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夜读庄子(二):现象介于主客 ,认识复杂艰巨

 澄怀观道 2016-05-21

【文/唐加文】

本期导读:庄子举例说:“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看来,仅从理论着眼,人们的确不能圆满地做出判断。

……………………………………………………

夜读庄子(二):现象介于主客 ,认识复杂艰巨庄子触及了人认识中的悖论:就认识主体而言,它与客体形成具有认识结构的现象,人正是由现象认识客观事物及其本质;就认识客体而言,它的本质能够外化为现象,但是现象不就是本质,因而人不能由现象认识客观事物及其本质。

一方面现象是人与客观事物形成的认识结构,因而认识主体的情感、意志、意识和经验必然会渗入现象当中。缘此,人们对同一认识对象可以得出不尽一致甚至相反的结论,这就是现象使客观主体化的表现。庄了把这个原因归结为:“以差观之,因其所大而大之,则万物莫不大;因其所小而小之,则万物莫不小;知天地之为梯米也,知毫末之为丘山也,则差数覩矣。”人类困挠于各种知识系统相互攻讦,其原因盖出于此。庄子把与认识俱有的主观因素称之“成心”,即成见之心,他说:“夫随其成心而师之,谁独且无私乎。奚必知代而心自取者有之,愚者与有焉。”而这也似乎是认识中难以消除的痼疾。

另一方面,现象又是客观事物的外在因素,因而具有和本质一样的客观特征,缘此现象又使主体客体化。现象的客观性除了同客观事物的时空状态相关联,同时还与对客观事物的内部结构的深入相联系。如果以为现象已穷极本质,或者现象同于本质,则导致了认识论中的混淆一般与个别的界限,如各派学说偏执一端。这便是庄子所说的“骈于辨者,累瓦结绳窜句,游心于坚白同异之间。”(《骈拇》)当人们不能明确地分辨出现象和本质、主观与客观时,就有可能像庄子寓言中朝三暮四的群狙一样是非莫辨了。

反映在认识论中的现象与本质的悖论,说明现象是主体与客体之间联系的中介因素,一方面主体总是由现象构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因而现象含有主观因素;另一方面客观事物的本质又必须通过现象得到呈现,因而现象又具有客观特征。所以认识的各个阶段都是充满矛盾的过程。庄子举例说:“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看来,仅从理论着眼,人们的确不能圆满地做出判断。

老子提出一种形而上的解决途径,他认为“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一种认识是后天习得的,愈积累愈丰富,但它只限于经验的现象领域。另一种认识是指向事物的本质也即是道,它必须不断剔除现象的外在因素,一旦剥离掉所有现象,人也就把握了事物的本质或道。据此老子才说:“其出弥远,其知愈少”,道只是超绝的存在。老了是以现象和本质的根本对立来解决认识论中的悖论。

……………………………………

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可添加微信:gqntoday 交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