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晚报

 汇文聚智 2016-05-20

  范仲淹的“乐”,集中体现在有关岳阳楼的审美想象和百花洲文人家园的营造上。范仲淹应友人邀请,写就千古名篇《岳阳楼记》,为文化江山描摹了一幅胜景。这样的人文之乐,在中国历史上比比皆是。尤其是诗文书画的酬唱之作,浩如烟海,唐宋时代堪为鼎盛一时。范仲淹整修百花洲,创办花洲书院,同样创建了具有人文情趣的交游场所,酬唱应答,言情言志。

  岳阳楼与《岳阳楼记》,是一对绝佳的江山文人的图轴。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在岳阳楼登览胜境,凭栏抒怀,并记之于文,咏之于诗,形之于画,岳阳楼成为艺术创作中被反复描摹、久写不衰的一个主题。李白有“楼观岳阳尽,川回洞庭开”;杜甫有“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则使岳阳楼蜚声四海,名扬天下。岳阳楼与《岳阳楼记》互相成就。

  诞生《岳阳楼记》的花洲书院,虽不如中国古代四大书院(嵩阳书院、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应天书院)声名显赫,但却是范仲淹精心营建的审美心灵家园。“南阳有绝胜,城下百花洲”“百花洲里夜忘归,绿梧无声露光滑”等诗句,均是范仲淹对百花洲的审美咏叹。公余之暇,范仲淹在此讲学会友、饮酒览胜。“七里河边带月归,百花洲上啸生风”,范仲淹击鼓高歌,迎风长啸,风流倜傥,好一派文人雅士潇洒风范。

  范仲淹知邓州的第一个春天,写了《定风波·自前二府镇穰下营百花洲亲制》,这首词是写他与民众去百花洲赏花的情景,表达了范仲淹与民同乐的喜悦之情:“罗绮满城春欲暮,百花洲上寻芳去。……莺解新声蝶解舞,天赋与,争教我悲无欢绪。”

  节日临近,范仲淹与坐中佳士把酒风流,尽兴挥洒,《中元夜百花洲作》:“南阳太守清狂发,未到中秋先赏月。百花洲里夜忘归,绿梧无声露光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