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意境浅说

 江山携手 2016-05-21

意境浅说

伦炳宣



       所谓意境,是指诗人利用形象思维方法经过艺术构思反映在诗中的包含思想感情的生活画面。“意”是诗人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人所描绘的客观事物。前者偏重于主观,后者偏重于客观,两者互相渗透,构成和谐的统一体,使读者既能看到诗中的画面,又能经过想象获得更为广阔的艺术天地。诗的意境是由其特点所决定的。它不可能像小说、戏剧那样有较充裕的笔墨去展开详细描述,而往往要把思想观念和情感浓缩到有限的生活画面之中,实现情景交融,使人们通过画面形象捉摸到作者的内心世界,通过想象和联想,如身入其境,在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
        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认为,意境“有造境,有写境,……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这就是说,意境的创造有两种途径而且密不可分。一种是“理想”,即对客观世界所做的深度思维;另一种则是“写实”,即对现实的真实描写。理想必须合乎实际,写实必须围绕理想。如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挠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曾被安史叛军掳到长安,因官职卑小未被监禁,本诗即作于此时。前四句写春望之景,睹物伤怀。首联即写出了深远的意境:一是从景象上看,给人一种荒凉破败的印象,诚如司马光《续诗话》所言,“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矣”。二是从内涵上看,“在”和“春”则表现出国不会亡和剪伐不尽的生机。颔联中的“花”、“鸟”、“泪”、“心”是实物,“感”、“恨”则是理想。更精彩的是“花溅泪”、“鸟惊心”,用自然现象来表达感情,这更是意境创造中的绝妙之笔。后四句抒春望之情,连年战乱,邮路不通,能得倒一封家信比金子都珍贵。“家书抵万金”写出了离乱中人们共有的一种心情,自然能引起读者的同情和共鸣,达到了创造意境的效果,从而成为千古名句。
        
王国维还认为,“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有我之境”就是说,作者在创造意境之时,把自己置身其中,以自己的眼光观察事物,对事物的感知就会带有自己的思想和认识,亦即所谓的“诗言志”、“诗抒情”、“诗达意”。“无我之境”看似朦胧,其实是境界的更高层次,比“有我之境”显得更加婉转优美。回过头来再看看杜甫的《春望》,作者是在写春望之景,又把自己完全置身在春望之景中,从“国破”到“山河在”、“草木深”,从“花溅泪”到“鸟惊心”,从“烽火”、“家书”到“白头”、“发簪”,把自己的感知、认识、信念都融和在诗篇中,字里行间无不寄托着忧国忧民之情。
        与“有我之境”、“无我之境”相反,是“诗中无我”,即诗无意境。通篇就事论事,没有思想,没有情感,诸如某些艳情诗、宫体诗,乃至现代的“口号”体,尽管是铺陈列绣,雕缋满眼,看似文采斑斓,其实味同嚼蜡,更谈不上感染力。当然,我们评价作品的好坏也不能过分强调作者个人的感受,牵强附会地把作品的中心意思硬往作者的亲身经历上拉,使之流于玄秘,造成脱离现实的倾向。

                    
                                                                                                                                                                                   (《诗词百家》2013年第三期卷首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