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上名医用来治肝癌的良药,至今却被湮灭,沦为民间野菜。西医你告诉我一下,肝癌西药能让患者活多久?肝...

 汇文聚智 2016-05-21


良方去疾、妙药养生、关爱自己,眷顾家人



继述中药“马家军”--马兰

 

    马兰在今昔,基本被视为民间野菜。而在原民国时期苏州国立中医学校的女科主任张又良医成功治疗肝癌的医案,大家可能不知道张又良与妇科泰斗王慎轩可是师出同门。张师治疗肝癌使用二味药,一味是三叶青,另一味是马兰,治愈未经手术的肝癌患者,其治疗效果让人惊讶,居然经治在三年零八个月后,随访尚健在。此医案为国医大师李济仁治癌秘录中收载。一般肝癌大都是恶症,大都活不过一年,其医案在我讲三叶青时有转载,不妨可翻阅我以前的三叶青的文章。三叶青抗癌是大家众所周知,其效显著为很多名医和患者所肯定,吾友之父患结肠癌多年,用的也只有二味药,一味是三叶青,一味是通关散,经七八年,今安在。但他使用上述二种药,均为医界熟知的有良效的抗癌药物。但张师用马兰,不得不让我突感惊奇,马兰不是野菜吗?居然治得了肝癌?为此我特意考证这个不起眼的民间野菜,究竟是何原因?机理何在?

 

马兰在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已提到,但以马兰正式为名始载于唐·开元陈藏器《本草拾遗》,后被《日华子本草》收载。陈藏器《本草拾遗》是补《新修本草》而著,故在新修本草》中未见记录,在唐代孙思邈的《千金翼方》宋代《洪氏集验方》宋代《圣惠方》宋代证类本草》明代《本草纲目》均可看到对马兰的记载和应用了。就是说,至今为止,先人对马兰有了千年的临床总结。

 

若不愿看历史记述,直拉底部看分析。

 

那么看看《本草拾遗》中陈藏器是怎么说的,马兰生泽旁,如泽兰而气臭,《楚词》以恶草喻恶人,北人见其花呼为紫菊,以其似单瓣菊花而紫也。又有山兰,生山侧,似刘寄奴,叶无桠,不对生,花心微黄赤。亦大破血,皆可用。

 

唐代《玄宗开元广济方》(已遗佚)(收入录于《千金翼方》)

广济疗喉痹急疼,闷妨不通方:马兰根(切一升) 升麻(三两) 瞿麦(二两) 射干(十两) 犀角(二两屑) 通草(二两) 玄参(三两)上七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去滓,细细含咽,一日令尽,得破脓。慎热面、炙肉、蒜。

 

唐代孙思邈《千金翼方》

治马喉痹方∶烧马兰根灰一方寸匕,烧桑枝沥汁,和服,治咽痛不得息,若毒瓦斯哽咽、毒攻咽喉方∶ 桂心(半两) 杏仁(一两,去尖皮熬之)

 

洗汤方∶马兰(一作马兰子) 蒴 茺蔚子 矾石 蒺藜 茵芋 羊桃根 蓄(各二两)上八味,切,以醋酱二斗,煮取一斗二升,纳矾石洗之,日三度。

 

<篇名>久赤白痢方(四首之一)

病源久赤白痢者,是冷热乘于血,血渗肠间,与津液相杂而下,甚者肠虚不复,故赤白。

马兰子(一升熬) 地榆根皮(八分) 浓朴(炙八分) 熟艾(八分) 赤石脂(一升) 龙骨(十分) 茯苓(十分) 当归(十分)上八味捣筛为散,一服方寸匕,加至四五匕,日再夜一,白饮服。(出第三卷中)

 

在宋代的《证类本草》<目录>卷第九<篇名>马兰

马兰:味辛,平,无毒。主破宿血,养新血,合金疮,断血痢,蛊毒,解酒疸,止鼻衄,吐血及诸菌毒。生捣敷蛇咬。生泽旁,如泽兰气臭,楚词以恶草喻恶人。北人见其花呼为紫菊,以其花似菊而紫也。又山兰,生山侧,似刘寄奴,叶无桠,不对生,花心微黄赤,亦大破血,下俚人多用之。(新补 见陈藏器及日华子。)

 

南宋洪遵《洪氏集验方》:<目录>卷第二(痈疽)

<篇名>内消发背:杏仁(三七粒) 巴豆(三七粒,去油令尽) 砂(半钱) 乳香(半钱)上将上件药一处研细,次用淮枣三七个,去皮核,研碎,又用丁香三七粒,斑蝥三七个,乌梅三七个,去核,三味同为末,通前药拌匀,用饼药面十文,生面十文,以冷水搜,裹药在内,慢火 一日,莫令烧过。候药熟,取出地上,将盆盖覆,出火气,然后出面,只取药细研,入少许,蒸饼。末,滴水为丸如绿豆大。老者七粒,壮者十粒,旋入甘草少许,用马兰酒吞下。春用马兰苗四两,生者;秋后用马兰根白芽四两,研细,同酒半升研,去滓,吞下。如不饮酒,蜜水亦可,只可三服。

 

在宋《太平圣惠方》中用马兰应用的记述:

治风瘾疹。淋洗方。

马兰子(二两) 蒴KT (二两) 茺蔚子(二两) 白蒺藜(二两) 羊桃根(二两) 竹(二两)上件药。锉。以醋浆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滓。内白矾洗之。

治热病。毒瓦斯攻咽喉肿痛。宜服此方:

太阴玄精(一两) 马兰子(半两为末) 硼砂(一分)上件药。都研令细。每服。不计时候。以蜜水调下一钱。

 

治热病。咽喉闭塞。连舌肿疼。宜服马兰根散方。

马兰根(一两) 川升麻(一两) 川大黄(三分生用) 射干(三分) 犀角屑(半两) 木通(半两锉) 玄参(一两) 棘针(半两) 甘草(半两炙微赤锉)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时气热毒上攻。咽喉疼痛。闭塞。宜服含化升麻丸方。

川升麻 玄参 射干 百合 马兰根 甘草(炙微赤锉以上各一分) 马牙硝(半两)上件药捣罗为末。用牛蒡根捣汁。和丸。如樱桃大。常含一丸。咽津。

 

治时气热毒攻咽喉。肿塞不通。宜服升麻散方。

川升麻 木通 射干 赤芍药 羚羊角屑 马兰根 甘草(炙微赤锉) 杏仁(汤浸去

皮尖双仁麸炒微黄)(以上各一两)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本草纲目》草部卷十四\草之三<篇名>马兰,内容:(《日华》)

【释名】紫菊。

时珍曰∶其叶似兰而大,其花似菊而紫,故名。俗称物之大者,为马也。

【集解】时珍曰∶马兰,湖泽卑湿处甚多。二月生苗,赤茎白根,长叶有刻齿,状似泽兰,但不香尔。南人多采 晒干,为蔬及馒馅。入夏高二三尺,开紫花,花罢有细子。《楚辞》无马兰之名,陈氏指为恶草,何据?

根、叶

【气味】辛,平,无毒。

【主治】破宿血,养新血,止鼻衄吐血,合金疮,断血痢,解酒疸及诸菌毒、蛊毒。生捣,涂蛇咬(大明)。主诸疟及腹中急痛,痔疮【发明】时珍曰∶马兰辛平,能入阳明血分,故治血与泽兰同功。近人用治痔漏云有效,春夏取生,秋冬取干者,不用盐醋,白水煮食,并饮其汁。或以酒煮焙研,糊丸,米饮日日服之。仍用煎水入盐少许,日日熏洗之。《医学集成》云∶治痔用马兰根,捣敷片时,看肉平即去之。稍迟,恐肉反出也。

【附方】新六。

诸疟寒热∶赤脚马兰捣汁,入水少许,发日早服,或入少糖亦可。(《圣济总录》)

绞肠沙痛∶马兰根叶,细嚼咽汁,立安。(明《寿域神方》)

打伤出血∶竹节草即马兰,同旱莲草、松香、皂子叶(即柜子叶,冬用皮)。为末。搽入刀口。(《摘玄方》)

喉痹口紧∶用地白根即马兰根,或叶捣汁,入米醋少许,滴鼻孔中,或灌喉中,取痰自开。(孙一松《试效方》)

水肿尿涩∶马兰菜一虎口,黑豆、小麦各一撮。酒、水各一钟,煎一钟,食前温服以利小水,四五日愈。(杨起《简便方》)

缠蛇丹毒∶马兰、甘草擂醋搽之。(《济急方》)

【附录】麻伯 《别录》有名未用曰∶味酸、无毒。主益气出汗。一名君莒,一名衍草,一名道止,一名自死。生平陵,如兰,叶黑浓白裹茎,实赤黑。九月采根。相乌又曰∶味苦。主阴痿。一名乌葵。如兰香,赤茎,生山阳,五月十五日采,阴干。天雄草又曰∶味甘,温,无毒。主益气阴痿。生山泽中,状如兰,实如大豆,赤色。

 

百病主治药:<篇名>吐血衄血:

有阳乘阴者,血热妄行;阴乘阳者,血不归经。血行清道出于鼻;血行浊道出于口。呕血出于肝,吐血出于胃,衄血出于肺。耳血曰 ,眼血曰 ,肤血曰血汗,口鼻并出曰脑衄,九窍俱出曰大衄) 【逐瘀散滞】马兰 泽兰 水苏(煎或末。)

 

清代丁尧臣《奇效简便良方》

黄胖病:马兰头根,杵汁半碗,冲黄酒服,每日一次,半月愈。

大头瘟:人中白(即粪尿桶底溲垢),火 研末,水调服二钱。或青黛末二钱,水调服,外用马兰头捣汁,鹅毛搽,一日五六次。或靛花三钱,烧酒一杯,鸡子清一个,搅匀服。

赤游风:韭菜,连根捣烂,绞汁擦之。或马兰头叶(无叶用根),洗去泥,捣绞汁搽,燥则换。

 

在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马兰又更为详尽

卷四\草部中<篇名>山马兰内容:

野马兰、独脚马兰:

《瓯江志》∶别名一枝香。按∶纲目马兰下集解注云∶又有山兰生山侧,似刘寄奴,叶无桠,不对生,花心微黄赤,大补血,而不言其有治痰开塞之功。

《百草镜》∶山马兰治疔极效,故又名疔见怕。其蔓延到处节上生根,故又名鬼仙桥。皆俗见随义而呼也。

治风痰喉闭惊风,敷疔定痛,捣汁涂小儿蛇 ,煎汤洗痔肿疥痒(百草镜)。

风痰喉闭,永嘉县志∶山马兰取根捣碎,用人乳浸,男病用哺女妇人乳,女病用哺男妇人乳。浸少顷,令病患仰卧凳上,将头倒垂,将乳汁男左女右滴入鼻中,候喉中有痰涎壅塞,即 转身垂头开口,任痰自流,痰完病愈。但此药入鼻后,病患不许有声,一作痰即止。

小儿惊风,牙关紧闭,煎汁灌入喉中,即愈。

锁喉风,头面颈项俱肿,饮食不下。传信方∶白马兰捣烂,井花水取浓汁,白酒浆均调,下小儿颈项腿肋缝中溃烂。

养生经验方∶以马兰汁调六一散搽之,即愈。 马兰捣为膏,能治大人两腿赤肿流火,或湿热伏于经络,皮面上不红不肿,其痛异常,病患只叫腿热,他人按之极冷,此谓伏气之病,用此膏搽之,立愈。

流注∶顾锦州传方,采山马兰煮熟,麻油酱油作蔬拌食,半月自消。

 

<目录>卷四\草部中<篇名>野马兰

内容:百草镜云∶马兰气香可作蔬,此种系野生者,其气臭不可食。三月发苗,茎赤而粗;秋开白花,成簇细碎,三月采。因其功能凉血,与马兰同,故名。茎叶根俱入药。性寒凉血,治湿热,蛇吸,小儿疮。

 

<目录>卷四\草部中<篇名>独脚马兰

内容:李氏草秘∶此草生河泽边,叶如柳,对叶圆梗。

治发背诸肿毒热疖。捣汁一杯入酒二杯服之,未成脓者即消,有脓者即出,重极者服半碗。

 

由上述记述分析:马兰的应用分子、根,叶,及生用,或煎汁,膏,功用各不相同。马兰捣汁生用较多,其根清热,其叶破血,其子治痢杀菌。破血者宜煎服。主要功用。既用清热凉血解毒,杀菌止痢,又有利尿除水肿之功。马兰用于癌症的治疗基本可断定是除宿血,生新血,就是所谓的破恶血。张又良大师之秘,就是用三叶青的强大的解毒功能来立身防毒,用马兰来破血利尿以排恶血,破立结合,其效如神,立法精到,巧夺天工,堪称一绝。既然我想你看了马兰的功效,作为野菜食用时,当注意,马兰清凉破血,非病不宜常吃。


另杂谈几句,中医四大经典,传授的只是一种法度和治则及常用的用药,并不是中医所有的内涵。伤寒很重要,伤寒论在仲景初写当时是没有对所有病种和用药进行过总结,而是对当时常见病的总结和分析,其治疗法度的思维是最特出的是一位,但除仲景之外不乏有很多大家,很多方药之书,现在学医大都只着眼于伤寒,所以无法走出一些奇病怪病的迷茫。所以孙思邈云,“凡欲为大医,必须谙《素问》、《甲乙》、《黄帝针经》、明堂流注、十二经脉、三部九候、五脏六腑、表里孔穴、本草药对,张仲景、王叔和、阮河南、范东阳、张苗、靳邵等诸部经方,又须妙解阴阳禄命,诸家相法,及灼龟五兆、《周易》六壬,并须精熟,如此乃得为大医。若不尔者,如无目夜游,动致颠殒。次须熟读此方,寻思妙理,留意钻研,始可与言于医道者矣。又须涉猎群书,何者?若不读五经,不知有仁义之道;不读三史,不知有古今之事;不读诸子,睹事则不能默而识之;不读《内经》,则不知有慈悲喜舍之德;不读《庄》《老》,不能任真体运。则吉凶拘忌,触涂而生。至于五行休王、七耀天文,并须探赜。若能具而学之,则于医道无所滞碍,尽善尽美矣。”


所以学医不是一种职业,而是一种治学,不只是捧捧背背经典,学药不仅仅是读读中药大辞典,查查中华本草条目,背背药性赋。

 

历读众书,隋代对医学传承之贡献是整个医学史上最具辉煌的,唐宋金元明清的繁荣和传承均源自于那个史上暴君隋炀帝对医学的重视。从医学传承角度上讲,我们要感谢这位暴君。历史有功于过,自有后人评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