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我的母亲谈中国传统文化

 爱猫故事家 2016-05-20
从我的母亲谈中国传统文化
中正直方04.21 09:31阅读211

很多年前,我母亲刚结婚,有一天在赶场(逢圩)回家的山路上,歇脚时身边的一个陌生人看到她一个姑娘家挺不错,就问她是哪家的,她回答说XX家的,那个人听说后,就说:“哦,是那家啊,不过……”。我母亲听出了这个人口中的迟疑,就问他怎么了,然后,那个人说,我父亲还欠了他做木工活的工钱没有还。我母亲就问欠了多少,其实,也就一两块,我母亲立刻掏出钱来还了那个人,那个人就惊讶了:你不认识我,我也就这么一说,而且也不是你欠的钱,你怎么就这样还了呢?我母亲回答他:“做人就要讲究一个仁义,信誉,欠了钱就得还。”

仁义、信誉是我父母亲做人的标准,其实我一直是不懂的。我们家以前住在大路边,过往人的很多,在我的印象里,过往的人里总是有人进家里来吃饭,而我家并不富裕,我父母亲只是说做人要讲究仁义。村里来的各种匠人、艺人也总是喜欢住在我家里。我们家里一年四季无论什么时候来了客人都会端出来招待客人的零食果脯,这当然是自己舍不得吃,留着待客用的。

最神奇的是我母亲居然懂医,我自学了一二十年的中医都弄不明白的事情,她都知道。他懂五运六气、刮痧、艾灸、草药甚至祝由之术,据说我小时候突然死了,是她用艾灸给我弄活过来的。村里各种疑难杂症都是请我母亲去帮忙解决,比如耳朵里进了虫、眼睛进了刺,生个急病什么的,甚至那些各种神鬼之事……

我最想说的还是她的“中”的文化,这最能够解读中国的“中”字的意义,也能从侧面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一碗水端平。我母亲的“中”的文化应该是人生的方方面面的,但是,我想说的还是她的待人。我母亲嫁给我父亲的时候,由于历史的原因,我父亲非常穷:我父亲14岁当家,长子当爹抚养弟弟妹妹成人,照顾老母亲。我母亲嫁给我父亲后,与父亲一起继续支撑起这个家,长子当爹、长嫂当娘:照顾妹妹出嫁,帮助弟弟成家,在我父母建了自己的新房(一直,与人合建,一家半边)后,将原先的老房子给了叔叔,分家单过。在这些事情上,我姑姑和叔叔似乎从来就没有过什么埋怨,唯独有一件事他们心存怨恨:那就是他们认为我爷爷给这个家留下了古董宝贝值钱的东西,没有拿出来分。其实引起这个怀疑的原因也非常简单,我父母凭什么能够抚养我叔叔、姑姑还有自己的一个大家,他们认为光凭我父母亲的勤俭是不够的。这个事情吵了很多年,我叔叔还借着酒劲耍酒疯过,但是也没有解决。直到我母亲去世,我问我父亲,到底有没有东西,他说没有。我就说,叫上叔叔、姑姑等一起去看我母亲留下的箱子,大家一起参加分那些宝贝。当我父亲打开那个箱子,一件一件数那些宝贝时,我叔叔和姑姑再也没有说什么,也没有要求分这些家产。我母亲确实是按照她做人准则对待弟弟妹妹:一碗水端平。我爷爷的确没有留下什么值钱的宝贝,除了一大堆清朝和民国时期的山林土地地契,而这些地契除了给村里与外县打官司,别的什么用也没有。

一碗水端平,就是我母亲的“中”的文化:她不仅仅在对待弟弟妹妹是这样的原则,对待自己的孩子也是一样。我父亲脾气爆燥,重男轻女,可是我母亲却没有,她几乎是用自己的生命护着自己的子女。为了让我大姐读书,没有少挨打,最后我大姐怕自己被打死,也怕妈妈被打死,不去上学了……。到我母亲老了的时候,我大姐还是计较自己读书少了,埋怨我妈一句话:“如果不是我不去读书,你早就被打死了……”,我妈只有暗自伤心流泪,心里一直还是放不下啊。我们家里,除了两个姐姐由于特殊原因没有上足够的学外,其她五个都上学到自己不想上了……,这就是我母亲的“一碗水端平”哲学。然后,我们兄弟姐妹们成家,我母亲还是坚持她的原则:一碗水端平,谁都不会多给一点,谁也不会少给一点。

我母亲是一个没有读过书的人,但是她的聪慧与贤德却赢得整个村里人的称道和敬重。她从来不会主动侵犯别人,但是如果有人敢欺负她,她其实是最好不惹的。曾经有些人自以为读过书,还当过官,想要言语上占上峰,我母亲总是不动声色,但是言语间刀光剑影,象武侠小说的高手对决,那些个自恃聪明的人往往甘拜下风,心悦诚服。

这就是我的母亲,可为什么我就没有遗传到她的那份聪明与贤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