中地理的教学任务就明显加重,难度越来越大。如何充分调动高中生学习地理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学好这门学科的信心是每位地理老师的共同愿望。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我亲身体会到,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走多元化道路。

第一. 缩小师生距离,以真挚感情培养学生兴趣

  情感关系是师生心理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对教学效果有着重大影响。教学过程并不是一个机械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移植到另一个头脑中去的过程,而是一个师生间心灵 的接触与交往的过程。因此,融洽的师生情感,可以促使师生间缩短空间、心理距离,产生友好、亲近、共鸣、信赖的效应,真挚的师生情感,是教学中的一种催化剂,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励学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教学过程的开展和教学效果的提高。

     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我亲身体会到,教师良好的情绪,会使学生精神振奋,教师不良的情绪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学生在友好、和协、轻松、互助合作的课堂气氛中学习效果就好,在紧张、对抗的课堂气氛中学习效果就差。这说明师生间情感相互交融、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对提高教学效果有很大作用。所以,我认为,学生扎实地掌握知识,绝不是靠多次的重复,而是靠兴趣、靠理解、靠师生间的情绪状态而达到的。

     因此,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准确地把握自己的角色、努力培养师生间的真挚情感,缩小师生距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第二.地理课与其它艺术的嫁接

我认为从中学生感兴趣的艺术形式入手,找准科学与艺术的有机结合点,把相关艺术嫁接到地理课堂教学中来,的确能大大地激发同学们学习地理的兴趣。下面从经验的角度提供几个具体地理知识点的有趣"嫁接",对上课的地理教师也许有启发的作用。

1、地理和古典诗词的嫁接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周年变化是一个理论性非常强的问题,教师讲起来枯燥,学生学起来也枯燥,如何把这一纯理论问题变得有趣呢?我的做法是引入唐诗来帮助同学们提高学习兴趣。唐朝伟大诗人杜甫有诗云:"天时人事日相崔,冬至阳升春又来"。我在上课时首先把这句诗板书在黑板上,接着给同学们讲解,杜甫先生把"冬至阳升"这个纯科学结论通过艺术家天才的转换,巧妙地写进诗中,这句诗意境既美丽、观点又科学,非常难得。这一讲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就被调动起来了,学习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这个知识难点也就有了一个解决的前提。当然,在中国古典诗词中,还有许多精确描绘地理事象的篇章可供大家"开采"。

2、地理和音乐的嫁接

季风的特点课本上是这样描述的:"亚洲东部的季风环流最为典型。冬季,强大的亚洲高压与赤道低亚,太平洋低压之间,形成了势力强大,干燥寒冷的偏北风,这就是冬季风。冬季风强烈时即为寒潮。夏季,北太平洋高压势力大大增强,亚洲大陆上形成印度低亚,太平洋暖湿气流便沿着北太平洋高压的西部边缘,以东南风吹到亚洲东南岸,这就是东亚的东南季风。"这段文字虽然科学,但枯燥。如何把它变得有趣而让同学们喜欢呢?我想到了歌曲,青少年很多人都喜欢唱歌,那么为什么我们不能用歌曲来帮助教学呢?所以我举出了两首歌来描绘季风。一首是芭蕾舞剧《白毛女》中的插曲"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我告诉同学们如果作词者不懂得地理常识,写成了"南风吹,雪花飘"就要闹大笑话。因为雪花飘时是我国的冬季,而我国的冬季风吹偏北风。另一首歌是日本民歌《北国之春》,这首歌这样唱道:"亭亭柏桦,悠悠碧空,微微南来风。"日本的春天来了,夏季风就来了,夏季风是偏南风这是肯定的,关键是作者对夏季风势力比冬季风弱小的特点把握得非常准确,用"微微"二字刻画得如木三分。我想我这样给同学们讲地理知识同学们能不喜欢吗?

3,地理和电影的嫁接

高中地理中有关火山的知识同学们本身就有一定兴趣,但书上讲的那点兴趣是不够的。我就找来了美国大片《地火熔城》的光盘放给同学们看,这一下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被片中的强烈视听效果大大激活了,本节课的课堂气氛也就可想而知了。利用美国大片帮助教学的例子还很多,如讲台风时用《完美风爆》,讲中生代生物演化时用《侏罗纪公园》等等。

以上三种嫁接是我在地理教学实践中的感性经验。我以为找准学生的兴奋点并与地理课堂知识有机结合,使地理课上得"妙趣横生"是完全可能的。关键是我们做教师的要多学习,多思考,多探索,多去做。当然这种嫁接切忌生硬,如果自己对地理知识本身和嫁接对象理解不透彻,则可能适得其反,干扰地理教学,这在实际教学中要特别注意。

第三.运用多种电教手段,从各种感官诱发学生兴趣

   长期以来,由于受师资、教具的影响,形成了大多数学校,尤其是农村中学的地理教师上课仅凭“一本书、一张嘴、一只笔”照本宣科的教学局面。久而久之,当然是教师教之无味,学生学之更无味。这种恶性循环,正是学生不愿学的真正原因。即使条件稍微好点的学校,地理教学过程也基本上是教师口头讲授,利用板图、地图、模型、仪器等直观教具进行形声教学。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利用学生的听觉器官来感知知识,有着很大的局限性。因此,教师的讲述无论如何生动、形象,也不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怎么办?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解决办法—一利用现代化电化教学手段,从全方位、多感官调动学生,从而诱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为电化教学能运用各种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如电子计算机、电影、电视、录像、录音、幻灯、投影等),能把大量的形声教材转化为形声影像,呈现在学生视野中,把学生心理状态调整到“身临其境”的境界,更富真实感,这样的教学方法能把学生的听觉和视觉器官的功能同时发挥出来,加强了教师的讲授效果,强化了课本知识,使教学效果达到了较高的层次。因为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具体的东西要比抽象的东西更易被感知和记忆,看过的印象要比听过的印象更清晰和深刻。

   另外,电化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还具有一些无可比拟的优势。如对于某些复杂的地理形成、变化过程,教师在课堂上无论如何讲,学生也是难以完全接受的,而电化教学可以利用其独有的手段,将这种过程动态地表现出来,从而取得最佳效果。因为从“刺激一—反应”的心理学角度来看,动画效果最好,图形次之,文说明最弱。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就把一些较为复杂,难以理解的地理过程,如“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季风的形成”、“大陆岛和火山岛、珊瑚岛的形成”、“褶皱和断层”等设计成一系列活动投影片或CAI课件进行教学,学生反应普遍良好,学习兴趣大增,知识掌握程度也大为提高。

  因此,作为一名现代地理教师,不仅应对电化教学要有全面的了解和掌握,更有必要在教学中充分实施电化教学,籍以诱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第四. 发动学生自己动手,从实际需要引发学生兴趣

发动学生自己动手,联系实际.适当组织课外活动,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突破重难点的一条有效途径。

如地图知识一直是较为突出的重难点,但又是学好地理的重要基础知识。如何打好这一攻坚战?可以从其实用性出发,在学习一开始,就布置一道作业:学完这一章后,要结合课本上“动物园导游图”和“某村平面图”,绘制一幅校园平面图,这样,学生有了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就会引发兴趣,激发对新知识的探求热情,学习态度认真而主动,而且会随时将自己在作业中遇到疑难向老师提出,寻求支持,最终全面掌握地图知识,出色完成这一项作业。

另外,还可组织学生进行地理模型的制作(如简易经纬网、等高线地形图模型、地形模型等)。组织学生收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明信片、邮票等;组织学生结合教学进行野外考察;组织学生进行气象观测…… 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地理课外活动,学生不仅体验到知识的力量,学习兴趣大增,更能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当然,无论是进行生动的描述,还是引用诗句、民谣,或是自己编写歌诀,都应注意其语言的准确性和地理性,否则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总之,学习兴趣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内在动力。作为一名教师,要设法去调动他们的兴趣,不断让他们感受学习的乐趣。只有让方式方法多元化,这样“寓教于乐”,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地理不是负担.而是享受,才能加强地理教学效果。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兴趣,是教师在教学研究中应永远值得重视的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