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电图

 无心的尘埃 2016-05-21

心电图导联

心脏是一个立体的结构,为了反应心脏不同面的电活动, 在人体不同部位放置电极,以记录和反应心脏的电活动。心脏电极的安放部位如下表。在行常规心电图检查时,通常只安放4个肢体导联电极和V1-V6 6个胸前导联电极,记录常规12导联心电图[3]

体表电极名称及安放位置

电极名称

电极位置

LA

左上肢

RA

右上肢

LL

左下肢

RL

右下肢

V1

第4肋间隙胸骨右缘

V2

第4肋间隙胸骨左缘

V3

V2导联和V4导联之间

V4

第5肋间隙左锁骨中线上

V5

第5肋间隙左腋前线上

V6

第5肋间隙左腋中线上

V7

第5肋间隙左腋后线上

V8

第5肋间隙左肩胛下线上

V9

第5肋间隙左脊柱旁线上

V3r

V1导联和V4r导联之间

V4r

第5肋间隙右锁骨中线上

V5r

第5肋间隙右腋前线上

两两电极之间或电极与中央电势端之间组成一个个不同的导联,通过导联线与心电图机电流计的正负极相连,记录心脏的电活动。 两个电极之间组成了双极导联, 一个导联为正极,一个导联为负极。双极肢体导联包括Ⅰ导联, Ⅱ导联和 Ⅲ导联;电极和中央电势端之间构成了单极导联,此时探测电极为正极, 中央电势端为负极。avR、 avL 、avF、V1、、V2、、V3、、V4、、V5、和V6导联均为单极导联。由于avR、 avL 、avF远离心脏,以中央电端为负极时记录的电位差太小, 因此负极为除探查电极以外的其他两个肢体导联的电位之和的均值。由于这样记录增加了avR、 avL 、avF导联的电位,因此这些导联也被称为加压单极肢体导联。

心电图各导联名称及正负极的构成

导联名称

正极

负极

I

LA

RA

II

LL

RA

III

LL

LA

avR

RA

1/2(LA+LL)

avL

LA

1/2(RA+LL)

avF

LL

1/2(LA+RA)

V1

V1

中央电势端

V2

V2

中央电势端

V3

V3

中央电势端

V4

V4

中央电势端

V5

V5

中央电势端

V6

V6

中央电势端

心电图各导联连接示意图

肢体导联系统反映心脏电位投影在矢状面情况。包括Ⅰ, Ⅱ、Ⅲ、avR、avL 和avF导联。胸前导联系统反映心脏电位投影水平面情况包括:V1、V2、V3、V4、V5、V6导联。进一步将这些导联分组,以反应心脏不同部位的电活动。

心电图导联的分组图示

I 高侧壁导联

avR

V1 前间壁导联

V4前壁导联

V7正后壁导联

V3r右室导联

II 下壁导联

avL高侧壁导联

V2前间壁导联

V5左侧壁导联

V8正后壁导联

V4r右室导联

III 下壁导联

avF下壁导联

V3前壁导联

V6左侧壁导联

V9正后壁导联

V5r右室导联

中央电势端: 也称威尔森中央电端 是通过一个电阻网络将RA,LA,LL电极连接而产生的,代表了身体的平均电压。这个电压接近于极大值(即0)。

心电图记录纸

 心电图记录纸

心电图记录的是电压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心电图记录在坐标纸上,坐标纸为由1mm宽和1mm高的小格组成。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电压。 通常采用25mm/s纸速记录,1小格=1mm=0.04秒。纵坐标电压1小格=1mm=0.1mv。

心电图各波及波段的组成

P 波

正常心脏的电激动从窦房结开始。由于窦房结位于右心房与上腔静脉的交界处,所以窦房结的激动首先传导到右心房,通过房间束传到左心房,形成心电图上的P 波。 P波代表了心房的激动, 前半部代表右心房激动, 后半部代表左心房的激动。 P 波时限为0.12秒,高度为0.25mv。 当心房扩大,两房间传导出现异常时,P 波可表现为高尖或双峰的P波。

PR间期

激动沿前中后结间束传导到房室结。由于房室结传导速度缓慢,形成了心电图上的PR 段,也称PR间期。 正常PR 间期在0.12~0.20秒。当心房到心室的传导出现阻滞,则表现为PR 间期的延长或P 波之后心室波消失 。

QRS波群

激动向下经希氏束、左右束支同步激动左右心室形成QRS波群。QRS波群代表了心室的除极,激动时限小于0.11秒。当出现心脏左右束支的传导阻滞、心室扩大或肥厚等情况时,QRS波群出现增宽、变形和时限延长。

J点

QRS波结束,ST段开始的交点。代表心室肌细胞全部除极完毕。

ST段

心室肌全部除极完成,复极尚未开始的一段时间。此时各部位的心室肌都处于除极状态,细胞之间并没有电位差。因此正常情况下ST段应处于等电位线上。当某部位的心肌出现缺血或坏死的表现,心室在除极完毕后仍存在电位差,此时表现为心电图上ST段发生偏移。

T 波

之后的T 波代表了心室的复极。在QRS波主波向上的导联,T 波应与QRS主波方向相同。心电图上T波的改变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心肌缺血时可表现为T波低平倒置。T 波的高耸可见于高血钾、急性心肌梗死的超急期等。

U 波

某些导联上T波之后可见U 波,如今认为与心室的复极有关。

QT间期

 心电图波形

代表了心室从除极到复极的时间。 正常QT 间期为0.44秒。由于QT间期受心率的影响,因此引入了矫正的QT间期(QTC)的概念。其中一种计算方法为QTc= QT /√ RR。 QT间期的延长往往与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相关。

心电图波段

相应心电活动的意义

P波

心房除极

PR间期

房室传导时间

QRS波群

心室除极

ST段

心室除极完成

T波

心室复极化

U波

可能复极化有关

QT 间期

心室除极到完全复极的时间



心电向量轴

 心电向量轴

心脏是一个立体的结构,由无数心肌细胞组成。心脏在除极与复极过程中会产生很多不同方向电偶向量。把不同方向的电偶向量综合成一个向量,构成整个心脏的综合心电向量。心脏向量是一个立体的,有额面、矢状面和水平面的分向量 。临床上常用的是心室除极过程中投影在额状面上的分向量的方向。帮助判断心脏电活动是否正常。

额面电轴采用六轴系统。坐标采用±180°的角度标志,以左侧为0°,顺钟向的角度为正,逆钟向者为负。每个导联从中心点被分为正负两半,每个相邻导联间的夹角为30°。如果QRS波额面电轴落在0 ~ +90°为电轴正常;0 ~ -30°为电轴轻度左偏;-30°~ -90°为电轴明显左偏;+90°~ +180°为电轴右偏;+180°~ +270°电轴极度右偏。

心电轴的测量方法主要包括目测法、作图法和查表法 。下表是应用目测法评估心电轴的方向。

平均心电轴的目测法

心电轴偏移

心电轴值范围

正常

+

+

+

0 ~ +90°

轻度左偏

+

+

0 ~ -30°

明显左偏

+

-30°~ -90°

电轴右偏

±

+

+90°~ +180°

电轴极度右偏

+180°~ +270°

心电图的应用

心电图是临床最常用的检查之一,应用广泛。应用范围包括:

记录人体正常心脏的电活动

帮助诊断心律失常

帮助诊断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判断心肌梗死的部位

诊断心脏扩大、肥厚

判断药物或电解质情况对心脏的影响

判断人工心脏起搏状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